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是大明王朝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的陵寝,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的十三陵景区内。尽管经历了明末的战火,但茂陵在康熙年间依然保存完好。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就曾经在其所著的《昌平山水记》对此进行了记载:“茂陵在聚宝山,距裕陵西一里。自裕陵碑亭前分西为茂陵神路。路有石桥一空,制如裕陵。榜曰茂陵,碑曰大明宪宗纯皇帝之陵。垣内外及冢上树千余株。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虞之属犹有存者。”
所谓裕陵,就是宪宗之父、著名的明英宗朱祁镇的陵寝。在顾炎武的这次考察之旅中,其余诸陵祾恩殿内的陈设早已残缺不全,唯独茂陵内保存的相对完整。这点其实颇为奇怪,当年正是宪宗主导了针对女真人的犁庭扫穴,差点将康熙帝的祖先斩尽杀绝,清廷倒没有破坏他的陵寝。
大明自太祖、成祖、仁宗、宣宗以来,陵寝之中都是一帝一后。英宗裕陵内之所以是一帝二后,主要在于其原配钱皇后无子,所以周贵妃以宪宗生母的身份合葬裕陵。按理来说这也就是极限了,宪宗茂陵内怎么会冒出三个皇后呢?
第一位皇后:明孝宗生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当朝皇帝朱见深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当年九月十五日,新天子命内官监太监黄顺,御马监太监李良,太傅兼太子太师、保国公朱永,工部左侍郎陈政提督军夫人匠营造为大行皇帝营建陵寝,并赐名茂陵。“赐之敕曰:‘尔等须同心协力,区画有方,抚恤得宜,作急用工。俾人劳逸均而事易集,庶副委任之重。其管工内外官并头目人等敢有役占卖放及交收物料、贪图刁蹬、酷害下人者,轻则尔等重加惩治,重则指实奏闻区处,故谕。’”
九月十九日,为大行皇帝上尊谥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简称“宪宗纯皇帝”。二十四日,孝宗又为皇祖母周氏(宪宗生母)上尊号曰“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为嫡母王氏上尊号曰“皇太后”。
朱祐樘
王氏既然是嫡母,显然孝宗并非其亲生。十月十三日,孝宗敕谕礼部,表示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致同意,自己的母妃应该追尊为皇太后并且祔葬茂陵。孝宗生母纪氏,广西平乐府贺县人,当年大藤峡之战后作为俘虏被送进宫中。因机缘凑巧,被宪宗临幸之后生下孝宗。
早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纪氏便已去世,传言为万贵妃所害,而孝宗时年只有六岁。宪宗将纪氏追封为淑妃,谥曰“恭恪庄僖”,当年八月葬于西山皇家墓园。据说万贵妃曾多次加害孝宗,全靠祖母周氏庇护,这才能顺利继位。不过宫闱传言并无真凭实据,毕竟孝宗在继位之后也没有对万贵妃进行清算。
现在历经千辛万苦才成为皇帝,孝宗自然要对生母好好尽一尽孝心。十月二十六日,礼部官员捧着皇太后的册、宝来到恭恪庄僖淑妃墓园,为纪氏上尊谥曰“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简称“孝穆皇太后”。
茂陵
从淑妃成为了皇太后,纪氏自然也不能继续埋在原来的墓园。当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大批官员来到墓园打开玄宫,将纪氏梓宫迁出。十二月初七日,司礼监、礼部、锦衣卫及执事官护送孝穆太后梓宫前往茂陵,安奉于享殿。当月十三日,驸马都尉周景(宪宗亲姐夫)护送宪宗皇帝梓宫前往茂陵,同样安奉于享殿。
十二月十七日,执事官奉迁宪宗纯皇帝、孝穆皇太后梓宫进皇堂安奉,随后掩玄宫行享礼。所谓的梓宫,特指已经去世而尚未入葬的皇帝皇后灵柩。玄宫指的是茂陵地宫,皇堂则是玄宫内的主室。
第二位皇后:明宪宗继后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初十日,慈圣康寿太皇太后王氏崩。由于此时明武宗朱厚照远在宣府,故而一直等到三天后皇帝赶回紫禁城才发丧。三月初三日,武宗为嫡祖母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简称“孝贞纯皇后”。
王氏,南直隶上元人(今属南京市江宁区),原籍顺天府密云县,义勇卫千户王镇之女。说起来王氏本没有资格“系帝谥”,即可以使用宪宗谥号中的那个“纯”字,也就是说她原本应该被谥为“孝贞皇后”,因为她只是继后。
当年明英宗为皇太子朱见深选妃,王氏最后名列选秀三甲。不过在宪宗继位后,册立大兴人吴氏为皇后。吴氏自恃年轻貌美,瞧不起大龄熟女万贞儿,主动挑衅将其责打了一顿。没想到宪宗“冲冠一怒为红颜”,直接将吴皇后废为庶人,幽居别宫,同时重新册立王氏为皇后。换句话说,正因为吴氏被废为庶人,王氏才得以“系帝谥”并且祔享太庙。
朱厚照
由于此前宪宗入葬的时候已经关闭玄宫,所以现在要重新挖一条隧道进去,然后才能将王氏的梓宫与宪宗合葬。而明武宗更是借着视察工程的由头,直接跑去天寿山转了一圈。“丙戌,传旨以大行山陵将开隧道,朕欲轻骑躬往视工,以伸追望之情。其随侍人员及摆路士马皆不必动。朕将遍祭诸陵,所司具牲礼以候。”
