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告诉你:如何养成松弛感的9个关键!

青山在柳 2024-03-07 08:17:49

网络上有句引发无数人共鸣的话:

“如果回忆过去,我会抑郁;如果展望未来,我会焦虑。”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18至34岁青年的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大多周旋在学业、工作、心理、家庭和感情之间,压力如山大。

每个人的心就像一根弹簧,长期被过度压缩,很难恢复原状。一旦焦虑情绪蔓延传染,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乃至全社会都可能深陷其中。

或许我们难以左右自身所遇之事,但能够调适自己的心境。

《人民日报》给出了9个方法,掌握了这些,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策略,你也可以过得轻松自在,活得坦坦荡荡。

接纳自己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感觉活得很累,并不是因为自己过得不好,是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优秀,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为此,一直处于自卑和愧疚之中。

著名教育企业家俞敏洪,在超级演说家一期《摆脱恐惧》中其中有一句话,深深打在一些人的心坎上,他说: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比一个狂妄的人更加糟糕。

因为自卑,他总是不自信、患得患失、害怕失败、总是太在乎外界的想法,总觉得周围的人抱着嘲弄、鄙夷的眼光在看你。

梭罗说:

“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

学会接纳自己,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个世界上,其实谁活着都不容易,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努力挣扎向上。

即使优秀如董卿,自卑也会不期而至。

在一次采访中,她说:

“在大家心里都以为我做的很好了,其实有时候我还是会感到自卑。”

不管是优秀,还是平凡,只有学会接纳和正视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接受不完美,才有跌宕起伏、喜怒哀乐,这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

年轻时,我们也曾拿着一纸文凭,发誓要混出点名堂,但最终还是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凑合着把日子过下去。

多少人还残存着当初的理想,却又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心有不甘,难以自洽。

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没有显赫的出身,也没有华丽的奇遇。

就像你我一样,虽然渺小,但一直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虽然没有非凡的能力,但内心强大,独自挺过了人生的重重难关。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宽容一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只有当你开始接纳真实的自己,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便能与周遭的一切达成真正的和解。

感受当下

史铁生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四肢健全时,常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瘫痪后,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几年后长了褥疮,又怀念起前两年安稳坐在轮椅上的时光······"。

也许大多数人正如文中所写,总是对自身所处的现状充满焦虑和不满,直到遭遇人生中更大的困难与挑战,方才怀念起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

殊不知珍惜当下,把握现在,才是面对生活最睿智的选择,而沉浸在过去,只会让自己背负毫无意义的痛苦艰在懊悔愧疚之中,错过了今天,也错过了未来。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没有多么盛大,就在此刻的一呼一吸。”

用心去聆听每一朵花开,聆听自然的声音;用心去品尝每一口食物,品味食物中的美好;用心去享受温暖阳光、和熏的微风,让心情舒适惬意;努力去感受身边人的爱,生活便温暖常在。

内心的平静和喜悦就会渐渐浮现。

只有把自己的感知融入当下的频谱,才会摆脱头脑的知见和执着,才会让我们在瞬间捕捉到当下的美好,感受到生命的奇迹,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享受过程

有这样一则有意思的故事:

河边有两个钓鱼者,一个年轻,一个年老。

两人钓了一天,只钓到一些小鱼。

年轻者觉得这一天糟糕透了,他的说法是:“我可是为钓大鱼而来的!”年老者却觉得这一天美妙极了,他的解释是:“我钓的是一整天的轻松与宁静。

可能很多人认可年轻钓鱼者和观点,认为要在意结果,淡看过程。

而我赞同老年钓鱼者的做法,觉得应该要享受过程,淡看结果。

揆诸当下,一些人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他们以结果为导向,赢了就是“英雄”,输了就是“狗熊”,从不在意过程如何。

太看重结果,忽略了过程的美好。

付出一点努力,就期待看到收获;经历一段感情,就渴望能维系一生。

结果越是在意结局,就越容易陷入焦虑。

林清玄在《一心一境》中说过:

“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在于承担每个过程。”

尼采有言:“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我们来这人间一趟,是为了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生,体验悲欣苦乐各种滋味。

作家史铁生在不断地写作过程中,也逐渐悟出生命的真谛不在于结局成败,而在于过程好坏。

他说: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这样的话直击人心,值得我们奉为圭臬!

