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风
编辑|影娱先锋
陆贞是一个纯真善良、不恋权势的清官?
太平公主是一个灵动可爱、追求爱情的女孩?
乾隆是一个英明睿智、勤政爱民的贤君?
李鸿章是一个器识渊深、一心为国的忠臣?
恐怕我们都被影视剧给骗了。
亡国妖姬陆贞应该大部分人都是在电视剧《陆贞传奇》里认识的陆贞吧。
在剧中,陆贞是一个勤奋刻苦、努力上进的女性。
她无比善良,对权力更是没有一点的兴趣。
她一心为民,还跟祸国殃民的佞臣斗智斗勇,最终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可真实历史上的陆贞原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面孔。
陆贞,原型为北齐女官陆令萱。
她可是一位位高权重的一品官。
要真的是对权力不感兴趣,有可能在勾心斗角的宫廷里,爬到如此高位吗?
陆令萱本来受丈夫骆超谋反罪的牵连,被配入掖庭做奴。
高洋夺取东魏政权后,成立北齐。
如此一来,她的东魏叛臣身份也就不复存在了。
陆令萱被划归长广王高湛府中。
陆令萱是结过婚的,而且岁数还比高湛大上不少。
所以高湛再怎么荒淫无度,也不会像电视剧里一样,爱上陆令萱。
但是陆令萱的身世决定了她与众不同的气质。
后来陆令萱就成了高纬的奶妈。
高湛登基之后,高纬顺理成章成为太子,陆令萱也就成太子奶妈。
陆令萱为了以后的仕途,对高纬更是百般疼爱。
高湛和胡皇后也十分开心,封陆令萱为郡君,已经是四品高官了。
但陆令萱并不满足。
高纬9岁那年,就继承了皇位,被称为北齐后主。
陆令萱也被封为女侍中,官至三品,成为后宫中一切事务的总管。
可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待到后主临政后,奶妈陆令萱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了。
只是她的上头还有个高纬的亲妈,胡太后。
为了扳倒胡太后,陆令萱散布胡太后与佞臣和士开私通的流言,导致胡太后被软禁。
可陆令萱依旧没能成为皇太后。
后来陆令萱用计将挡路的左丞相斛律光杀死,将皇后逼走,把自己的义女立为皇后。
陆令萱也终于成为“太姬”,取得了皇宫中的最高权力。
她从一届奴婢,成为一国太姬,依旧没有停手。
她还想把持朝政。
但是她只会整天花天酒地,奢侈享乐,哪里懂得如何治国?
朝中对她不满的忠臣被她一一除掉。
甚至就连曾经的盟友有压过她的势头,都被她发配到地方。
忠臣被杀,奸臣当道,北齐也终于没能逃过灭国的下场。
所以说北齐是毁在了陆令萱的手上,一点都不为过。
权倾朝野太平公主在《大明宫词》等影视剧中,太平公主总是有着正面的形象。
她天真善良,一心只为追求爱情。
却经历了从恋爱的甜蜜,到婚姻的苦涩,再到对爱情彻底绝望。
她帮助母亲武则天力排众议,登上皇位。
她粉碎张易之的阴谋,为国家安定尽心尽力。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时代中的身影,以及在这个时代中女性身上独特的“美”。
可历史上的太平公主远比荧幕上的形象复杂得多。
历史上的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小女儿。
她自幼受到父母的宠爱,这也形成了她肆意妄为的性格。
705年,李家的拥护发动兵变,逼武则天退位。
太平公主因及时发现并诛杀奸臣,而被加封为镇国公主。
在唐中宗去世后,她联合李隆基发动兵变,拥护唐睿宗李旦复位。
太平公主也因此而晋封万户,权势达到鼎盛。
每当朝中大臣上奏之时,睿宗就会询问太平公主的意见。
太平公主想做的事,睿宗也总是全力支持。
但太子李隆基逐渐成长起来了。
太平公主怕自己的权力被瓜分,四处散布流言。
说李隆基并非李旦嫡长子,所以不能继承皇位。
但此事被睿宗压了下去。
她又伙同韦安石等人,想要谋杀李隆基,但韦安石坚决推辞。
后来她还设计陷害韦安石,不过最终没能成功。
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倚仗权势,祸乱朝纲,还与人谋划叛乱。
但她的谋反最终被李隆基察觉,派兵进行了围剿。
太平公主也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自己的家里。
《新唐书》中对她的评价是“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
而《资治通鉴》中则提到“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
这些记载都表明,太平公主是一个深沉、敏锐且擅长权谋的女性。
而不是影视剧中那样的纯真善良之辈。
“十全老人”乾隆乾隆帝可是影视剧中的老熟人了。
他平定四处叛乱,巩固了清朝的版图,还保护了西藏,加强了国家统一。
他重视农业,鼓励开荒,采取政策促使经济作物扩大交流,推动“康乾盛世”向前发展。
他喜爱作诗,一生留下万余首诗词,号称“诗皇帝”。
他喜欢文物收藏,宫中的古董字画更是数不胜数。
