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晚年为何不受重用?陈赓一语道出关键,粟裕犯了两个大忌

文史狂刮风 2024-02-17 00:22:00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1年的2月,长年奋战在革命事业第一线的陈赓将军,在经过多年的操劳后,身体濒临崩溃的边缘。

党组织为了他的健康着想,特地把他安排在上海的一所高级疗养院接受治疗。

然而疗养院舒适安宁的环境,却让陈赓这位大忙人倍感不适,刚住进去几天,陈赓就觉得浑身难受,直到那一天疗养院来了一位熟人,陈赓烦闷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位熟人,就是陈赓的老战友粟裕。

粟裕

此时的粟裕已经被解除所有职务,进入了半退休生活。

紧绷的神经松下来之后,多年革命生涯积累的暗疾,如山崩海啸般折磨着这位将军。

两个同病相怜的老战友分别多年后,竟以这样的方式相遇,一时间两人皆唏嘘不已。

两人天南海北一顿闲聊后,陈赓突然话风一转,戳起了粟裕的肺管子道:“粟老总,你知道你为什么挨批评吗?你是没有大错的,但你却犯了大忌,而你犯下的大忌有两个,正是因为这两个大忌,你才遭此劫难。”

陈赓所说的批评,指的是1958年粟裕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被围攻的事情。

陈赓

这件事是粟裕军旅生涯中,仅次于当年谭家桥战役的挫败。

直到与陈赓会面时,粟裕都没有完全从这道坎上迈过来。

此时的陈赓,已经隐隐感觉到自己所剩的时间不多了,两人这一见也许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会面了。陈赓索性开门见山,把心中压抑许久的一些话对粟裕说来。

那么两人究竟说了什么呢?

粟裕的性格

众所周知,我党的革命历史上堪称是将星璀璨,群英荟萃。

然而在浩如繁星的将帅中,有四个天赋异禀的少年天才最为亮眼,他们分别是陈赓、粟裕、寻淮洲和林帅。

其中要数粟裕和陈赓两人的关系最好。

两人都是湖南人,家里都是地主出身,都是元帅之才,结果都因为各种原因阴差阳错与帅位擦肩而过。

粟裕年轻的时候受先进思想感召,毅然选择背井离乡,报考了湖南省立师范大学。

大革命时期,被学校里的共产党员发展入党。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粟裕跟着学校同学转移到叶挺的教导大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卷进了时代洪流,跟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

而陈赓的履历比粟裕更加精彩。

他们家是老牌湘军世家,因看不惯湘军日益腐朽衰落的现状,毅然抛弃祖上留下的铁饭碗,南下报考了黄埔军校。

在黄埔东征时期,陈赓还曾在千军万马中,背着老蒋逃出重重包围,一时传为佳话。

国共反目后,陈赓跟随贺龙所部参加南昌起义。

在南下广州的途中,于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所伏击,陈赓在警卫的掩护下突出重围,逃到香港落脚。随后又转战上海,跟周恩来一起组建中央特科。

中央特科的那段经历,让陈赓对人性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那以后,他走到哪里都能做到八面玲珑、人见人爱。

而粟裕则不一样,他也在这潮汕一战中走散了,只不过他选择了北上找寻朱德的断后部队 ,最终跟着这支军队一起上了井冈山。

粟裕

在井冈山时期,朱毛两人分别培养了一个后起之秀,毛主席带的是林帅,朱老总带的是粟裕。

不同于林帅少年成名,不到24岁就做到了红军军团长,粟裕长时期都在红四军参谋长一职徘徊,这也是朱老总有意压制的结果。

他更希望粟裕能静下心来,打磨自己厚积薄发。

从后来粟裕跟林帅两人的结局来看,不得不说这里头有朱老总的良苦用心,在发挥作用啊!

如果事情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粟裕的棱角被磨平后,也许就不会有1958年那档子事情,就算是有,也大概率不会是那个结局。

但是不同于毛主席长期把林帅带在身边培养,朱德对粟裕的培养出现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断代,正是这个断代,让粟裕虽然完美继承了朱老总的军事思想,但在心性培养上未臻圆满。

在红军长征前夕,党中央曾组建过一支,由方志敏、寻淮洲等人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

他们打着抗日的旗号,到蒋介石的腹地江浙一带,去开辟革命根据地,试图以此来缓解中央红军根据地的压力。

但天不遂人愿,这支部队在北上过程中,遭到了国军王耀武部重创,寻淮洲战死,方志敏被俘。只有粟裕带着残兵败将,周旋于浙江山区艰苦求生。

此时中央红军也开始了万里长征,双方彻底断掉了联系。

直到两年后,粟裕从缴获的报纸上得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消息,才再次找到了组织。

这两年时间里,由于生存环境太过于恶劣,对将领的指挥水平要求比较高。

说白了吧,此时的统帅必须要说一不二,内部绝对不允许有第二种声音,因为岌岌可危的部队,承受不起军事民主带来的效率下降。

这种环境不可避免地造就了,粟裕直率的性格和说一不二的风格。

这就是陈赓所说的,粟裕人生两大忌的第一忌。

因为当时部队人数少,而粟裕又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不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用讲究什么人情世故,他的话就是铁令。

他不用在乎手下人的感受,毕竟当时生存才是第一要务,挨两句骂算得了什么?