一次成绩即便会不如人意,但你为此付出的汗水,就是对你最好的肯定;一段关系固然会走向终结,但那些温暖与关怀,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这些事,才塑造了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

人生很短,我们终将会失去它,所以不妨大胆一点,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次梦。

可能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然而,过程一定会丰富充实。

很多时候,过程的体验胜过结局的输赢。因此,请享受过程,淡看结果。

敢于试错

行动力是茫然的天敌,而缓解这个状态的最佳行动就是去试错。

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就是最好的践行者。

他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喜欢探索和质疑问难,做任何事情都会多想一些,然后再去试一试。

他大力提倡凡事要多观察和实验,即便是被哲学家崇拜的“绝对真理”,他也要探究一下到底包含着什么意义。

比如他的著名理论“两个铅球同时落地”,就是对亚里士多德“重物先落地”理论的怀疑。

不过,伽利略的脚步并没有停在怀疑的程度,而是经过多次观察和研究,不断试错,他确定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同一高度放下,会同时落地,它们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于是,伽利略发出挑战,公开“表演”验证观点的正确性。

这个著名的实验在比萨斜塔上完成,伽利略左手拿一个铅球,右手拿一个重十倍的铅球,同时放手,“咣当”一声,两球同时落地。

众人吃惊,感到难以置信,而伽利略为了证明,又重复了一次这个实验,结果还是一样。

这个结果,彻底推翻了近2000年无人质疑的物理学结论。

通过不断实验,反复试错,最终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伽利略也成功推翻了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人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

许多人都过于在乎试错成本,生怕自己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全部打了水漂。

其实知道和做到的距离在于三个字:“试一试”。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是否愿意走出舒适区,接受新事物,勇于去尝试。

敢于试错,也唯有不断试错,才能迎来真正的成功。

《看见》中有一句话说道: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人生在世,各种酸甜苦辣在所难免,痛苦也是其中一种。

但是,如果你因为害怕痛苦,而选择放弃,那就相当于你自己亲手放弃了一个机会。

要知道,痛苦本身并不是成本,而真正的成本是你缺失了一个机会,在往后的日子里,面对未知,敢于试错,不断尝试,敢于冲破限制,就一定会换来你想要的结果。

拒绝内耗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

不管遇到什么事,总能想象到最差的结果,时时咀嚼折磨自己;

稍有一点儿闪失就开始自我贬低,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在你心里翻江倒海;

工作中犯了一次小错,就胡思乱想,担心领导质疑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有这些表现,说明你陷入了精神内耗。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苦恼,并不在事件本身,而在于想得太多。

作家岸见一郎在《不安的哲学》一书中写道:“比起与他人的磨合,人与自己的内耗,往往更加惨烈。”

内耗,是现代人的精神牢笼。

遇事的时候,不要反复推演,尝试着转变思维方式。

把情绪消耗转化成解决能力,或者向外求助,或者干脆把事儿先放一放。

专注过好当下的每一刻,其他的就让它顺其自然吧。

当你专注于眼前,把精力投入到做事上面,所有的不安,便能消解一大半。

只有停止胡思乱想,敌人才会自动退去。

就像纪录片《徒手攀岩》中,攀岩者不带任何保护措施,徒手攀上3000英尺高的酋长岩。

他的每个动作都像是跟死神博弈,连一次呼吸,都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但他的状态非常自信洒脱,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很享受。

生活中的我们也应当如此,要认真以对, 无需用力过猛,只需保持理智清醒,达到心里的平衡与和谐。

从今天开始,保持内心清明,不多想、不空想、不乱想。勇敢一点,洒脱一点,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难关。

从今天起停止内耗,别再和自己较劲,放下强撑的面子,放下无谓的纠结。

多爱自己一点,倾听内心的声音,把心态调成松弛模式,慢火细熬,不慌不忙,在安静中笃定坚强。

适度休息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需要周期性的休息来维持各种生理平衡。

合理的休息能够让人更加清醒、专注。

适当的给自己的心放个假,还自己一份清风明月的宁静,偶尔让心事归零有的人在休息的时候,无法彻底放松,甚至会因为觉得自己没干正事而感到内疚、焦虑,萌生出一种羞耻感。

这其实就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很多人眼里,努力拼搏是唯一正确的追求,而休闲和玩乐意味着停滞不前。

他们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使用,不允许自己停下来歇歇。

瑞士作家希尔泰说:

“过多或过少的休息,都令人无法松气。”

适度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起来毫无价值,比如蒙头大睡、走神发呆,或者四处闲逛等等。

看似浪费时间,其实不然,无用的事情让我们放松身体和大脑,成为做用事情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很多创意灵感是在休息状态下涌现的。

