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一首壮志诗,道尽豪情,人生路上要有进取上进精神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08-15 01:06:56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入都·其一》

清代:李鸿章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很多人在青春年少时候,都对未来充满憧憬。

并且意气风发,拥有一副要闯荡出属于自己一片天地的豪情。

可是现实往往都难遂人愿。在努力过程中有多少理想都被现实蹂躏,或者按在地上一遍又一遍的打击和摩擦的。

不过,也正是这些磨砺与挫折,铸就了人生最美阶段独有的韧性与光彩。许多人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的直线前行,而是螺旋上升、不断试错与调整的过程。于是,学会了在失败的泥泞中寻找希望的种子,用汗水和泪水浇灌,直至其破土而出,绽放出坚强的花朵。

当然了,面对现实的冷酷,有的人会选择逃避,或者躺平,但也有更多人选择直面挑战,将每一次跌倒视为向前的助力。开始深刻理解到,成功从不偏爱那些空有梦想却不愿付出行动的人,而是青睐那些即便身处逆境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未知的灵魂。

在人生最美阶段,是一场关于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旅程。在这段旅途中,每个人都在逐渐揭开生活的面纱,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世界握手言和。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明白自己的真正所求,并勇敢地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的憧憬与梦想或许会有所改变,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却愈发坚定。学会了用更加成熟和理性的眼光审视世界,同时也保留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青春虽逝,但那份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晚清名臣李鸿章,也在这个意气风发的年纪,写下了这首《入都·其一》,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意欲锐意进取的精神。

02

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时年廿一岁,奉父亲李文安之命,自老家安徽入京时作《入都》诗十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此时的李鸿章心潮澎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也像极了如今很多年轻人的样子,在这样朝气蓬勃的年纪,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

可是在晚清所处的这个风雨飘摇,山雨欲来,大厦将倾的时代里,现实支撑不起理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也不知道当步入人生暮年,面对大清帝国的没落时,李鸿章是否会想起青年时代的这一份豪情壮志呢?

李鸿章肯定也是努力过。然而,现实的重压让他不得不面对帝国的衰微,每一次试图力挽狂澜的努力,都似乎被时代的洪流无情地吞噬。

他或许会苦笑,感叹命运弄人,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洪流中竟是如此渺小。但更多的,是那份不屈与坚持,即便知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也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最大的努力去延缓这不可逆转的衰败。

李鸿章或许会在回忆中,寻找到一丝慰藉——那些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虽未能彻底改变大局,却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或许会想起与洋人谈判桌上针锋相对的场景,那些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的瞬间,以及在外交舞台上艰难斡旋,力求为晚清争取一丝喘息之机的日子。

最终,当所有的辉煌与落寞都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抹尘埃,李鸿章或许会在内心深处,会回想起曾经满怀激情、勇敢追梦的自己。因为正是那份年少的豪情,让他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依然能够挺身而出,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注脚。而这份经历,也将成为后人评价他时,无法绕过的厚重篇章。

03

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其一生波澜壮阔,犹如一艘航行在风雨飘摇中的巨轮,既要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局势,又要承担起改革图强的重任。在他的时代,中国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欺凌与压迫,李鸿章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站在了历史的前台。

他深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主导了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增强国家实力,以抵御外侮。从江南制造总局的炮火轰鸣,到北洋水师的舰艇列阵,无一不凝聚着李鸿章的心血与期望。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因个人的努力而轻易改变方向,甲午战争的惨败,北洋水师的覆灭,如同晴天霹雳,让李鸿章深感痛心与无奈。

但李鸿章并未因此一蹶不振,他依旧在外交舞台上奔波,尽力为国家争取利益。从马关条约的艰难谈判,到赴俄参加三国干涉还辽,再到晚年代表清朝出席国际会议,他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大清的命运和尊严而努力。他的外交手腕虽被后世争议,甚至被骂“卖国贼”,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尽力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功过是非,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得清楚的。

可以说,李鸿章的一生,是探索与尝试的一生,也是妥协与牺牲的一生。他既是一个时代的推动者,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在他晚年,面对国家更加深重的危机,他或许会感到无力与悲凉,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段历史记忆,更是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

这种精神,激励着后来者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不断前行。

他在历史中扮演着一个悲情的角色,甚至是一个“夹心饼干”,两头不落好。

这又如何呢?

04

李鸿章这首《入都·其一》,见证了他曾经的壮志,也道尽豪情,每个人的人生路上,不就是需要这样的进取和上进精神吗?

诚然,李鸿章以诗言志,不仅映射出他个人仕途初期的雄心勃勃与不畏艰难,更激励着后世之人,在各自的生命旅途中,勇于追求梦想,敢于面对挑战。在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上,正是这份不屈不挠的进取之心,成为跨越重重障碍、攀登高峰的不竭动力。

试想,若无那份“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的豪迈,怎能在风雨飘摇中稳住心神,继续前行?或许会遇到失败,或许会陷入迷茫,但正如李鸿章在诗中展现的那样,“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每一次跌倒后的重新站起,都是对自我极限的一次超越,是对生命意义的一次深刻探索。所以说,从《入都·其一》中汲取力量,不仅仅是为了追忆往昔的辉煌与梦想,更是为了照亮当下的路,指引未来的方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或许孤独,或许艰难,但请记得,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更加坚韧不拔的自己。

带着这份进取与上进,勇敢地迈出步伐,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让生命因不懈奋斗而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1 阅读:32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