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万刘邓大军雄踞华北,挺进大别山后只剩7万,其余人去哪了?

老黄机智猫 2023-11-15 16:15:27

1947年5月,中共中央针对彼时的国内局势,做出了精准判断。毛主席实施“外线作战方针”,亲自批示要求刘邓大军南下作战,向大别山区挺进。月余之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千里转战大别山。

同年8月,强渡黄河后的42万刘邓大军自鲁西南开始转移,一路向大别山挺进。人民解放军的大反攻就此拉开序幕。

然而就在刘邓大军完成壮举,成功挺进大别山后。进行人员统计的干部却发现这支曾经有几十万人之多的庞大军队,竟然锐减至7万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到底遭遇了什么?剩下的35万大军到哪里去了呢?

点个关注,一起了解刘邓大军消失之谜。

蓬勃发展

要了解刘邓大军的消失之谜,首先还要清楚这42万大军究竟是从何处来。要想了解一支部队的起源,则首先要追溯我军的军队建制历史。我军的建制历史主要分为几个重要阶段,如红军时期的各方面军、各军团,以及抗日时期的八路军三支师级部队。我军的大多数作战部队都是在这些时期扩编或改编而来。

刘邓大军的主力也不例外,是由抗战时期的八路军主力师129师扩充而来。而129师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红四方面军以及部分陕北地区活动的红军部队。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展开合作。为了将我党作战部队人数控制在极小范围,不让我党越打越壮大,蒋介石为我军订立出了三个师的正规编制。

1937年8月,我军正式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创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我军在此前的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汇编为一个军,三个师,兵力共4万余人。其中129师由刘伯承与徐向前担任正副师长,兵力13000余人。

在刚刚成立之初,我军的部队数量十分稀少,总共不过4万余人。为了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抗日战争之中,并且壮大我军的自身力量,我军部队开始了扩军活动。国民政府针对我军,早就制定下了限制编制的政策,只给三个丙种师的正规编制,也只提供三个师的军队给养。但对于蒋介石的诡计,我军也早有对策。

既然你国民政府不给编制,那扩充的部队便不算编制,由我们自主创造出“独立团、独立旅、新一团……”这些新的“非正规”部队编制。如今的许多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提及的独立团、新某团之类的部队,都是属于我军的私下编制。在国民政府眼中,都是非法扩编的军队。

国民政府不为我们提供给养,那我们就大生产运动,自己养活自己,为自己筹集物资。

虽然我军私自扩编军队的做法似乎有些“不太地道”,但实质上这是彼时的形势所迫。我军的根据地与日军犬牙交错,直面日军炮火。如果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军队组织,对其进行反击抵抗,那就会让日军长驱直入,侵占中国。

129师属于国民政府的丙种师,在初成立时,只有两旅四团。但在刘伯承。徐向前二位元帅的飞速建设之下,129师得到飞速壮大。1939年,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之下,刘邓二人率领129师赶赴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在此建立根据地,抗击日寇侵略。这时的129师已经扩大为13个团,增长数倍之多。

此后129师长期活动于晋冀鲁豫地区,通过敌后作战,同日寇展开顽强抗争。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彼时129师已经在战争中得到重大蜕变,129师不仅一手打造出了18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根据地,更是掌控了两千余万人口,数百座县城。在129师的积极宣传之下,根据地内的不少年轻小伙,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成为我军战士。

同年8月,毛主席认识到蒋介石反动派亡我之心不死,图谋发动内战。为了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中央军委下令129师所部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展开作战准备。刘邓二人迅速展开相关建设,统计军队数量。此时的刘邓大军共计三十万人,较之129师初成立,增长了几十倍之多。

在晋冀鲁豫军区成立之后,刘邓大军与欲争夺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对战数回,取得了上党、邯郸等多个战役的胜利,歼敌数万。我军部队在这些战斗中也有损伤,但补充进入部队的新鲜血液远胜损失。晋冀鲁豫军区再次扩编五个与军级别相当的纵队。这时的刘邓大军兵力达到42万人之巨,其中主力野战部队27万,地方部队15万人。

千里跃进

刘邓大军起源129师,在抗战之中不断壮大,部队已达42万之巨。随着刘邓一声令下,部队开始了千里跃进。

自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心中的反共思想愈发强烈,欲将我党部队消灭于中华大地。但我军部队经过14年的抗战洗礼,早已不是彼时国民政府管制下的三个师4万余部队。此时的我军部队早已达到数十万近百万之巨,要想将我军部队成功消灭难度实在不小。

但国民党毕竟家大业大,手下四百余万部队,武器装备远胜我军。眼见我军四处开辟根据地,蒋介石怒火中烧,调集各路大军展开围剿。1947年初,蒋介石将我军所有部队赶出黄河南岸,意图依托黄河天险,打造出一套防线,阻止我军南下。在顺利得手后,蒋介石杀心骤起,命令驻西安的胡宗南部队25万大军围剿延安圣地。

眼见陕甘宁边区危急,中央即刻展开转移。同时,毛主席再次秉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争理论,展开“外线作战”。主席急令刘邓大军、陈赓谢富治大军及陈粟大军分别调动国民党主力,拯救延安危局。

其中刘邓大军被中央要求,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中原地区,进抵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重镇武汉。