当我们放松心情,摆脱工作压力时,大脑更容易进入创意状态,产生新的想法和灵感。

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一样,我们开车4个小时是需要上服务区里休息的,加油吃饭休息,这样才能保持注意力更集中,车辆更稳定。

就像在我们工作一周之中,工作5天,休息两天。

人活一世,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休息的时候,就去尽情享受。

林语堂曾说: “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生活也确实应该如此,给自己一点留白,别太刻意,一切都刚刚好。

积极暗示

曹操有次率兵远途跋涉,天气炎热,官兵们又累又渴,偏偏又找不到水井和溪流。

于是曹操大喊:“前面山上有一片梅林……”因为梅子是酸的。

所以一提到梅子,“酸”的心理暗示便发挥了作用,于是,人们的口腔便大量分泌唾液,起到了暂时解渴的效果。

你看,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心理学家”,他不自觉地运用了积极暗示效应。

这是积极的暗示,相反消极的暗示同样可以影响人的心情。

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会发现周围有人阳了,网络上也在分享自己的症状。

在紧张的氛围中自己也受到了一定的暗示,虽然没有真的阳,身体却真实的出现了症状:咽喉痛等。

这就是暗示效应在起作用,当类似的信息给我们反反复复传递,我们就慢慢记住了那种状态。

这种心理暗示本身会让我们变得紧张,再加上环境的强化,身体就出现了相应症状。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自证预言”:即我们相信什么,未来就会发生什么。

因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结果。积极的暗示会让潜能爆发所以很多时候,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周期”,有时会难免会陷入莫名的情绪低迷阶段。

试着在最不开心和失败时对自己说:“这是最糟糕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

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然已经到了最低谷,那么以后就该否极泰来了!

当你在最不顺利的时候给自己这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增强心中的安全感,也会给自己以信心痛苦无助时,不妨换种心念。

不要总是给自己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失败“商标”,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做得差。

凡事都往好处想,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事情自然会朝着理想的方向稳步迈进。

放慢节奏

观察一下周围,你就会看到,很多人都把生活调到了“倍速模式”。

就像奔跑的机器,被工作、社交和琐碎的事务紧紧地绑在一起,忘记了生命中的停顿和宁静。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感慨道,整个社会陷入了一场“忙碌症”。

我们把每一天都安排得如此紧凑,却仍感到焦虑不安,甚至丢失了自己的快乐和初心。

作家苏芩说:

“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人生大事,从来不是只有忙而已。

著名的“慢生活家"卡尔·霍诺说过:

“生活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柴米油盐,享受慢生活,在细碎的光阴里,感受生活的美好”。

慢下来,给自己一方独处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的生活,也会因此更加从容。

泡个热水澡,洗去一天的烦恼;做一顿自己喜欢吃的饭菜;静下心来画画,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压方式;看几部纪录片,拓宽眼界;坐在窗边看天空,感受时间的流逝;听喜欢的音乐,让烦躁的思绪随音符飘散。

让生命得到喘息,生活才能更好继续下去。

愿我们都能有张有弛,不疾不徐,时光和我们都在往前走,热爱漫无边际,生活自有分寸。

与其仓皇追赶晨光,不如静待夕阳晚霞,别让快节奏淹没了生活的浪漫与热情。

忙里偷闲的享受生活,将喜欢的一切留在身边,这便是努力的意义。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

学会减法

梁晓声在散文集《人间清醒》中这样写到:

无论行业和机遇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能做好的事情,永远就只有那么几种,有时,仅一种而已。

所以,人生最好的活法,其实是懂得做减法。

一一将那些干扰我们心思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人生‘节目单’上减去,再减去。

短短一席话,确实堪称“人间清醒”。

一个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往往是因为欲望大过了能力。

陶渊明说:“人为物累,心为形役。”

曾几何时,我们以为得到越多就越快乐,所以拼了命的去获取、去争夺财富。

可到头来才发现,欲望永无止境,人心永难满足。

想要的过多,只会活成柳宗元笔下的蝜蝂,被沉重的行囊拖累,最终毁在自己的手上。

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却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而恰恰是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因此,学会给人生做减法,才显得如此重要。

《自律力》一书中说:

“给生活做减法,主动地断舍离,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宠爱。”

一个人追逐的越少,他获得的便会越多。

当我们清空了不必要的物件,斩断负面情绪,远离了外界的嘈杂,舍弃过度物欲,也就清除了生活的负累,获得了内心的平和。

“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在世间,人人皆背负着沉重压力,无人能比他人更幸运。

有些人幸福快乐,只因其心态调整为松弛模式。

心态放松,生活自然顺遂。

0 阅读:0

青山在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