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远环
挣得越多,才敢消费。
5月23日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周其仁教授作为经济学家代表的发言,引起一些媒体的热情解读,其中周老师有一核心观点:
当前最根本的制约是收入。没有收入谈什么消费?这是前提,但增加收入谈何容易?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改革,特别涉及到转型社会最基本权利的界定。
之前,针对老百姓为什么喜欢存钱、不敢消费?清华大学李韬葵教授一针见血给出答案:“他们不是不想消费,是因为收入太低消费不起!只要你给他钱,他就愿意消费!”
确实,中国在持续带动经济,可是取得的效果呢?却是微乎其微,各行各业生意依然太难做了。
曾经有过多少次金融危机,我们的国家都带着老百姓平安的度过了,这次为什么始终就没有起色呢?
有人说大环境不好,经济萧条,老百姓兜里都没有钱了,赚钱实在是太难了,大家已经消费不起了。
有人说,老百姓把生活看透了,把未来看明白了,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冲动消费了。从银行总体存款金额一直在上涨,就可以看出来,有钱我们也不敢花了。
往大了说,医疗、教育、住房,往小了说,我们的吃喝拉撒,处处都是坑,大坑套小坑,坑里还有水,水里还有刀。说实在的,我们这种小身板真的伤不起。老话说,惹不起,我们还躲不起吗?不消费,忍着把钱存起来。
而年年反腐,年年有官商勾结,官官相护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农民卖个土豆的价钱高了一些,就说你扰乱了价格秩序,被罚了好几万。可贪官动不动就是摊上个几千万、上亿、几十亿,最严重的也只是判了个无期而已。
像这种的案例比比皆是,老百姓心里憋得慌。
之前李佳琦在直播卖货的时候说过一句:“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要找找自己的问题,有没有认真工作。”完了他就捅了马蜂窝了,很多打工人因此怒火中烧,“哪李贵了”这事儿一度酿成了舆情。
白岩松问,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有钱不愿花”的问题,这事儿最后也发酵成了舆论事件。
为什么大家都听不惯他们的说法?说白了其实是财富分配不均,真正到老百姓手里的钱很少。
招商银行的统计显示,仅有2%的储户掌握着80%的储蓄,而剩下的98%的储户只拥有20%的储蓄。
何况,有钱的人再有钱,他的个人消费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他的消费需求并不会跟着他的财富同比增长。
另外,就是消费主力群体80后、90后,依然背负着房贷与车贷,30年的房贷压力,让每一个家庭都透不过气来。
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我国的90后人群年轻人87%有负债,平均负债大概是12.7万元,总体的债务与收入的比例是18.5,这意味着,年轻人要用18.5个月的工资收入才能还完所欠债务。
即便如此,仍然要努力的攒钱努力的成家立业。
梦想如此遥远,生活如此艰难。
在承受房贷车贷压力的同时,还要应对行业的内卷,教育的内卷,被迫的接受各种的盘剥。
试想一下,在一个不敢结婚,不敢生娃,不敢买房,不敢消费的社会现状当中,拿什么来带动内需?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张和他的老伴有50万的存款,但是没有退休金,今年70了。可他们却不敢消费,花钱要算计着花,因为花一分兜里就会少一分。而恰恰相反,老李呢?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3000多,他老伴也有2000多,没有存款,但是老李却敢消费,因为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只要有一口气在,每个月就有钱进账。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老百姓看不清未来,看不到希望,所以即使兜里有钱,也不敢乱花。
财富,不是以资产来划分的,而是以抵御风险的能力来划分的。
当今社会的大部分人,和贫穷之间,其实,只差一场大病、一次时代轮回、一个战略转向。
现在大家都活明白了,活透彻了,一味的鼓吹透支消费、贷款消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那天,有一老哥说:内需拉动经济复苏,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国家可以先把股市拉上4、5千点,那时很多人就会敢消费的,也会带动很多产业发展的。
也许真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