正因如此,粟裕这个致命的性格缺陷,在当时并不突出。

等到抗战爆发后,粟裕的部队被编入了江南岸新四军,头上有了顶头上司,这种情况才稍微有点缓解。

当然,粟裕之所以没跟同事们闹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面给他派了一位八面玲珑的助手,帮他把所有跟人打交道的活都给包揽了,此人便是粟裕一辈子的老搭档:陈毅。

陈毅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粟裕的交际短板,在往后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粟裕基本不用操心这方面的问题。

这也是他能在后面,建立下这偌大功业的原因。

千万不要小看政委的作用,刘伯承没有邓小平,林帅没有罗荣桓,他们可能早就步了寻淮洲跟叶挺的后尘,这两位就是军政不和的最大受害者。

然而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陈毅在成就粟裕的同时,也助长了他在性格上的缺陷,一旦离开了陈毅的辅助,粟裕就是那个退潮后在沙滩上裸泳的人。

刚直犯上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粟裕人生中的第二忌:犯上。

陈赓评价粟裕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一定要推行,哪怕因此触怒上级也在所不惜。

陈赓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在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驳斥了毛主席要求华东野战军南下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命令,坚持要求中央军委同意在中原打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会战,力求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解决掉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淮海战役。

虽然历史证明了粟裕的想法技高一筹,但放在当时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的犯上。

要知道自从四渡赤水一战封神之后 ,党内再也没有人,有胆量质疑过毛主席的决定了。

当时,南下的命令来了一封又一封,可粟裕全都置若罔闻,依旧不厌其烦地诉说着自己的中原决战方案。

如果不是有陈毅四面斡旋,如果不是有朱老总全力担保,如果不是毛主席宽宏大量,搁在斯大林或者蒋介石那里,粟裕的结局真是不敢想。

可淮海战役的成功,证明了粟裕的犯上是对的。

也正因如此,粟裕在这方面非但没有有所收敛,反而依旧我行我素。

建国后,粟裕出任中央军委的总参谋长,与刘伯承一起主持我军的正规化转型。

当时我国实行的是一面倒的外交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全方位照搬苏联模式。

恰巧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新上任的赫鲁晓夫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量,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两国关系前所未有的友好。正规化转型在朝鲜战争之后,也进入了快车道。

赫鲁晓夫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有支持正规化转型的人,自然也就有对转型不怎么感冒的人,比如当时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

彭老总其实也不是反对正规化,他只是看不惯一味照搬苏联的做法。

毕竟在我党的革命历史上,这种做法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伤害,甚至可以说国民党给我们造成的损失,都没有盲目效仿苏联模式来得大啊!

自建党以来,本土派跟留苏派的争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自万里长征留苏派败光了革命的家底之后,一味效仿苏联声音也没有了市场,四渡赤水和延安整风后,本土派在往后十年里占尽了上风。

可随着中苏友好,大量苏联援助滚滚而来,在铺天盖地的资源面前,一切的说辞都显得苍白无力,留苏派又一次支棱了起来。

彭老总就是当年土洋之争中,本土派的军事代表,而刘伯承这位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等生,正是苏派军事路线的积极推崇者。

两人当年在苏区的时候,就因为这件事情闹过分歧,后来八路军时期,也因为此事发生过口角。

而粟裕呢!作为朱德的亲传弟子,理论上来说应该隶属本土派才对。

可粟裕是个实用主义者,什么洋派土派,管用才是硬道理。

苏联陆军可是当年世界陆军的巅峰,苏式军法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考验的。

所以粟裕在新时代的土洋之争中,站在了刘伯承一边,在军改的事情上,屡屡驳回彭老总的意见,两人也因为这个结下了梁子。

在后来那次大批判中,彭老总是所有元帅里头批得最猛的一个。

其实这件事情本来可以避免的,彭老总并不是顽固不化的人,对于苏式军改也并非全盘否定,只要耐心沟通还是有机会取得共识的。

可没有了陈毅,粟裕根本就不知道沟通为何物,他只知道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至于上司的态度如何?我不管!

于是乎,一场连路线之争都算不上的分歧,最后居然被搞成了意气之争。

实在是让人惋惜啊!

时代漩涡中的粟裕

1957年之后,中苏关系就已经出现裂痕。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之后,当时的领导层已经意识到,两国关系破裂只在旦夕之间。

中苏之间的绑定是如此的紧密,想要解绑绝非旦夕之间可以完成,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快刀斩乱麻搞一刀切。

经济上提倡大炼钢铁赶英超美,以此来应对即将出现的苏联资金断供问题,军事上则要对走苏式路线的人大加批判,这时候对与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政治正确。

这本来也没什么,当年留苏派和四方面军那帮人,不也挨过批判吗?

可是只要知错能改还是好同志嘛,还是可以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嘛!

可谁也没想到,粟裕多年累积的人脉负资产,会在这种场合集中暴雷,以至于这场批判的力度完全超出了想象,直接终结了粟裕的军事生涯。

对于这些粟裕知道吗?粟裕是知道的。但这就是粟裕啊!刚正不屈,直来直往的粟裕。

因此对于陈赓给出的忠告,粟裕表示:我粟裕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几十年来的革命生涯和经历会帮我做出回答,会告诉世人我粟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0

文史狂刮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