彼时,刘邓大军刚刚南渡黄河,挺进鲁西南地区。在此过程中,刘邓大军与驻守此地的国民党军队展开鏖战,伤亡颇大。眼见军委急电,部队却没有修养,刘邓二人提出延缓几月在行挺进事宜。

可没想到二人请求放缓的电报刚上报中央,第二天毛主席的亲笔电报便传来。看着电报之上的紧急标识,刘邓二人自知不能再耽搁推脱。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展开挺进大别山誓师大会。邓小平在会议上明示,虽然部队人困马乏,前路艰险,但部队必须到达大别山扎下根来,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多年之后,邓小平回忆此事时仍说:“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战略行动。二野(刘邓大军)挑的是重担,但我们合格的完成了任务。”

邓小平说的一点都没错,刘邓大军确实是挑的重担。毛主席等人所制定的计划中,刘邓大军需要放弃一切后方给养、根据地,在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跨越千里关隘,直插大别山。与刘邓大军同时行动,解救党中央危局的陈赓、谢富治大军和陈毅、粟裕大军的行动难度都没有这样的艰巨困难。

刘邓大军刚开始南进不久,国民党鲁西南地区的十几个旅便察觉到了我军的异动,对我军部队展开追击。

由于需要在短时间内直插大别山,因此我军部队面对国民党追击始终不与缠斗,尽量避免交手。可很快一道道天险阻拦在刘邓大军面前。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行程之中,他们不仅需要穿越国民党军驻守区域,还要跨越黄泛区等自然灾害地区。

面对前后围堵,刘邓大军展现出了解放军的英勇。经过多日的艰苦奋斗,刘邓大军终于在8月25日成功渡过了黄泛区、汝河等重要天险。然而,他们仍需面对最后一道难关——淮河。

由于正处于雨季,淮河的水位变化不定,暗藏着随时涨水的危险。刘邓大军缺乏渡船,被困在淮河北岸。在追兵逼近的紧急情况下,刘伯承亲自测量水深,判断出足够安全的通行深度。他下令部队开始渡河,虽然面临巨大的危险,但刘邓大军终于在8月27日成功渡过了淮河,进抵大别山。

去向之谜

面对国民党围堵,42万大军整装待发。可这样一支部队怎么就最终只剩下7万人了?

要说起这42万人为何锐减至七万,首先需要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实际上并不是42万大军一同参与到跃进大别山的行动之中。刘邓大军挥师大别山的行动只有12万精锐大军参与到了其中,剩余的30万大军仍停留地方,作掩护支援。

其次,军队的兵力在进军大别山途中有所折损。在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推进的阶段,他们经历了多次战斗。上文提起的汝河围堵便是其中之一,而这些战斗中以羊山战役最为惨烈。这场战斗是因敌人在我军行军路上设置了许多陷阱和埋伏,给我军造成极大的困扰。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刘伯承和邓小平提前规划了战术。最终经过激烈的战斗,成功打破了敌人的包围圈,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虽然我军在战斗中获得了大量武器装备等物资,但由于战斗过于激烈,我军也损失了4000多名士兵。

此外,除了这场战斗,在进入山东及河南交界处时,敌人也多次对刘邓大军进行围堵。虽然最终刘邓大军成功挺进大别山,但这一路上的战斗导致了我军约三万人的兵力损失。

最后,在刘邓大军行军途中也有部分人员留守在地方。虽说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是要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但在挺进过程之中,我军成功解放了沿途11座城市。这些城市与周边的农村地区也就此成为刘邓大别山根据地的一部分。

解放工作不仅仅是通过战斗,将敌人从城市打退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我军需要在战后开始重建工作,将解放区有声有色的发展下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每扩展一次解放区,我军都需要派遣大量人员负责解放区内的相关工作。

因此,等到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已经有四万人留在了这些城市里,这也是导致刘邓大军兵力减少的原因之一。尽管这些人没有继续跟随刘邓大军,但他们在留守地方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看到这里,有人一定会指出上文还说是12万人挺进,损失3万,驻守4万,哪里还剩7万呢?实际上这多出的2万人,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在刘邓大军行军途中由中央抽调了附近地区的2万人,加入到南下部队之中。这才最终形成了挺进大别山后留下的7万大军。

说到这里,前往大别山区的14万人去向讲清楚了,那么留守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那30万部队呢?在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陈赓谢富治大军在河南地区展开策应。此后,随着战局形式变化,陈赓率领留守于晋冀鲁豫根据地九纵、十一纵南下同刘邓汇合。

再后来,由于与晋察冀根据地的联合,晋冀鲁豫军区被撤销。中央在原基础上设立华北野战军,刘邓大军留守的一部分兵力被编为华野部队一兵团,随徐向前元帅前往山西。而仅剩的12万军队则归属聂荣臻元帅指挥,成为华野的主要力量之一。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举动,不仅成功的完成了党中央交代的牵制敌人兵力的任务,更为此后的解放战争埋下了伏笔。刘邓大军这一壮举成功让国民党军收缩回黄河以南地区进行战略防御,不再轻易踏足解放区。

同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还为我军的战略反攻拉开序幕,成功使我党由防守转为进攻,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由此开始。在淮海战役之中,正式驻守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有力的牵制堵截住了徐州地区的国民党部队,使得华野粟裕部队成功将几十万国民党军围歼,为全国的解放胜利奠定了基础。

0 阅读:4

老黄机智猫

简介:老黄精彩视频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