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凭一己之力为国效忠,是风雨中的政治大师,整治世间的孤臣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2023-11-25 07:40:05

«——【·前言·】——»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隆庆朝内阁大学士,万历初内阁首辅,生于湖广江陵,该地位于汉口西二百九十英里的长江岸边。自1404年开始,江陵成为辽王的治所。

张居正家世代隶属军籍,其祖父曾是辽王宫中的一名护卫。事实证明,张居正才华出众,他于1540年中举人,1547年中进士,随后被选为庶吉士。

时任内阁首辅的徐阶非常赏识张居正的才干,很可能是他将张居正提升为翰林院编修。涉政之初,张居正洞察朝廷政局,研究政府的制度与章程,同时结交严嵩,于是成为了政治新星。

1550年春,他归乡安葬妻子,同年初秋归京,此时恰值俺答汗率兵围困京畿。看到严嵩此时主政,这让他想起他的提拔人徐阶讨厌严嵩之事。

他似乎对在官场上无法晋升或者可能是对民族处于重重危机之中感到失望,此时,东南沿海倭寇盘踞、西北边界蒙古猖獗,并且这些事情也卷进了朝廷内部的斗争之中。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上书告病归乡,并在1554年获准。在此后的数年里,他要么在故乡养病,要么外出游历健身。无公务之累,这就让张居正有读书和思考的机会。

最后,他决定全身心地报效国家,革除传统礼制弊端,并从根本上关心农民。1560年,重返北京后,他升任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成为国子监的执行长官。

一、张居正因才能确立领导地位

在任内,他与高拱交好;然后升任祭酒,成为掌管国子监的大臣。1562年9月,他和高拱一同受到任命,负责重校《永乐大典》,历时六年完成。

与此同时,他又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读,并担任《承天大志》的副总裁官。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储君:即未来皇帝,裕王朱载垕的老师。

这对张居正的前途十分有利,因为裕王很欣赏他,并且裕王府中的宦官也都觉得他和蔼可亲。其中一位宦官名叫李方,后来升任为司礼太监,经常就书本知识和宫廷事务找张居正请教。

1566年5月,张居正升为侍讲学士,掌管翰林院。徐阶取代严嵩成为内阁首辅后,张居正成为他的一位亲密的高级参谋。

1567年1月,嘉靖皇帝崩,徐阶甚至找张居正商量如何起草遗诏,这是一次传达革除弊政、推行改革信号的机会。接着,张居正被授予新职,官阶迅速擢升。

1567年3月6日,他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随后,他在十四天内入阁,领吏部左侍郎。5月初,他被任命为《世宗实录》编修之一。

5月23日,在重录《永乐大典》的负责人名单中,他与徐阶、李春芳、高拱等人并列在了一起。为了负责这些事务,他又同时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1568年2月,张居正又被授予了更荣耀的职务少保兼太子太保。正如《明史》的编修们惊叹称,“仅岁余”,张居正便由正五品升至从一品。

此时,内阁里矛盾充斥,尤其在徐阶和高拱之间。1567年6月,可能是在徐阶的策划下,高拱因为一些言官的弹劾被迫辞职。一年之后,徐阶本人也被迫致仕。

不久之后,即1568年9月,张居正上呈著名的《陈六事疏》,提出了六点政治改革建议:一、省议论,二、振纲纪,三、重诏令,四、核名实,五、固邦本,六、饬武备。

简言之,他倡导强化专制,推行仁政。尽管比其他阁臣年轻,但张居正却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下定决心复兴国家,杜绝朝政进一步腐化。

《明史》的编修们评论道,张居正“独引相体,倨见九卿,无所延纳”。或许,张居正自认为穆宗会同意他的建议,并将改革大任交由他负责。

然而,穆宗对这份奏章表现冷漠,反而愿意听信受宠宦官的话。1570年1月,高拱被重新召入内阁,并被任命为权势煊赫的吏部尚书。

根据沈德符的记载,高拱是通过一个职业掮客邵芳的运作才被重新召回的,邵芳重金贿赂穆宗宠信的宦官,让他们为高拱美言。

很显然,张居正从中吸取了经验,并开始结交太监冯保。到1571年中期,内阁中仅有高拱、张居正和殷士儋三人任职。

殷土儋在9月27日被解职,这可能是张居正策划的,并且得到了高拱的许可。在这关键时刻,如何对待俺答汗的问题凸现出来。

二、张居正获得众人信任的因素

1571年10月,俺答的孙子率众叛离,归附明廷,颇具才干的总督王崇古接纳了他们。当这一消息传到北京之后,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下一步如何做才是恰当的。

经与王崇古深入讨论,两位辅臣同意了王崇古关于处理与俺答汗关系的具体方案;此时,俺答汗已经带领两万骑兵闯进明朝境内,对大同构成威胁。

对于王崇古的建议,俺答汗表示愿意接受,保证不入侵明朝,但同时要求获得一个封号和建立朝贡贸易关系。对此,王崇古再次上书,敦促朝廷接受俺答汗的请求。

张居正积极支持王崇古的奏章,他在给后者的信中写道,“封贡事,乃制虏安边大机大略”最后,穆宗虽有些犹豫,但在高拱和张居正的督促下还是同意了。

张居正在这件事中意识到,明朝将赢得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在这段时期里,可以恢复经济、增强边防、训练军队和垦边开荒。

