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庙号不同于谥号,谥号每位皇帝都可以获得,不想要都不行,因为谥号有表扬也有批评。庙号则不同,它只授予成绩非常突出,对历史有重大贡献的帝王。特别是在西汉和东汉时期,一些皇帝原本获得了庙号,却最终还是被废除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汉朝时期,七位被废除庙号的皇帝。
一、汉元帝刘奭
刘奭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前48年1月29日—前33年7月8日在位)。刘奭即位后,出现了宦官干预朝政的情况,这导致皇权式微,内乱不断。并且,刘奭在位期间,还出现了天灾人祸、吏治败坏、流民四起等问题,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日(前33年7月8日),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12里处)。死后庙号为“高宗”,谥号孝元皇帝。不过,等到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将汉元帝的庙号废除。
二、汉成帝刘骜
刘骜是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前33年8月4日~前7年4月15日]在位)。竟宁元年(前33年)六月,刘骜继位。因为他治国无能,怠忽朝政,外戚势力急剧膨胀,为外戚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并且,当时西汉土地兼并更趋严重,流民众多,“盗贼并起”。
汉成帝在位25年,终年45岁。谥号“孝成皇帝”,安葬于延陵(今陕西咸阳市东)。王莽篡夺西汉大权后时,曾在汉平帝去世后,奏请为汉成帝上庙号“统宗”。至光武中兴,该庙号被废除。对此,在笔者看来,汉成帝和汉元帝一样,都加快了西汉的灭亡进程,也即他们的成绩完全达不到庙号的追封条件。
三、汉平帝刘衎
汉平帝刘衎是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哀帝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九月初一辛酉日(前1年10月17日)即位为帝。元始五年十二月,刘衎去世,一说被王莽毒杀。值得注意的是,王莽称帝后,给汉平帝追加庙号为元宗,刘秀又将庙号削除。
四、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刘肇是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4月9日 [3]-106年2月13日在位)。刘肇在位期间,班超击败贵霜,使西域五十余国臣服,又派甘英出使罗马帝国,至地中海东岸而返,致使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派译使纳贡。后攻灭烧何羌,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纳入版图。元兴元年十二月(106年2月),刘肇病逝于章德殿,终年二十七岁。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穆宗葬于慎陵。
但是,初平元年(190年),经有司奏请,汉献帝废除了刘肇在内的四帝的庙号。对此,在笔者看来,汉和帝在位时,缔造“黎元宁康,万国协和”的局面,使东汉国力达到全盛。所以,他被废除庙号是比较可惜的情况。
五、汉安帝刘祜
汉安帝刘祜是东汉第六位皇帝(106年-125年在位)。刘祜亲政期间虽然取得了一些外交成就,但他不能明察,倚重乳母王圣,致使王圣母女专权;又过分重用宫女,导致宫女威势凌帝与宦官一同乱政,使得“天下纷然,怨声满道”,东汉呈现由盛转衰的局势。在此基础上,汉安帝去世后,一开始获得的庙号恭宗,最终也被废除了。
六、汉顺帝刘保
汉顺帝刘保是东汉第八位皇帝(125年12月16日-144年9月20日在位)。刘保在位期间号令自出、知人善任,天下名士得其重用,使得“东京之士,于兹盛焉” ;同时积极变革,限制宦官、打击外戚、伸张皇权,因而被后世史家誉为东汉的中兴之时。汉顺帝去世后,一开始庙号为敬宗。不过,汉献帝在位时,同样将其庙号废除,这只能说汉朝追封庙号的标准实在太严苛了。
七、汉桓帝刘志
汉桓帝刘志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志前期干的还是不错的!他依靠宦官单超等人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同时,汉桓帝还任用凉州三明平定羌乱,罗马帝国遣使奉献。不过,汉桓帝在诛灭外戚的过程中,重用了宦官,引发了后来的“党锢之祸”。并且,汉桓帝穷奢极欲,致使国库枯竭,于是他公开卖官鬻爵,使得吏治崩坏。
建宁元年二月十三日(168年3月9日),刘志去世后,被葬于宣陵,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董卓当权时取消庙号)。对于汉桓帝来说,则是本身的作为达不到追封庙号的条件。
庙号是从谁开始烂大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