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在槐中路排水防涝调蓄池项目现场,工人师傅在进行蓄水池顶板钢筋绑扎支模施工。在离基坑不远的项目现场指挥部里,石家庄市智慧路桥隧产学研创新工作室联盟史国庆创新工作室、马磊创新工作室、陈然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与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创新团队,正围坐在一起,围绕完善BIM施工管理系统进行研讨。
“我们需要优化基坑的支护结构,变更支护工艺。”“相应的BIM可视化模型有一部分也要进行调整。”……指挥部的电子屏幕上,通过BIM可视化模型,调蓄池的施工进度、风险预警等一目了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气氛热烈。像这样的技术研讨,每两周进行一次。
槐中路排水防涝调蓄池是石家庄市雨水调蓄设施新建工程中的一个项目点。石家庄市道桥建设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史国庆告诉记者,项目能短期内克服“基坑深度大、安全风险高、毗邻高层住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顺利安全施工,得益于“智慧大脑”——雨水调蓄池BIM施工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而这项新技术在项目中落地离不开智慧路桥隧产学研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作用的发挥。
据了解,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破冰,汇集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立创新工作室联盟,探索创新工作室联智联技新模式。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创新工作室联盟已达10个,成员单位近70家,团队人员突破千人,涉及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冶金材料、能源化工、教科文卫等多个行业,为石家庄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智慧路桥隧产学研创新工作室联盟是一家以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工作室联盟。联盟引进高校前沿理论力量、组织同行业不同创新工作室打破单位界限,打通科技、产业快速连接通道,实现强强联合,着力推动解决企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产学研紧密“捆绑”
融合更深一度
“创新工作室联盟推动产学研融合更深一度。”联盟轮值主席陈然告诉记者。在调蓄池BIM系统研发过程中,史国庆创新工作室等几家创新工作室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吕希奎教授的创新团队深度“捆绑”。项目每推进一步,系统完善一步,相互密切协作沟通,随时解决技术难题。“通过建立BIM技术精细化建模和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我们优化工艺解决了土方挖掘难题,比预期提前约一个月完成土方挖掘任务。”公司经营发展部副部长田祯祎对项目引入智慧大脑赞不绝口。
让理论回归实践
把论文写在工地上
走出项目指挥部来到基坑旁,石家庄铁道大学创新团队的孙晓浩博士迫不及待地与田祯祎沟通起BIM模型修改所需要的数据。孙晓浩从方案设计之初便参与到项目中。“让理论回归实践,把论文写在工地上,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成长机会。”孙晓浩说。依托联盟,创新工作室成员间充分发挥交流融合作用,通过举办技术讲堂、技术论坛、创新成果展示、成果转化交流等活动,引导青年技术人员、高校学生参与技术创新、应用和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实现技术职称晋升12人次,指导硕士研究生生产实训9人次,联盟骨干技术成员多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打破行业区域壁垒
聚集整合创新力量
“创新工作室联盟,打破行业区域和体制机制的壁垒,让创新力量整合聚集,变得水到渠成。”陈然说,“以往一些大的创新项目,我们基层单位创新工作室是没有机会参加的。如今大家都在一个联盟里,只要你有技术、懂创新就有机会参与进来,优势互补、协同攻关、资源汇集、成果共享,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联盟成员单位从最初的5个发展到10个,聚集了路桥隧领域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一线操作人员,形成专业化的创新力量。
以联盟激活创新引擎,激发创新成果涌流。今年,联盟已开展合作课题9项,获联合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各工作室QC获奖课题12项,牵头制定地方标准1部,团体标准3部。《城市排水渠防渗防漏检测系统》《全寿命周期范畴城市主干路非破拆模式改造更新及效能评估研究》等成果落地应用,探索形成了一条“科研-转化-推广”的全过程成果落地模式。
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企业的带动力是显而易见的。“石家庄道桥建设总公司要高质量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需要精品项目、拳头产品来说话,通过联盟平台,加深校企合作,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产生了1+1>2的效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史国庆告诉记者。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