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史料说话,林凤祥北伐军,能否打赢关外八旗

聊聊历史 2024-04-10 08:02:23

1853年3月,林凤祥、李开芳、黄益芸、吉文元等猛将充当“踹门”武器,攻克南京外城,清军伤亡一万余人。接着,太平军围困满城,强攻两天,4千多八旗兵败亡,太平军拿下了南京全部。

1644年清军入关,满、蒙、汉八旗兵丁总计20余万,采取集中驻防方式,在全国重大城市或者战略要地驻守,维持清朝统治。其中,燕京、南京、杭州、镇江、德州、西安、成都、广州、荆州是关内八旗的重点防区。

“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战”,清朝初期的八旗非常能打,号称东亚劲旅,即便与同一时代的瑞典步兵相比,也不落下风。但是,康熙之后,关内八旗逐渐衰落腐化,没了昔日雄风。

与关内八旗相比,驻防关外的八旗兵丁待遇很低,过着祖辈们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却保持勇武善战之风。那么,如果遇到巅峰状态的太平军,他们谁能取得胜利呢?

胜保,晚清一位很有“故事”的“名将”,地位显赫,却成为太平军名将的制造者。胜保给咸丰皇帝一份奏折,说出了此时双方战斗力的差距:“旗营官兵,从此气懦胆怯。”

1853年11月,太平军来到天津,林凤祥、李开芳距离燕京很近了。但是,太平军远离后方,孤军深入,没有得到后勤补给,对天津发起试探性进攻后,便驻扎静海、独流,等待援军到来。

太平军北伐,总计兵力2万,一路厮杀过来,也发展了一些新兵,弥补战斗中的损失。清军方面,主要是胜保、僧格林沁军团,总计在6万左右。

清军的构成,大概是三部分:胜保从江北大营带来的绿营兵、关内八旗兵一万余人,以及僧格林沁率领的从蒙古、关外调来的一万多八旗兵,还有附近团建武装两万多人。

从战斗力上看,这6万清军能打的就两支:关外八旗,以及团练。要知道,林凤祥进攻天津,对手就是谢子澄的团练;没有谢子澄,也许太平军就拿下天津了。

清军有人数优势,武器也更加先进,有抬枪、鸟枪、火铳、火炮。太平军以冷兵器为主,以及少量的“土炮”,陈旧火铳,装备低劣。

后勤补给,太平军孤军深入,补给是“零”,经不起消耗。清军则不一样,朝廷可以从各地筹集物资、粮食、弹药,兵力的补充也更加容易。

僧格林沁扎营王庆坨,阻止太平军袭击燕京;胜保驻扎良王庄,以主力围攻独流镇,西陵阿率兵攻打静海,双方连日战斗。

林凤祥、李开芳都能征善战,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很有一套。太平军在静海和独流构建的木城,与堡垒没有什么区别。

对太平军作战,胜保算是“经验丰富”,知道林凤祥不好对付。如此,即便兵力占据优势,胜保也是挖掘壕沟,构筑坚固营寨,围着太平军木城,但没有进攻。

胜保胆子小,咸丰很恼火,斥责他畏惧贼寇,浪费粮食。数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饷银众多,却没有一点战绩,怎么说得过去?咸丰的脸往哪里搁?

皇帝一再催促,胜保只好发起进攻,先用数千斤重炮轰炸,然后派步兵、团练发起冲锋。太平军依托坚城作战,炮击时躲进地下工事;炮击结束,则出来开枪射击,从炮眼处射杀清军。

太平军的防御手段,胜保太了解不过,强攻不会有效果,只是应付咸丰罢了,但僧格林沁却不这么认为,他也觉得胜保胆子小。

为了早日结束战斗,咸丰下令僧格林沁移营,与胜保联合进攻。僧格林沁才初出茅庐,且对关外八旗、蒙古八队太过自信,便连日发起挑战。

僧格林沁敢冲杀,正是林凤祥、李开芳所希望看到的。太平军没后勤,打持久战吃不消,清军正面强攻,这才有机会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

