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同年6大军区成为呢12大军区,再加上后来成立的福州军区,一共13位大军区司令员。
这些大军区司令员有的在任时间并不长,像昆明军区司令员谢富治仅两年左右的时间就调走了,而有的却持续了很长时间,比如沈阳军区的司令员陈锡联,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南京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等等,他们大多在任超过了十几年。
在特殊年代,很多大军区司令员因为各种原因被撤了职。比如,王恩茂因为特殊时期,被迫离开工作20年之久的新疆,回到内地的一家工厂工作,两年后又被调到地方上担任地委副书记。
那么,他们在恢复工作后,有两位却从正职担任了大军区的副职,他们都是谁呢?
第一位陈再道
陈再道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一员猛将,也是刘邓麾下的著名“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之一。
他参加过黄麻起义以及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红军时期担任过军长一职,是徐向前麾下的绝对的猛将。
全面抗战开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再道被任命为129师第386旅副旅长,给旅长陈赓当副手。在此期间,他先后参与指挥七亘村、黄崖底、长生口等战斗,打出了386旅的赫赫威名。
后来,他担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率部进入冀南,参加领导巩固和发展冀南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南纵队被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2纵,陈再道继续担任司令员,不过后来他留在了地方,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以及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他担任了武汉军区的首任司令员,到了1967年,爆发了“七·二〇事件”,他也因此而被撤职了。
1972年,一众老将军复出,其中就有陈再道,这个时候他已经63岁了。但是大军区司令员显然有难度,倒不是因为其他,关键每个岗位上都有人了。
于是,陈再道“空降”福州军区,担任了副司令员一职。1977年,邓小平提议,68岁的陈再道再次被委以重任,任命为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
第二位是杨勇
杨勇是赫赫有名的“三杨”之一,1930年参加了革命,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以及长征,担任过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1师、4师政治委员。
抗战期间,杨勇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后来由晋西到达鲁西,指挥686团取得首战樊坝的胜利,领导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担任过鲁西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期间,杨勇是刘邓麾下的一员猛将,担任过纵队司令员以及兵团司令员。尽管他担任兵团司令员有些争议,有人不服,但他的确是文武双全的将领,实力不容小觑。
建国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先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他也是最后一任志愿军司令员。
1958年10月回国后,杨勇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后来还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不过杨勇并非第一任司令员,他是接替的司令员杨成武。
但是在特殊年代,他也被解除了职务。1972年,杨勇重新复出,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不过这并非他的终点,不久,杨勇便被调往新疆工作,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
1977年夏,杨勇进京工作,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