六月十二日,武宗及宪庙皇妃(祖父宪宗妃嫔)、慈寿皇太后(武宗生母张氏)、皇后夏氏及后宫妃嫔,淳安大长公主(英宗第三女)、仁和大长公主(宪宗长女)、雍靖王妃吴氏齐聚午门,为孝贞纯皇后梓宫送行。
十六日,执事官奉迁孝贞纯皇后梓宫入皇堂安奉,随后掩玄宫行享礼。
第三位皇后:明世宗祖母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十八日,寿安皇太后邵氏崩。十二月二十二日,当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为亲祖母上尊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皇太后”,简称“孝惠皇太后”。
邵氏,杭州府昌化县(今浙江杭州)人,从小就被卖给了杭州镇守太监。天顺四年(1460年)采选入宫,成化十二年(1476年)七月生下皇第四子朱祐杬(兴王),当年十月被封为宸妃。此后又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月和成化十七年(1481年)六月,分别生下皇第五子朱祐棆(岐王)和皇第八子朱祐橒(雍王)。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病重之际,又在七月封其邵氏为贵妃,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王氏。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觉得奇怪,邵氏既然是朱祐杬之母,自然更是明世宗的祖母,怎么在她活着的时候只是“寿安皇太后”?不应该是“寿安太皇太后”吗?说起来还是世宗本人小宗入继大统的责任。
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驾崩之时,既无子嗣,又无兄弟,生前也并未过继一位皇子,大明王朝的帝位传承出现了危机。其母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文,命朱祐杬之子朱厚熜赴京“嗣皇帝位”。邵贵妃的三个儿子此时均已薨逝,故而“世宗入继大统,妃已老,目眚矣,喜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
就因为是小宗,朱厚熜在京师遭到了张太后和杨廷和的联合打压,一度被逼得只能称呼生父朱祐杬为“皇叔父兴献大王”。经过一番努力,世宗才好不容易为爹娘争来一个“兴献帝”和“兴献后”的名分。至于原本应该被尊为太皇太后的祖母邵贵妃,也因为不能压过张太后一头,只能屈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世宗为祖母上尊号曰“寿安皇太后”。
而在寿安皇太后崩逝之后,紧接着就有一个棘手的难题:葬在哪里?鉴于茂陵之中已经有一帝二后,外加邵氏这个皇太后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将她葬在茂陵之中。十一月二十八日,世宗命礼部右侍郎吴一鹏、工部右侍郎童瑞前往天寿山为寿安皇太后来卜一块葬地。
然而在世宗内心深处,还是想将祖母葬于祖父的陵寝,故而对大臣们报上来的橡子岭始终未予确认。礼部尚书毛澄不敢力争,内阁首辅杨廷和却悍然上奏,坚决反对邵太后入葬茂陵:“先年孝穆皇太后祔葬,与宪庙玄宫同时掩土。其后孝贞皇太后亦不过开圹即葬。今欲祔寿安皇太后于茂陵左右。旋开金井,大兴土功,宪祖在天之灵能自安乎?且其襟抱疏泄利害,所关不细。臣等知而不言,是为负国。请如原议,卜宅橡子岭便。”
世宗看到杨廷和上奏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手也伸得太长了吧?爹是谁要管,奶奶葬在哪里还要管,这大明的皇帝到底姓朱还是姓杨?世宗不管不顾,指示礼部右侍郎贾咏、工部右侍郎童瑞、司礼监太监温祥、礼科给事中刘勖、湖广道御史汪珊再去考察,最终将茂陵玄宫之右定为吉地。
茂陵
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十一日,孝惠皇太后梓宫发引,并于二十五日入葬茂陵玄宫。
和十三陵其余诸陵相比,茂陵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是其独有之处。所谓的踏跺,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台阶,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置于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换句话说,茂陵的琉璃照壁与宝城是分开的,可以由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式台阶直达墓顶。
和孝陵、长陵、献陵、景陵和裕陵相比,茂陵本身还有好几个纪录。其一、孝穆皇太后纪氏,是第一位以非皇后身份葬入帝陵的妃子。按理英宗周贵妃才是明代第一位并非皇后的皇帝生母,但她在孝宗即位时依然健在,并未葬入裕陵。其二、随着孝惠皇太后的祔葬,茂陵成为大明王朝第一座入葬了三位皇后的帝陵。
有了茂陵作为例子,后来的大明帝陵内热闹无比,比如日后明世宗本人的永陵之内也有三位皇后:元后陈氏、继后方氏、穆宗生母杜氏。此外穆宗昭陵和光宗庆陵也是如此。
茂陵还埋了柏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