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世人都尊敬他,包括古代的皇帝,这种尊崇也延续到了他的后裔身上。汉高祖十二年,皇帝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其封号多次发生变化,直到送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后基本沿袭此封号。末代衍圣公的出生,可谓是中国出生最有排场的婴儿。
第三十代衍圣公孔令贻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子嗣。原配孙氏未生育,很早就病故了,其妾丰氏也没有孩子。好在续弦陶文谱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可天意弄人,孩子不幸早夭。人已到中年,孔令贻依然膝下无子。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是,孔令贻将陶文谱的贴身丫鬟王宝翠纳为侧室。王氏先后生下两个女儿,1919年她再次怀孕。身在北京的孔令贻却突然病危了,他口述致书给北洋政府的大总统徐世昌和末代皇帝溥仪:“令贻年仅五旬尚无子嗣,好在今年侧室王氏怀孕,已经五个月了。倘若生男,自当嗣为衍圣公。但我现在病危,恐怕不能活多久了,请求您照顾。”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没能等到唯一的儿子出生。
1920年2月23日,王氏的预产期到了。为了防止有人偷换婴儿或者出现其他意外,北洋政府派兵包围了产房,到处设岗,还派了一位将军亲自坐镇孔府。山东省的省长屈映光,以及颜、曾、孟三氏的奉祀官同时在场监督,孔府也把关系最亲近的十二位长辈老太太请来监产。这个排场,在近现代来讲,足够高。
当王氏生下儿子孔德成后,北洋政府在曲阜放了13响礼炮,以庆祝圣人孔子后裔的出生。然而仅仅过了17天,王氏就因为产褥热去世了,孩子便交给了嫡母陶夫人抚养。满百天时,徐世昌下令袭封孔德成为第三十一代衍圣公。
作为孔子的后人,孔德成从四岁起就跟着吴伯箫学习英文,跟詹澄秋习琴。1929年,陶夫人去世,他就由业师王毓华照顾起居。1935年,他觉得世袭爵位不再适合当下的社会,故主动提出撤销衍圣公的封号。国民政府认为道统不可废,便改衍圣公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成为中华民国的世袭特任官。
抗日战争前夕,日本人多次请孔德成去日本参加孔庙落成典礼,均被他拒绝。后在驻兖州七十二师师长孙桐萱的安排下,孔德成一家离开了家乡。抗战爆发后,他在武汉发表了抗日宣言,迁居到重庆,主持成立孔学会,研究和弘扬孔子的学术思想、民族精神。日本投降后,他带着家人移居上海。
新中国成立前夕,孔德成应台当局的邀请,迁往中国台湾,曾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学校“考试院”院长等职,是台当时少数的世袭官员之一。在每年孔子的诞辰纪念日,他就负责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祭扫林庙。
2008年10月20日,孔德成因肺炎并发败血症、心肺功能衰退,被送往医院救治。10月28日上午10点,因心肺衰竭病逝,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