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有这3个特点的人,性格软弱、自卑人际关系差

安尔法 2024-03-26 01:02:27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良好的关系,可是现实情况却是一些人由于早年的成长经历导致自己无法获得非常好的性格。所以一生都在弥补过去的创伤。

总体而言,一般有以下3个特征的人,性格相对软弱,人际关系也十分紧张。

不敢表达愤怒

你是否总是压抑自我,即使对他人的某些言行感到不满,也会选择隐忍;你是否觉得自己像一个“老好人”。

我们的文化十分讲究压抑和克制,在古文化中“隐忍”一直是褒义词。

可从心理学来看,攻击性,是精神分析中的核心概念。

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温尼科特形容说,每个生命都宛如一个气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都要扩张气泡的大小。所谓攻击性,就是气泡扩张之动力的直接展现。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直接说: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很多朋友担心自己表达攻击性就会失去友谊和人际关系,其实不然,《水浒传》中很多朋友和情谊都是通过“打出来”的,相反有时候人际关系中缺乏攻击性反而显得乏味不堪。

如果一个人不能直接对别人表达愤怒,而是绕着弯去表达攻击,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被动攻击。

例如不直接拒绝别人,而是拖延。每个人心里都有大量的愤怒,你能否觉知到你的愤怒,你能否合理表达你的愤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些,就必然有心理疾病。

很多抑郁症患者就是不敢表达攻击性,因为心理能量也是守恒的,所以攻击不了别人只能攻击伤害自己。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释放攻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抑感,相反,压抑攻击性则属于一种不健康的行为表现。

压抑自己

和上述类似的,不敢表达自我的人,一般都习惯压抑自己。

一些人习惯压抑自己其实大多和早年成长环境不无关系。

压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情绪问题,一个性格问题,一个精神问题,而有这样的情绪,只会反压抑住自己,环环相扣。

通常习惯压抑自己的人也是非常不接纳自己的人。

他们觉得有负面情绪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结果只能压抑到潜意识,可那些负面情绪并非你压抑下去这些就会消失,它们会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而且可能非常恐怖。

大多数心理疾病,尤其是神经症都是由于过度压抑自己最终导致情绪崩溃的。

在人际关系中,有时候我们看似那些压抑自己的人不会攻击他人,其实那些能量永远都是守恒的,就像老好人发起飙来异常恐怖。

愤怒一旦发出来,就容易像火山爆发一样发作。

如果你留意那些灭门案的罪犯,你会发现,熟人会说:这个人好得不得了,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说道:

“你最好只和那些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

这是因为一个能坦然表达愤怒的人,会很快表达出他的立场和态度,这样的沟通可以很高效。

而压抑愤怒的人,他不能直接表达他的立场和态度,这会让沟通变得复杂、低效。

圣母情结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有些人天生不敢得罪别人。甚至自己都被欺负得忍无可忍了,还是不敢把那层窗户纸捅破。

在一段关系中,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置于一个“卑微”的“低”的位置上,持续付出的人,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做一个“牺牲品”。这就是圣母情结。

关于为何很多人宁愿自己痛苦不堪也要当这个“圣母”呢?精神分析认为,情感内疚是重要因素。

内疚和羞耻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感受,为什么呢?内疚和羞耻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我伤害了你,所以我内疚,我是个坏人,所以我羞耻。

所以很多人宁愿当“圣母”也不愿意当“坏人”

这些人背后的需求也是害怕被抛弃,说到这里,很多“圣母”看似很多朋友,可是你仔细询问他们却是,朋友越多心越累。

为何这样呢?

朋友越多,他们付出也愈多,更加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最终离自己内心越来越远。

因为一些“圣母”会有这样把戏,他们通过对别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来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这里的潜台词是:我对你那么好,你也要对我好,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别人对“圣母”不够好的时候,“圣母”便会觉得委屈,看,我对你这么好都换不来你的爱,你是坏人,而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圣母情结也是很多心理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人活着最重要一点是“问心无愧”,这里并不是问心你没有做坏事愧疚这么简单,而是你可以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活出真实的自己。

看完上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一同交流!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0 阅读:0

安尔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