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抑郁药的一些思考

安尔法 2024-03-21 07:14:25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在临床咨询过程中,很多人会问我,患上抑郁症吃药到底好不好;为什么心理疾病还要吃药;抗抑郁药物副作用是不是很大;不吃药会怎样的问题等等。

不可否认,当下的主流解决抑郁症的方案中,药物治疗还是主导的,当然抑郁症患者在最痛苦的时候通过药物介入是非常好的,因为在极端抑郁的情况下,很多抑郁症的认知是无法通过自身甚至专业人士的帮助扭转过来的,这个时候药物独特的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当下还存在一个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心理疾病是否有过度医疗化的情况存在?

比如当一个人跑去医院告诉医生自己很不舒服,或者只要符合抑郁标准后,不论三七二十一什么程度的抑郁都会让其服药。

而且有些极端的地方,甚至一些医生只相信生物医学对抑郁的有效性。

可事实却是,无论是从诊断还是治疗,抑郁症的生理因素——精神医学模式并不完美。这也得到了西方很多精神病学医生和心理学家的质疑。

抗抑郁药物的诞生

1952年,人们发现异烟酰异丙肼可以抑制胞质内的单胺氧化酶(MAO),进而升高神经元5-HT、NE、DA水平。当时异烟酰异丙肼正在用于治疗结核病,而医生也确实发现患者的心境、食欲及幸福感显著提升。

后来我们都知道的单胺类假说开始盛行于当时的精神病学领域,它也开启了抑郁药物治疗的标志。

而我国在早年匮乏的精神医疗资源下,药物几乎成为了当时唯一的治疗抑郁症的手段。

可截止到目前虽然已有几十种药物可用于治疗抑郁症,但这些药物对50%的患者无效,而2/3的患者治疗后症状未缓解,患者个体差异性显著。

在这场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研究下,至今仍没有证实单胺类的假说是导致抑郁症的成因。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当下抑郁症是无法通过影像学检测检验的,只能通过临床观察以及一些量表分析(至于有些地方医院采用一些神经递质检测方式,只能说呵呵)。

美国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群越来越多,但事实却是抑郁症住院人数却从未减少甚至。

讲到这里,我并非否认药物对抑郁帮助的有效性,只是我在怀疑当所有主流观点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全部或更多的归结于生物学上是存在质疑的。

重视人文心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保护

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就像躲在角落的独行侠,由于抑郁的症状特点导致本身抑郁症患者就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群体之中。

再加之很多时候有些抑郁症患者被群体边缘化,就更加难以得到帮助。我记得前些年有个抑郁症患者来到我这里咨询,他父母上来就抱怨“你们搞心理咨询的是不是只会埋怨周围人,或者家庭呢?说实话要不是医生建议做心理咨询,我们觉得还是吃药更靠谱”。

没错,也许这个时候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归结于简单的药片也算一种遮羞布吧。

人本主义之父罗杰斯就一语道破心理障碍的本质就是关系处理不好,也难怪有人说过“他人即地狱”。

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抑郁患者的家庭真的是一塌糊涂,而解决抑郁症的第一步虽然是控制糟糕情绪继续蔓延,但事实上你真的想让抑郁的人拥有一个健康心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建立健康关系的能力。这个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地方。

因为无论是抑郁患者本身还是其家属都会渴望有个万能钥匙处理抑郁,但现实却是他们却会把那种糟糕处理关系的方式带入到咨询关系中继而重复破坏关系。

不得不说,大部分来访者脱落是无可避免的,也是可惜的。

讲到这里我想引用有个心理学家的一句话:

你的恐惧,不过是你,熟悉过去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想要真正摆脱过去的痛苦,大概需要建立新的模式,而这个新的模式在建立之前,或许真的需要走很多过去痛苦的模式,这也是一种无奈,讲的乐观一点或许轮回是为觉醒而生的吧。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0 阅读:2

安尔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