他也认识到,重开先前几个皇帝禁止的马市,是一个有效防御蒙古入侵长城以内的重要手段。张居正一方面尽力解决这些危机,同时又忙于国内事务。

1571年4月,张居正在主持京察期间,精心设计了几个关于时局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示出他在君臣关系、遵守适应时代要求的法律以及赏罚明确等方面的理念。

由于他这些贡献和参与去年11月的资金评估,张居正被加封柱国。但是,对身为内阁次辅的张居正而言,一切皆甚为不易。

1568年,徐阶从高位上致仕时,曾将他的三个儿子托付给张居正。现在,高拱正在掀起朝廷对徐阶的敌意,企图以不同罪名将他的儿子送进监狱。

很自然,在徐阶的请求下,张居正试图干预此事,这就导致张高二人之间的疏远。1572年7月5日,穆宗崩,与高拱不睦的冯保企图草拟“遗诏”。

这一事务本应该由内阁首辅负责,高拱为此非常恼怒。最后,在皇后纵容下,冯保获得了胜利。7月25日,高拱被解职;8月4日,张居正接任。

对于此事,高拱从未原谅过张居正,写了诸多贬抑张居正的文字。这些事情发生时,张居正不在京城,他外出为皇帝选择安葬之地了,并且在归来后立即请了病假。

所以,在高拱被解职这件事上,即便是张居正参与其中,也很难判断他扮演了什么角色。然而,成为内阁首辅是张居正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

新皇帝朱翊钧当时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据说他非常尊重张居正;在母亲李氏的指示下,他将所有权力都委托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最初的一个举措便是,在核查过官员们的汇报后,解除了那些不称职和属于先前高拱集团的高级官员的职务。这样,朝中官员便无不服从张居正。

甚至在此之前,张居正便显示出他的权势和威严,他派人拘捕了沐朝弼;沐朝弼是沐英的后代,在1554年4月14日继承了黔国公的封号。

沐朝弼是一个近乎独立的云南统治者,因为几桩违法案件遭到弹劾,普遍的观点认为朝廷不敢派人前去将其捉拿归案,或许是因为云南军队对沐朝弼的忠诚在发挥着作用。

但是,张居正却派人将沐朝弼捉拿并押解到南京。沐朝弼恭顺伏法,而没有疾呼他的军队来救援,最后死于狱中。1570年6月27日,其子沐昌祚袭爵。

可能是在冯保推动下,朱翊钧为两位皇太后举行了体面的尊封礼,一位是隆庆帝的皇后,一位是隆庆帝的贵妃、万历皇帝的生母李氏。

冯保向张居正建议,使两位皇后获得同样的尊位。按理说,李氏地位应该较低,但张居正似乎乐于接受了冯保的建议,在8月24日将其批准。

其他问题也亟待解决,如何向京城运粮便是其中之一,利用海路,那里有不能预见的海盗侵扰,在山东半岛周围又有暴风雨的侵扰;修缮大运河,费用却很高。

张居正选择了后者,马匹供应问题在大运河得到修缮之后获得了彻底解决,充足的粮食可以通过朝贡贸易与蒙古人交换马匹。

此时,帝国的行政控制锁链断裂,一些偏远地区不受中央控制。为此,张居正在1573年7月26日颁布了考成法,要求官员们在一定期限内将所有的述职报告上交。

如果若有官员届时未能上交,将会受到惩罚。这一法令不仅影响到了各地地方官员,同时也影响到了六部和都察院各级官员,内阁手中的权力进一步增大。

考成法不仅提高了官僚机构的效率,也影响到了国家税收和劳役,有助于根除腐败,限制大地主阶层不断增加的权力。

张居正的政策并不是没有人抨击,其中,刘台的抨击最为激烈;刘台在张居正主考那一年进士及第,先是被任命为御史,后又被任命为辽东巡按。

1576年2月22日,刘台称张居正藐视祖宗成法。在此之前,张居正一直都对这位年轻人青睐有加,刘台曾因呈报辽东战事获胜而遭到张居正的斥责。

现在,张居正却想罢免刘台,并将其除名。后来,刘台被流放,死在流放途中。第四个问题是宦官与官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内部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在1574年变得严重起来。

这一年12月,南京守备太监醉辱给事中赵参鲁,他与刘台是同科进士。御史们情愿就此事进行调查并惩治冒犯者。

三、总结

为取悦冯保,张居正将赵参鲁外放,但同时也力劝这位大太监管教他的属下。似乎,太监内部存在着小集团,分为亲冯派和倒冯派。

如此一来,冯保发现自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就张居正而言,他将一些礼仪性事务交由冯保处理,而在事实上杜绝宦官对六部事务的干预。

张居正的另一个策略是与慈圣皇太后搞好关系,通过她,才能与冯保相处融洽。

《明史》的编修们还提到,张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

一事不小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当南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劝谏张居正宽大为怀之时,张居正便将此视为人身冒犯,寻机将其罢免。

他还对其他监察官员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惩罚,如廷杖、流放和收监等。他甚至还惩罚了那些探监的监察官员。与张居正位于同列的吕调阳和、张四维对此皆不敢言。

1 阅读:70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