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爸爸火了!带6岁自闭症儿子到农村疯玩,邹小兵看完却说...

小米和大米 2024-02-09 05:02:04

语言问题是不少自闭症家长的烦恼,据一些文献统计,绝大多数自闭症孩子都有语言障碍。

解决语言问题,小七爸爸有自己的办法。小七爸爸是211大学的硕士,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级产品经理。更是大米和小米的老熟人。2019年,3岁的小七接连被3家医院诊断为中度自闭症后,小七爸爸开始了全职的家庭干预。2021年,在邹小兵教授的诊室里,小七被邹教授评价为“自闭症程度已经挺轻的了”。今年9月,小七已成功进入小学。

相关阅读:

5岁儿子在中山三院“摘掉”自闭症标签,我最想讲的7点心得邹小并点赞!全职爸爸干预两年,中度自闭症男孩各项能力接近NT

小七爸爸认为“语言训练的突破点是亲子沟通,核心是社会化训练。”

具体怎么做呢?请看今天的分享——

文 | 小七爸爸

211硕士

世界500强企业高级产品经理6岁自闭症儿子普校在读

干预的前提是建立依恋关系

3岁左右时,小七的语言能力严重退化,他只会说“要吃饭”等需求性性语言,别的几乎从不开口,甚至连拒绝都不会说“不要”,而是用强烈的哭闹来表示。

家人只会简单粗暴地训练他,例如故意拦住他,强迫他说让开;故意拿走他的糖果,要求他说给我。

然而,这样做不仅没效果,还搞得小七害怕不已。

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社交沟通的工具,只有孩子想社交,沟通意愿提升了,才能自然发展出语言。

道理再直白不过,和孩子的关系搞好了,孩子自然有意愿和我们沟通。明白这点后,我果断叫停了家人的训练,采用了另外的方法来帮助他。

当时,为了验证自己能否做好家庭干预,我请了5天年假,加上头尾两个周末,一共9天。这9天里,我抛开小七的所有问题,纯粹陪着他玩。

我们一起发呆、疯跑、看风扇、看停车杆,一起在井盖边蹲很久。我们一起去了很多地方,买了好多新玩具,吃各种好吃的;累了就抱他,困了他就在我怀里睡觉。

如此过了4、5天后,从不主动说话的他,竟然第一次开口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晚上我帮他洗澡,我们一起玩浴缸里面的小恐龙,不一会,他突然抬头看了看我说“你舌头痛。”

刚开始我有点懵,疑惑地看着他,他又重复了一遍。我马上想到,中午时,他用舌头舔了电动剃须刀的刀口,估计被刮伤了。

他其实是在告诉我,他的舌头痛,但小七分不清你我,就说成了“你舌头痛”。这句话虽然简单,用词不当,却意味着他开始愿意分享了。

相比NT孩子,这样稀松平常的话语并不值得说道。可对当时的小七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这意味着,小七不断退化的语言重新出现了发展的势头。

成为孩子的语言伙伴

父母应该是,也必须是孩子的第一个语言老师。对小七而言,我更愿意做他的语言伙伴。

伙伴比老师更注重陪伴与社交,而社交是一切干预的核心。

一开始,小七只能说简单的句子,且用词不准、逻辑混乱。我从不打击或否定他,当他说错时,我就用正确的语言提供新的示范,好让小七了解当下更恰当的说法。

比如看到瀑布,他会说“流,有水来”,我就跟着他说“对啊,你看,有水流下来”,提供正确句子的示范,让孩子有新的口语参考资料。

看到喷泉,他兴奋地大喊“水吸出来”,我跟着他说“哇,水在喷啊喷啊,水喷出来啦!”强调这个动作是喷,而不是吸。在我的耳濡目染下,小七自然地吸纳着语言营养,语言能力也慢慢提升。

在跟小七沟通时,我尽量不讲复杂的内容,而是以他当下的语言水平为基准,稍微增加一点难度。这样,他能更好习得我的各种语言表达。我也不会评价孩子说的对错与否,或者逼迫他讲话。

理解孩子是一切干预的起点

很多谱系娃总会叽里呱啦讲一堆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家长们对此很头疼。其实,细细观察下来,孩子的火星语并非毫无意义。家长与其焦虑和害怕,不如试着观察理解孩子。

有段时间,我观察发现,每次走到环境昏暗的地方,小七总是一直说“干干、干干”。他越说越急,然后就开始不开心、甚至哭闹。

思考后我猜测,他其实要说的是“暗暗”,因为表达能力差,发音成了“g”。

我想他可能感觉到了害怕,想让人抱他。于是,我满足了他的需求,并教他正确的表达。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小七就改了过来。

还有段时间,他无聊时不断重复说“七瓜抓”,边说边双手叠来叠去,家里人说这是刻板动作。

我仔细探究后,发现他在唱一首《盖房子》的儿歌,里面有句歌词是“砌块砖,砌块砖”。他大概率在电视上看到过,却只记得这句词,发音也不准。两只手翻来覆去,是在配合声音的律动模仿砌砖。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这些看似无厘头的语言,大多是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阶段中,由于表达不准,对语言理解不到位而产生的口语表达的偏差,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

所以说,对孩子有充分的认同和理解,是一切干预的起点。

刻板语言与仿说

小七的刻板语言,主要体现在重复问答方面,同一个简单的问题,他明知道答案,却可以乐呵呵地问我N遍。

“爸爸,这是什么?”“这是长颈鹿。”

“爸爸,这是什么?”“说过了,长颈鹿。”