影视剧中的乾隆大多都是这种特别正派的形象。
虽不能说完全错误,但也是极为片面。
掌权六十多年的乾隆帝,能拥有“康乾盛世”的美名,自然是有所功绩的。
可成绩背后也有很多小九九。
乾隆酷爱字画,不仅爱看,还喜欢“发弹幕”。
每次遇到喜欢的字画,乾隆都要在上边做上批注,疯狂盖章。
比如这幅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第一个看到的恐怕就是正中间那个巨大的“神”字,其次是密密麻麻的各种印章,最后才找到王羲之的字。
没错,这出自乾隆帝之手。
单这一幅《快雪时晴帖》就被他盖了接近两百枚印章。
看来被称为“印章狂魔”也是实至名归。
不过“毁坏”文物还算是轻的,毕竟没有伤天害理。
可乾隆还喜欢游山玩水。
今天下江南,明天上东北,山西五台山和山东曲阜孔庙也没少去。
《乾隆南巡图》
可不是我们今天的旅游,到景点逛一圈就坐车回来了。
乾隆可是皇帝,他在路上还能住宾馆吗?肯定要有行宫的。
随行之人有更是成千上万,房子还不能盖小了。
沿途的大兴土木可是既费钱又费人。
而且路上也不是逛逛就行。
各种各样的仪式要举行,以及彰显皇帝雄风的表演也得有。
所过之处不能说是怨声载道吧,也差不多都会掉一层皮。
最关键的是,乾隆还经常“受贿”。
一国之君怎么还会有这等行径呢?
因为国库里的钱又不是乾隆自己的,他得丰富自己的小金库。
乾隆还喜欢搞些古玩字画什么的,这些玩意儿便宜不了。
“零花钱”超额了会被大臣们上书批评的。
但是直接收依旧会被大臣指责,于是乾隆就想到了一个主意。
谁要是犯错了,只要不是什么大错,就自己交“议罪银”赎罪。
但是这个钱可就是皇帝自己的了,不会进国库的。
可即便是这个钱也不能让乾隆自己去收啊,被知道了依然会有损名声。
那让谁来收?和珅。
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人都知道和珅是大贪官,可乾隆就是“看不出来”。
因为乾隆自己才是最大的贪官。
反正之后抄家了,和珅的钱还是自己的,不如趁机多捞点。
东方俾斯麦李鸿章和乾隆一样,李鸿章也是个毁誉参半的人。
在《走向共和》中,李鸿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的人。
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倡导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以自强。
他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添砖加瓦。
他组建了北洋水师,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可历史中的他也同样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
为了平定太平天国,清政府和洋人合作。
这个合作就有门道了。
作为主力之一,用自己的钱,李鸿章是不愿意的。
但是花百姓的钱,李鸿章是很开心的。
他一个劲从百姓那边捞钱,然后再用这些钱去雇佣洋人。
自己一分钱不用出还把事情给办成了,甚至还能剩不少。
不只是百姓的钱,就连朝廷的钱,李鸿章也想收入囊中。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利用自己的职务,仅侵吞的白银数量就高达数千两。
李鸿章的个人财产,都顶得上清政府半年的收入了。
而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任人唯亲,对属下过于放纵,导致军队的纪律极为涣散,战斗力严重不足。
他在军事战略上也连番失误。
他始终依赖外国的调停,而没有对战争做好准备。
这种“失败主义”的思想也是战败的一大重要原因。
到后来,李鸿章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更是将他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虽说那种情况下,不管谁去签结果都一样。
可李鸿章作为淮系集团和北洋势力的掌控者,养兵三十多年,最后在战争中接连惨败,才导致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所以不管谁去签署条约,这个锅也都是李鸿章来背的。
而且李鸿章在谈判桌上奋力压低赔偿款,也不光是为国家效力。
恐怕他也有着方便以后继续捞钱,和留下个好名声的考虑在里边。
结语通过影视剧来了解历史人物,固然是个很不错的方法。
可影视中的人物都要经过艺术加工,都是为剧情服务的。
真实的历史人物可能跟影视中的截然不同。
所以如果想要了解真实的历史,果然还是史书最为靠谱。
部分参考资料:
国学导航|北史·穆提婆附陆令萱传
《新唐书·列传第八》
故宫博物院|乾隆皇帝.
国学导航|清史稿·卷四百十一·列传一百九十八
李比翁同龢还是要正面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