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脾,益气,养阴治疗糖尿病,看到划走的,就太可惜了!

王树鹏小鹏 2024-10-21 08:24:35

糖尿病,在中医经典理论中归属“消渴病”范畴,其深层病机往往归结于两点,一个是阴津的匮乏,另一个就是燥热的过盛。这一病机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个体先天体质阴虚、过度劳心劳力、饮食不加以节制以及情绪情感的长期失衡。中医认为,此病的病变核心部位涉及肺、脾、肾三脏,并据此划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各自对应不同的脏腑病变特点。

在众多致病因素中,我尤为重视脾胃功能的失调对糖尿病发病与病程进展的深刻影响。脾胃作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承担着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的重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异常升高,正是脾胃功能失健,特别是脾失健运,导致饮食中精微物质无法有效转化利用,反而滞留体内,形成病理性的代谢产物——“甘浊”。这种甘浊之邪,不仅阻碍脾胃的进一步运化,还易生湿化热,耗伤津液,进一步加剧阴津亏损,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我在临床实践中,特别强调从健脾益气养阴的角度出发,制定治疗方案。通过选用能够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太子参、生黄芪,它们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输布;而生山药、茯苓则能健脾渗湿,帮助清除体内积滞的甘浊;南北沙参、生地、枸杞子等养阴生津之品,则用于补充因燥热而耗损的阴液,滋养五脏六腑。值得一提的是,肉桂虽性温,但在此处妙用其引火归元之功,有助于调和阴阳,防止滋阴药物过于寒凉而伤及脾胃阳气。

通过这样的治疗思路,旨在恢复脾胃的强健功能,使其能够重新承担起升清降浊、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的重任。同时,通过益气养阴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调整机体的代谢平衡,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缓解消渴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目的。这一治疗策略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神,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更为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需要注意:糖尿病患者用药上,一定要在中医医生辨证指导下进行,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的加重。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0 阅读:1

王树鹏小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