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诗仙李白为何仕途坎坷?从片中的一个细节可见一斑

蔻蔻元山 2024-03-17 20:08:36

在这部电影中,李白从二十岁左右出川,云游四海,一直在寻找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机会,从行卷李邕、到塞外投军,再到走终南捷径,最终被玄宗皇帝赏识,入朝为翰林待诏,到达人生巅峰。然而,谪仙人终究不是池中物,四十不惑之年,他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离开繁华喧嚣的长安,选择了出仕修行。

接下来的十年间,李白的足迹踏遍了大唐的近半河山,经年间,他一直寻仙问道,然而也没有个好结果,最后在人生暮年急中出错,投在永王帐下,竟然犯了大逆之罪,几乎丧命,幸亏被郭子仪和高适相救,又遇上大赦,才保得性命。

那么,为什么天纵之才的李白的仕途么如此不顺,一生难得志,甚至是命运多舛?从‬十‬七‬八‬岁‬出‬川‬,到‬六‬十‬余‬岁‬去‬世‬,一‬生‬未‬达‬成‬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景。或许,我们可以从电影开场的一个小细节中看出一些端倪。

开片不久,李白与高适在洞庭湖畔相遇,李白遇上强盗,将其马匹劫盗。李白一路追赶,没追上盗贼,都误把赶路的高适当作盗贼,上去二话不说就跟高适干上了。高适一脸茫然,但李白给出的理由是“戴着和盗贼一样的斗笠,难道不是盗贼吗?”。幸亏高适一句“巧了”及一脸憨厚,才化解了一场误会。

随后,高适说了一句“适才确有马匹从我身边经过,似是贼人”。

注意这个细节:李白仅仅从高适戴着和贼人一样的斗笠就把高适当贼人,不辨明里,上去一通撕杀。而高适呢,即使已经从李白口中听说遇上强盗,依然说“似”是贼人,直到追上李白,看见李白遇险,确认贼人身份后,在关键时刻才果断出手相救李白。

从上面这个细节我们可见,李白一生都活在感性之中,完全凭直觉看待事物,到了人生暮年很多时候依然看不清事情真相,人陷囹圄之中还会在高适的小书童面前天真地说“永王不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吗?”,而那个时候,在那个非常时期,稍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不会投永王,而李白都看不出“乱世之中,人人都想称王称霸”。

李白不缺才情,甚至可以称得上天才,但是缺乏政治意识能力,不仅在《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细节的体现,就是在历史上,李白让高力士拖靴,不顾场合地怼杨国忠,这些为人处事的方式看似洒脱不羁,但也让他的处境变得非常不利,最后就是玄宗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赐金放还。

当然了,古今中外,各自对成功的定义标准是不同的,有些人儿女三两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就是成功,有些人贪腐千亿才算成功,各有衡量尺度,身心愉悦其实也是成功。更何况,李白性格就因为不拘一格,狂放不羁才能写千古名篇出来,如果是高适的这种性格,世间便无李白。世间千百年来有千千万高适,确独有一个李白。

0 阅读:6

蔻蔻元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