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6》(以下简称《花少6》)在近期开播后迅速掀起了社交网络上的热潮,而由节目引发的“花学”讨论更是卷土重来,让这一诞生于《花少2》的“社交火药学”仿佛迎来了一次文艺复兴。观众热衷于揣摩节目中嘉宾的言行,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八倍镜”放大细节,在网络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交观察“学术”氛围。然而,随着节目播出到第七八期,一系列负面评价也随之涌现,《花少6》豆瓣评分从4.8分下跌至3.9分,创下了整个系列的最低分。这也让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不禁质疑,节目崩盘的原因是否来自于观众的过度解读?还是《花少6》在策划与执行层面确实存在问题?
一、“花学”的崛起与《花少6》的社交困境“花学”这个词源于《花少2》,指的是节目中嘉宾之间火药味十足的社交互动,总结出的一套独特人际交往“学说”。《花少2》中,嘉宾们的个性鲜明,彼此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暖气事件、房车帐篷大战、杨洋走丢等事件都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名场面”,也因此奠定了“花学”的基础。在《花少6》中,节目组似乎试图在冲突性和温馨氛围之间找到平衡,延续“花学”的同时也希望带来更轻松愉悦的观看体验。然而在实践中,节目显然未能如愿。
《花少6》从选人开始就在试图营造一种“接地气”的氛围,嘉宾团队成员整体年龄较轻,很多人更像是“身边的朋友”而非传统明星,这一定位确实新颖,但也增加了嘉宾之间的社交不适应性。特别是在节目初期,邓恩熙、荣梓杉两位“新生代”作为导游需要承担一定的组织责任,但他们的经验和沟通能力尚不成熟,这种矛盾给观众提供了不少讨论点,甚至有观众调侃他们的关系“不够自然”,认为他们之间的互动更像是“单独开了一档恋综”。当节目中的两人组互动被过度放大,整体团队的和谐显得更加不稳定。
此外,节目试图用“爆改恋综”的方式来消解团队内的冲突,借由话题邓恩熙、荣梓杉、好甜、周雨彤摔侯明昊怀里等,标签营销CP效果。然而,这一策略在《花少6》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更激发了观众的“花学”兴趣,大家对其中的一言一行、表情语气进行解析,导致了一些负面的评价和失望情绪。
二、综N代的焦虑与《花少》系列的演变《花少》系列自开播以来已有十年历史,从《花少2》到口碑最高的《花少5》,观众对这一系列的期待也随之提升。《花少2》以嘉宾之间的激烈冲突出名,而《花少5》则实现了综艺社交理想状态的美好诠释,两季节目实际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通过“抓马”吸引眼球,后者则通过温馨和谐赢得口碑。在这两种模式的影响下,《花少6》试图吸取其中的“精华”,希望能够兼顾戏剧性与温情,创造一个“冲突与和谐共存”的节目。然而,正是这种企图“两头都沾”的策划,反而让观众在欣赏节目时感到不适。
《花少5》成功的核心在于其“轻熟”阵容:节目组选择了秦海璐、秦岚、辛芷蕾、迪丽热巴等年龄相近且关系基础较深的嘉宾。这些嘉宾之间既有互动默契,又能在节目中展现出友爱团结的氛围,观众也乐见其成,纷纷感叹这样的节目形式温馨有趣,甚至给他们起了“北斗七行”的花名。而到了《花少6》,虽然同样采用了九人团队配置,但嘉宾之间的关系纽带较为薄弱,节目中的互动显得生硬,甚至给人一种“刻意拉近”的感觉。这不仅让嘉宾之间的关系在观众眼中失去真实性,也让节目的“团魂”变得模糊不清。
三、过度解读与观众对综艺的“创作解释权”《花少6》在社交网络上的热议离不开观众对综艺节目的过度解读。在互联网时代,观众通过弹幕、社交媒体等途径对节目进行实时评价和深度分析,似乎“创作解释权”逐渐从节目组转移到了观众手中。无论节目组如何精心策划,最终效果在观众眼中常常被“解读”成另一番模样。以《花少6》为例,观众们热衷于对嘉宾的互动进行“花学”分析,抓住每一个表情、语气、行为细节,放大其负面含义,甚至形成了“剧本论”——认为节目组刻意编排嘉宾的行为来博取关注。
这种“解读权”被抢夺的情况在近年来的综艺节目中屡见不鲜。例如在《向往的生活》中,黄磊因“做饭难吃”受到吐槽,何炅被指“策划邪恶计划”。《花少6》也是类似的情形,节目组努力平衡冲突和和谐,观众却以自己的理解赋予了节目另一种解读。这一现象其实也反映出,综艺节目在不断与观众的博弈中寻找平衡,如何处理这种创作解释权的转移,已成为综艺行业的重要课题。
四、创作困境:黑红不等于长红,观众的期待与节目未来《花少6》的崩盘不仅仅是观众解读的结果,还反映出综艺创作本身面临的挑战。作为长寿综艺,《花少》系列在不断创新中想要摆脱“综N代”的瓶颈,然而创新并非易事,尤其是在观众的期待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黑红确实能带来短暂的关注度,但负面舆论却影响了节目的长久发展。观众对明星的“猎奇”心理使得明星真人秀一度以“互撕”博取关注,但这种做法也逐渐失去吸引力。
横向对比,2017年《花少3》播出时,《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明星经营类慢综艺悄然走红。这些节目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慢节奏”的真实感,给观众提供了新的观看体验,同时也为综艺市场带来了新的规则和解读空间。这类慢综艺没有强行制造戏剧冲突,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则设置,让明星的互动自然流露出矛盾与共鸣。《花少》系列想要抓住这一风口,曾在第四季推出了露营季,但观众却认为节目节奏太慢而产生了无聊感。因此,《花少》系列始终在矛盾与和谐、戏剧性与平淡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五、《花少6》尝试的创新与未来的可能在《花少6》中,节目组加入了更多的研学元素,希望通过文化体验丰富节目内容,增强其深度和趣味性。横跨三大洲的研学之旅确实带来了极致的自然景观,但由于嘉宾之间缺乏默契,观众的关注点依然停留在“花学”分析上。与《花少5》中秦海璐、迪丽热巴等嘉宾在克罗地亚的中国风表演不同,《花少6》没有类似的亮点来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观众对嘉宾关系的热议成为了节目的一大困扰,也凸显了节目组在内容策划方面的短板。
针对未来的节目,《花少》系列或许需要更加明确节目的核心定位,是继续强调研学和文化体验,还是重新回归社交互动的戏剧性?与其试图兼顾观众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