林凤祥派兵挑战,主动向清军发起进攻,激怒僧格林沁,吸引清军重兵出击,然后打一场埋伏,给对手当头一棒。

太平军杀来,谢子澄率团练迎战,八旗、蒙古马队在阵地后方观看,试图寻找合适的机会突然进攻,摘取胜利果实。

看到太平军逃走,八旗奋起追击。镶黄旗蒙古副都统佟鉴来到木城下,准备乘势杀入城内,林凤祥的大军早就埋伏等待,从雪地里突然杀出来。

雨雪天气,又突然被袭击,清军阵脚不稳。激战中,佟鉴坠落马下,被太平军当场斩杀,谢子澄见状,急忙赶来增援,也被打死。

佟鉴、谢子澄阵亡沙场,清军不由胆寒,纷纷后撤。太平军乘势反杀,清军一败涂地,被缴获火炮八门,以及数百支抬枪。

溃逃的八旗更是狼狈,丢弃马匹、武器、衣物,四处逃走。饥肠辘辘之下,这支曾经的“精锐”,只能想民间讨要食物,填饱肚子,“向民间丐食者”。

关外八旗打了败仗,还这么狼狈,咸丰痛心疾首。胜保奏折:“旗营官兵,从此气懦胆怯。”更让咸丰怒火中烧,当即胜保、德楞色克楞等前线将领拔去顶戴花翎,降四级留任。

八旗悍将达洪阿,遇到挫折后畏手畏脚,坐视佟鉴兵败而不救,更是丢人。咸丰更是恼火,便将其革职留任,并查封家产,以示震慑。

咸丰处置了一堆八旗将领,但并未起到作用,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们正如胜保所说的“旗营官兵,从此气懦胆怯。”此后,清军几乎不出击,而是坚守营垒,堵住太平军,拼消耗。

静海、独流之战,前后一百多天,关外八旗起初信心满满,但一次战败就心灰意冷,不敢在强攻,也害怕跟北伐军打硬仗。

僧格林沁奏折说:“各营队备尝艰辛,兼之身昌锋镝,伤亡较多,以致日形懦怯,临敌不免退缩”。我兵徒多伤亡,未能得手”。可知,八旗胆战心惊。

停留三个多月,林凤祥、李开芳等不到援军,便突围而出,前往阜城。此时,清军依然是尾随,没有发起进攻;太平军入城,清军也扎下营寨,挖掘壕沟,采取围困战术,拼消耗。

高唐之战,李开芳麾下兵马不足700人,胜保的两万多清军打了几个月都没能搞定,咸丰便将其捉拿回京。僧格林沁接管所部,继续围攻,又在冯官屯耗费了两个多月,最后靠水淹村庄,才搞定不足三百人的太平军。

从北伐军的战绩来看,关外八旗劲旅已经不如祖辈们能打,不是此时太平军的对手。林凤祥、李开芳败给了后勤,僧格林沁拼消耗取胜,作战没多大亮点。

多隆阿,麾下也有关外八旗,战斗力比较强。但是,多隆阿能打胜仗的前提,是与湘军混编,接受胡林翼指挥。如此,除了胡林翼,许多湘军大帅都瞧不起多隆阿,不给他面子。

安庆之战,多隆阿率马队、湘军驻扎集贤关外面,与陈玉成死磕。曾国藩弟弟曾国荃则围攻安庆,与叶芸来拼消耗,最后破城而入。

论战功,多隆阿第一,因为他承担的任务最终,压力最大。没有多隆阿挡住陈玉成,曾国藩的“围点打援”战术也无法奏效。但是,论功行赏时,曾国藩把首功给了弟弟,多隆阿赏赐很少,只能闹脾气,不配合作战。

多隆阿赏赐不多,关键还是他直属的八旗马队没能多少实力,如果不是与湘军混编,想要独自与陈玉成厮杀,结局估计比李续宾还惨。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湘军才是真正的劲旅。初期太平军,尤其是从两广出来的老兄弟,在信仰的加持下,战斗力超强,曾国藩差点就栽在他们手里。

天京事变后,老兄弟损失殆尽,陈玉成、李秀成疯狂扩军,太平军的成分非常复杂,战斗力大打折扣。但是,陈玉成、李秀成的骨干,也是数千老兵,一旦他们受损,败亡也就不远了。

6 阅读:929
评论列表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