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朱高炽在历史上是位仁义好皇帝

纵横点 2024-10-11 17:12:10

《大明风华》中朱棣率军已经进入到第五次北征的行程。据历史记载,朱棣就是在第五次北征还京的途中驾崩的,可见太子朱高炽就快要登基为帝了,然而历史上的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就突然驾崩,留下不少的谜团,让后人颇多猜测;当然,他与其子宣宗朱瞻基开创的“仁宣之治”却被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高度赞扬。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朱高炽,了解一下他的人生过往与“职业经历”。

崇儒仁义,体弱多病

朱高炽是朱棣与徐皇后的嫡长子,爷爷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姥爷是大名鼎鼎的徐达大将军,父亲又是一位马上天子,武功极强;然而朱高炽却自小不喜弄武,却喜欢儒家经典,为人也比较仁善,喜静而不好动,同时他体态较胖,腿脚不灵便,走路有时候甚至需要内侍的搀扶,这点在《大明风华》里扮演朱高炽的老戏骨梁冠华已经将其艺术地演绎了出来;因为他体弱多病,骑射征战也并不擅长,因此朱棣最开始是并不喜欢他的,而是喜欢能够跟自己南北征战的二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或许是隔辈亲的缘故,或许是朱元璋希望今后子孙仁孝儒家治天下的原因,像喜欢另一个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一样,太祖朱元璋却特别欣赏朱高炽,而且还亲自为朱棣选择了朱高炽作为燕王世子。

靖难理政,立下大功

真正让朱高炽崭露头角的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当时朱棣在兵力和资源皆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跟朱高炽能坚守住北京大本营是有绝对关系的。当时朱高炽在北京可是扛住了建文大将李景隆五十万人的猛攻,同时还帮助父亲朱棣成功收编了永宁精兵,从此以后进军便势若破竹。而且,在靖难之役过程中,朱高炽还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巧妙化解了建文帝、方孝孺君臣的离间之计,能够将劝降自己的书信和来使交给朱棣处理,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也一举挫败了朱高煦进谗言害自己的阴谋。

监国有道,得继皇位

朱高炽在靖难之役期间一直担任着后方留守,在朱棣登基外出征战之时,也长期承担监国之职,应该说是主持内政几十年,也为自己捞取了足够的政治资本,更是锻炼了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而且能够在几十年里屹立不倒,没有被废,跟多疑善猜的父亲可以和谐相处,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地位,还是显示出其过人之韬略的,要知道他的二弟汉王、三弟赵王已经足够优秀,且是长期跟随父亲朱棣征战的,况且老二朱高煦好多次于乱军中拯救朱棣,朱高炽仍然能够在此种错综复杂的局势下顺利登基,还是因为自己有个贤内助张氏,有个英武好儿子朱瞻基,更有“三杨”等贤臣的辅佐,再加上自己谨慎处世、应对得当,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优的情况下,荣登大宝也就顺理成章。

励精图治,爱民如子

朱高炽登基为帝虽然才短短十个月,但却做出了不少的成绩。

首先,他任用能臣,杨士奇、杨荣等继续被委以重任,且他重组内阁,提拔了一大批有用之才,更是重视科举,注意选拔人才;第二,他厉行改革,纠正偏差,一改父亲反复对外用兵的局面,也停止了郑和下西洋等一系列劳民伤财的举措,与民休养生息,注意发展生产;第三,他纠正了一批冤案,也赦免了很多建文旧臣,同时对于刑事判决的公正性尤其重视,这一系列的施政手段确实在当时缓和了社会矛盾,政治在他在任期间也比较清明;第四,他特别体察民间疾苦,禁止宫廷内的奢靡之风,规定在采购百姓物品的时候必须以市价购买,对于灾民的救济和减轻赋税他也都比较尽心。

关于朱高炽的突然驾崩,在正史上,是没有明确记载原因的,历史上对此事是多有猜测与争论的,一种说法说他纵欲过度,身体本就底子不好,有大臣劝勉他还曾动怒,不加节制性欲因而送命;一种说法是遭遇雷击所以骤然无疾而崩;一种说法是朱高炽得了“阴症”,乱服丹药而死;一种说法是宫廷内斗有人想暗害皇后张氏,不料错害了皇帝;还有一种说法就更加阴谋论了,说是太子朱瞻基为了提早上位安排皇帝身边的人把皇帝害死了;总之是仁宗之死因,莫衷一是,也更显扑朔迷离。

在《大明风华》里太医院给朱高炽的诊断是阳亢阴虚,有消渴之症,油尽灯枯,非人力所能挽回,其采用的是朱高炽可能得了糖尿病、高血压一类疾病的说法,结合他有肥胖、足疾等症,猝然而亡倒也符合常理,天不假年于明仁宗,一代明君在位太短,还是十分遗憾的,但留下的政治财富还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朱高炽在任时间虽很短暂,但却很得人心,是一个几乎没有争议的开明君主,而且他驾崩后能获得“仁宗”的庙号,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他也确实如同宋之仁宗赵祯一样,体恤百姓,崇尚节俭,正如《明史》所评判的一样,如果历史和时间能够再多给他一点时间,他或许真的能把国家治理得不次于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当然他的继任者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与他一起开创了中国明代的另一个盛世“仁宣之治”。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