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纯属虚构故事,非作者亲身经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农村第一个绝户家庭出现了,女儿把生病母亲接到广东去照顾
在我们村,老张家是第一个“绝户”的家庭。前些年,老张头得了癌症去世后,就剩下张婶和她们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去年,她们家女儿考上大学,去了广东读书,毕业后也在那边找了工作、安了家。这不,最近张婶又生了场大病,被女儿直接接到了广东去照顾。
说起老张头家,村里人都是又羡慕又同情。羡慕的是,老张头两口子,就养了一个女儿,那真真是当作掌上明珠一般疼爱大的,要星星不给月亮。同情的是,老张好不容易把女儿培养成大学生,还没享到女儿的福,就得了那要命的病。
老张头得癌症那几年,为了看病,把家里的积蓄都折腾光了,还借了不少外债。老张头去世后,就靠张婶一个人种着家里的几亩地和女儿假期打零工,慢慢还债。好在国家政策好,看张婶家困难,还给办了低保。
女儿也争气,不仅考上了大学,还年年拿奖学金,这让张婶十分骄傲,见人就说,我女儿又给我寄钱来了,并总是把女儿买来的新衣服穿在身上,逢人就夸耀一番。
可是,自从女儿去了广东,就剩下张婶一个人守着那个空荡荡的大院子,孤零零的,她也不会摆弄那些现代化的手机、电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每天就对着老张头的遗像自言自语。
长期的郁闷,加上思念成疾,张婶终于病倒了。邻居帮忙叫来了救护车,把她送进了医院,并给她女儿打了电话。
远在广东的女儿接到电话,听说母亲生病了,哭着说立刻回来。可是,第二天,单位突然有急事,需要她马上出差,这可急坏了她。无奈单位的事也是十万火急,耽误不得,她只好先跟邻居和村里的干部托付好,帮忙先照顾一下她母亲,等她一忙完就赶回来。
可是,这病来如山倒,张婶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转,整天迷迷糊糊地念叨着女儿的名字。女儿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立马飞回来。最后,实在没辙了,只好跟老公商量,把母亲接到广东去照顾。
老公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听了她的想法,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并赶紧帮忙联系那边的医院和住处。就这样,张婶被接到了广东,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了一起。
到了广东后,女儿女婿把张婶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带她去了很多旅游景点散心。慢慢的,张婶的身体和精神都恢复了,脸上也有了红润。村里人都说,张婶这是因祸得福,去了广东享福了。
然而,张婶心里还是惦记着老家,毕竟那里才是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她总是念叨着要回去看看,可是女儿女婿都忙于工作,实在抽不出时间陪她回去。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电话,说政府要规划新农村建设,老张头留下的老房子要拆迁了,问张婶有什么想法。张婶听了这个消息,心里五味杂陈,那个破旧的老房子虽然不值什么钱,但是却承载了她和老张头半辈子的回忆。
女儿看出母亲的心事,决定陪她回一趟老家。回到村里,看到那些熟悉的街道和房屋,张婶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拉着女儿的手,一一给她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些和老张头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
拆迁的事宜很快就办妥了,政府给了张婶一笔不菲的拆迁款。村里人都羡慕地说,张婶这下子可发大财了。然而,张婶却把钱都给了女儿女婿,说他们在广东生活压力大,这些钱可以贴补一下家用。
女儿女婿坚决不要这笔钱,他们说,照顾老人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要老人的钱。最后,张婶只好作罢,但她心里对女儿女婿的孝顺和懂事感到十分欣慰。
在村里的这几天,张婶和女儿一起去了老张头的坟前祭拜。她告诉老张头,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也很孝顺,让他放心。她还跟老张头说,等过段时间,她还会回来看他,到时候再跟他好好聊聊。
祭拜完老张头后,张婶和女儿在村里转了一圈又一圈,那些熟悉的景象和记忆都深深地刻在了她们的脑海里。最后,在离开的那一刻,张婶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那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子,眼里满是不舍和留恋。
回到广东后,张婶把这段经历跟邻居们分享。她说,虽然老家已经不在了,但是那些美好的回忆会永远留在她的心里。她还跟邻居们夸耀自己的女儿女婿如何如何孝顺懂事,让大家都羡慕不已。
从此以后,张婶在女儿女婿的照顾下安心地在广东生活了下来。她每天都会去公园散步、和邻居们聊天打牌、偶尔还会去逛逛商场买几件新衣服。她说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却成了现实。而她的女儿也时常会陪伴在她身边一起分享这份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