“爸爸,这是什么?”“长颈鹿,你知道的。”

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孩子对某个东西十分感兴趣,心里想说些什么,可苦于孩子可使用的词汇量少,掌握的句子形式少,表达方式少,就只能选用单一的方式不断重复,以满足内心的表达欲望。

理解这一点后,我每次回答完小七的问题,都会趁机教他更丰富的描述,拓展他的语言。慢慢地,他重复发问的行为开始减少,直到最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丰满的表达。

另外,仿说是所有孩子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但自闭症孩子因为语言理解和社交技能的缺失,仿说现象会持续较长时间,圈内把这种现象称为“鹦鹉学舌”。

这恰恰给了我教导他的机会。小七仿说的内容,要么是特别感兴趣的语句,要么是特别不理解的语句,我就趁机抓住他的兴趣点,跟他深入地聊下去,或者帮他拆分理解一些比较有难度的语句,帮助他更快跨过这个阶段。

认知和语言

孩子是通过感受和体验来认知这个世界的,认知和语言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丰富的认知可以为孩子理解新词汇和句型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料。

小七的语言提升之旅就充斥着满满的生活气息。我带他去海边,他知道了沙滩、大海、海浪、小岛、渔船、摩托艇、礁石、螃蟹、蛤蜊等,还经常能捡到死鱼,少了一只眼的河豚鱼,头被咬烂的多宝鱼。

带他去果林里,他看到了杨桃、橄榄、香蕉、化肥、水桶、扁担、草蜢、蟋蟀、蜜蜂,晚上运气好的话,还能抓到萤火虫。

多带孩子体验真实的生活,孩子有了深刻的感受,何愁没有认知的积累呢?何愁语言没有进步?最关键的是,丰富的体验更不会轻易忘记。

小七爸爸带娃就一个字,玩

语言的社会化拓展

孩子天生能够在社交场景中从他人身上吸纳营养。于是,如何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交沟通场景,就成了我帮助小七提升语言的关键。

只跟父母沟通往往是不够的,家长要多带孩子走出去,只要孩子不排斥,任何人都可以是沟通的对象。

我刚开始做家庭干预时,正巧赶上2020年初疫情爆发,于是带着孩子回到了乡下老家。

在那个巴掌大的小乡镇上,街坊邻居彼此相熟,潮汕人热情好客、喜欢喝功夫茶,我经常带小七到大街上招摇乱逛,到不同街坊的店铺里喝两杯功夫茶,买点小东西。

别人觉得小七好玩,自然会逗逗他、跟他说话。我还常常分享零食给街坊的孩子,因此总有不少散养的小屁孩跟着我俩闲逛,老家还有表兄弟姐妹们可以串门玩耍。

在跟不同人接触的过程中,小七领悟了丰富的表达方式,拓展了语言的社会化。

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我惹他生气时,他就说“叫毛驴来咬断你的小JJ”,这明显是从其他小孩身上学到的语言,听起来有点粗鄙,却十分童真和接地气。

农村广阔天地,正适合小七

最关键的是,这些从自然生活中,从社交中习得的语言最灵动和丰富,至今没有退化。

从业40多年,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自闭症语言学教授詹姆斯·麦当诺,在他的《让孩子开口说话》一书中总结道:“孩子不是不会说话,只是缺少正确的引导,而父母就是答案。”

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其实,语言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带领孩子多用起来,自然就会熟练。而社交沟通,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

以亲子交互与沟通为突破口,以社会化为核心,坚持下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张瑜

大米和小米言语语言治疗(ST)高级督导

香港中文大学《言语治疗评估手册》编者及培训认证导师之一

督导点评

从言语治疗师的角度看,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孩子作为主要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必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小七爸爸能认识到语言的学习需要建立在与孩子的互动和社交上,这一点非常难得。同时这也给了其他家长重要并且明确的启发:

我们让孩子开口说话,并不是要孩子机械地跟着大人说一样的话,而是希望孩子可以用自己脑袋里的声音、词汇、句子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要实现这一点,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向早期语言开发迈出的关键一步。

另外,家长们想要帮助孩子理解我们所说的话,也可以尝试文中小七爸爸所用的技巧,我们称之为“平行描述”:

即家长仔细观察孩子正在看或做的事物,提供旁白一样的描述。

这个技巧可以让孩子有机会听到和当下情境相匹配的口语示范,同时也给孩子学习口语表达提供更多的词汇和句子的参考资料。

同时,言语治疗师也倡导家长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情境中引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避免生搬硬套、“填鸭式”的语言教学方式。

家长可以创设更多自然的互动情境,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使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

生活中的一只蚂蚁、一片树叶、一个小水洼、都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

最后,我们也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有一个心理预备:

孩子们使用语言的经验和基础需要成人的耐心引导和孩子大量反复的练习积累。但大量反复的练习并不代表机械记忆和背诵。

反复练习的机会需要家长反复设计,再现孩子所处的沟通和互动情境,从而引导孩子反复使用自己的语言。

每个孩子出生前,都会随身携带自己的发展时间表。家长们也需要费一番周折才可以发现孩子身上的那张时间表。但我们只要“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孩子成为孩子”,终会帮助孩子体验到语言学习的美妙之处。

祝愿小七未来可以喜乐进步,与爸爸一起探索更美妙的语言学习经历,也与其他家长共勉。

编辑 | 眉沙内文图 | 小七爸爸

封面图 | 包图网正版授权

END

0 阅读:0

小米和大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