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张扬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当中,会遇到无数的领导,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在我近40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最佩服的还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张主任。
我所在的大学属于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在全国综合排名大约在110位左右,一所大学除了教书育人,培养各类层次的高等人才,还肩负着科技创新,取得科研成果,促进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职责。
2011年9月,为了提升我校医学学科在全国的地位,提出“医学崛起”的战略目标,专门成立了“医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校选派本部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张老师,担任该办公室首任主任。
医学部属于多家专科、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一个部门,原有的教师队伍以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居多,主要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深入挖掘科研潜力,大有可为。
张主任出生在冀中平原一个贫穷的小村庄,村里全部是盐碱地,农业收成低,老百姓生活在贫困线上。但凭借着自身坚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有着骄人的教育背景,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获得浙江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
他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多年,师从无机化学领域全国著名专家王院士;曾经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过客座教授;属于我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调我们办公室之前,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轻有为。
见到张主任的第一印象,一米七八的个子,身材微胖,浓眉大眼,长得非常帅气,特别有精神气,人还特别谦虚。
我们办公室原有8人,是学校多次合并,汇集在一起的人员,参差不齐,工作按部就班,缺乏活力与创造力。
张主任初到办公室工作,首先要求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站在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提高我校在全国排位,奋勇争先这么一个政治高度来对待工作。
另外要求每个人尽快熟悉自己分管的工作,认真学习有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迅速提高业务水平,管理水平,通过多层次的内部统一培训、自学,参加全国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尽快适应新工作的要求。
在主任的激励和鞭策下,每个人重新提高了认识,端正的思想态度,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正应验了一句名言: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做了最好的自己。加班儿加点儿成为常态,谁都毫无怨言,心甘情愿跟着领导干。作为我本人来讲,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工作热情达到了最佳工作状态。
为了方便所有老师了解国家、学校有关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传递信息,办公室专门创建了一个网站,充分发挥宣传报道的引领作用。
我的工作职责:从事于办公室文字写作工作,撰写领导会议发言,工作汇报,工作总结,新闻报道,会议纪要;负责网站管理,所有网站发表的文章,都要通过我从后台发布。
尽管之前我的文笔水平很不错,但是对于医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新领域,还是个门外汉。因为从事文字写作,我和领导打交道特别多,也领教了领导高超的文字水平,主任早已经是博士生导师,经常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文字水平已经非常厉害。
在反反复复书写各类讲话、工作汇报中,主任不厌其烦,极其耐心地给我进行指点,每一次都是用商量的口吻:张老师,你看这个地方,这样写是不是更好?你仔细斟酌一下。表现的非常谦虚,态度和蔼,让人心服口服,欣然接受,领导的水平就是高,不服不行。
慢慢和主任熟了,经常在一起聊聊天。才发觉他的人生经历并不顺畅,本科毕业之后,曾经分到某市医学专科学校,当化学老师,不甘心平平庸庸一辈子,有了更大的志向,刻苦复习,报考了研究生。
当年报考的浙江大学,考试结束自认为考的不错,迟迟没有接到面试通知。心存疑问,专门坐火车找到学校,学校说进入面试,通知书已发出;原来面试通知书丢失在路途上,如果傻傻的等待,以为没有进入面试,差一点儿错失攻读研究生的机会。
主任的经历非常丰富,先在浙江大学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北京大学师从无机化学专家王院士做博士后研究,再后来到香港城市大学做客座教授,有国际视野,站位高,有远见。
我校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大门始终敞开,学校是主任母校,2009年主任怀着一份感恩的心,以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身份,重回母校做贡献。
了解到主任为学校建设奉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决心,这份情怀,赤诚之心,大家被深深感染,大为感动,大家的工作干劲更足了,从来不喊苦和累,没有任何怨言。
为了摸清医学部的底数,主任上任伊始,动员所有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老师(含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科研汇报,每个人都要汇报近几年的科研情况,获奖成果,以此来激发全体教师(医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为了给广大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多次召开医学学科(含附属医院)六十多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进行多层次的座谈会。
座谈会上,好多老师(医师),总是抱怨没有科研经费、实验条件太差,没有时间搞科研,流露出悲观失望情绪;主任总是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大家:很多条件要靠自己去争取,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会逐渐完善。抱怨一点用都没有,只能让自己情绪越来越糟。
在主任积极努力协调下,医学实验中心添置了很多急需的公共实验设备,服务态度有了很大改善,安排晚上和节假日值班制度,以供老师们方便做实验,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经过学校领导研究,设立《医学学科建设专项基金》,为了让真正有科研能力的老师(医师)脱颖而出,专门组织汇报、答辩环节,从校外选聘专家进行评审。
个别医生是科主任、副主任,凭借自己职业优势,常常打招呼,要求照顾;主任从来不为所动,严格按照评审标准执行,一点都不徇私情,为此还得罪了一些人。主任曾说:科研来不得半点儿虚假,搞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只有让有能力的人去做,靠关系是做不出成就的。
主任经过到各地调研,大胆提出将《转换医学》作为医学部整体科研主攻目标,举整个医学部之力,紧紧围绕转化医学展开研究。
在全校组织的有学校领导参加,由学校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的答辩会上,主任专门就《转换医学》立项做了汇报。
汇报结束,校长做总结发言:如果我们学校所有的院长,都像张主任这样开创性努力工作,寻找突围方向,我校就大有希望了。当时我看到主任的脸角,露出了浅浅的微笑,印象非常深刻。
经过层层答辩,学校将《转化医学》列为学校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调拨专款进行重点资助。
在组织会议当中,我也得到极大的锻炼,几乎所有领导讲话,会议议程,都是由我组织撰写的,文字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经过连续三年医学学科专项资金资助,医学部科研氛围已经形成,激发了教师(医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主任主持工作四年间,由我撰写的多篇稿件,在我校网站主页发表,提高了医学学科的影响力,知名度,我为此深感自豪。
主任是一个德才兼备、兢兢业业、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人,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从来不抱怨,没有指责过任何人,让每个人都心情舒畅的工作,尊重每一个人,能够平等对待大家。
主任带过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好几十个,不允许任何学生带着礼品到家里探望;在招生过程当中,不徇私情,不允许打招呼,不允许走后门儿,一律按照分数录取,公平对待。
谁家里有了大事小情,他都挂在心上,2013年我父亲不幸去世,他驱车近100多公里,亲自到场,让我非常感动。
2011年到2015年,张主任在我们办公室四年间,工作卓有成效,德才兼备,有谋略,有思路。2015年末,学校研究决定,把张主任提拔到一个更重要的岗位,科学技术处担任处长,主持全校科学研究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张主任虽然升迁了,但是我们依然经常保持联系,晚上散步的时候还会经常相遇。我一直在关注老主任的动态,后来主任又调整到化学学院担任院长,兼任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主任。
这个期间,主任成果卓著,在学校主页上,不断看到由他指导的博士生,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在学校历史上极为罕见。
2022年,经过学校推荐,上级组织考察,主任得到一个升迁的机会,到异地一所大学担任副校长,副厅级待遇,但他断然拒绝了升迁之路,不为官职所动,毅然决然留了下来。
老主任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体育锻炼,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科研上,每逢节假日,基本上都是泡在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
天道酬勤,付出就有回报。
迄今为止,主任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2项,其中9项已获授权;2019年荣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当我问到还有什么更大的目标?老主任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生将为此而继续努力。
从事科学研究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难之路,是从事前人从未有过的创造性工作,极具挑战性,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作为的。
老主任就是一位非常适合做科研的牛人,祝愿老主任在未来科研道路上,能够获得国家级奖励,实现最终的理想,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