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不是1158万毕业生的就业“保命符”?

炒谷不慌 2023-03-27 17:44:22

金三银四,聊一聊“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这事。

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57万;2023年省考国内总报名人数超过520万。

说实在的,考公考研都是个人抉择,没什么好指指点点的。

只是当下一边躺平摆烂的人越来越多,一边是考公考研热,不禁让我们感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

为什么近日年轻人用孔乙己的段子自嘲?

理由很简单:

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是范进

毕业后发现自己是孔乙己

工作时觉得自己是骆驼祥子

实际上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阿Q我特别反感当下社会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年轻人过不上好日子,是因为不够努力。

什么“挑肥拣瘦”、“娇生惯养”、“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各种偏见扣在年轻人身上。不否认的确是有一小部分人是这样。

但996、007、周末加班、社畜这些词,还不是形容当代年轻人的?

毫不夸张地说,当初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一起加班的互联网民工包括我,能把在座的各位卷到屎。

虽然是看在碎银几两的份上。

而且,我们得厘清问题的因果关系。【成功】的因素是什么?1)个人努力;

2)其它因素:家庭背景、运气、天赋等等;

好比我家老爷子跟我都是读大学。

我家老爷子当年虽然考了公务猿,殊不知他最后悔的是当初辞掉老师工作,尤其是看到他的同学们一年有两个长假。但我读完本科不一定能考上公务猿,也肯定不像老爷子的同学能做到我高中母校的副校长(高中那会儿老师已经是211起步,更别说等到我大学毕业)……由此可见,老爷子的学历是999足金,而我则是18K金还有可能是电镀的。

况且,这也不意味着,我付出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就比老爷子少。

然而,无数个像我这样读了十几年书,甚至有的是读到硕士、博士的年轻人,却无法凭借一张文凭就能收获一个好的工作岗位。

这就是差距,我们称之为时代红利。

不是说父辈们不努力,但他们处于一个增量社会,在城镇化和人口红利这个大背景之下,甚至不需要996/007,只要放下身段努力拼搏,也能获得预期中的回报。

但对于我们而言,高考不一定改变命运,努力不一定能让自己住上大house。

时代变了。

城镇化和人口红利已成过去式,一分耕耘不等于一分收获,尤其是口罩三年,社会上留给年轻人的高端岗位越来越少。

我们不说人均铁饭碗,但毕业生们想要找一个“老板不PUA+月薪5K+周末双休”的工作并不过分吧。

为什么就不能对年轻人多一些宽容与理解?甚至有些砖家还嚷嚷着你们年轻人为什么不消费、不贷款、不买房、不结婚?

问题是,努力就能工资不低,租房不贵,买房指日可待了吗?

要这样,全球人民携手共赴小康生活都没问题。

当然啦,我也不是让大家躺平。

董宇辉有段话说得挺好:

深水区有大鱼,浅水区有小鱼,但如果不出海,一条鱼都不会有……大家都把文凭当成自己的护身符,但在大学生已经非常多的时候,它的作用在急速衰减,但绝不是毫无用处……

作为一个农民孩子,董宇辉太懂不躺平的重要性了。

毕竟躺平是有条件的,况且对于普通家庭孩子来说,我们的试错成本太高而且往往少有退路。

回到开头的问题,考研背后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对于普通学生来说,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学历会是一块敲门砖,但绝非是就业的“保命符”,读书🟰赚大钱简直就是谬论。

你能找到好工作赚到大钱,是因为你发现就业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并找到有需求的人,然后赚他的钱。

煎饼摊阿姨月入三万的真相。

当然啦,这条秘笈还需要你不断试错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时你也难以复制煎饼摊阿姨的成功,有可能是火候影响,有可能是阿姨的独家酱料配方……

考研也是一场试错。

死磕一个火爆专业迟迟上不了岸是不是该考虑换方向?全面备战成本太高是不是该找个兼职来减轻负担?

实践中才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而且我不建议一把梭哈,试错要控制成本,无论考研还是炒G,创业。

为什么有的人一次梭哈就想站上天台?

因为他没有及时止损,输光了全副身家不说,还有可能借了不少钱。

这里还得说到一点,你要去评估这场试错的收益与风险。

记住了,别做那些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事情。

道理说了一大篇,简单吗?

简单!但又不简单!

懂跟做是两码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注:用户发表的资料、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小帮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阅读:201

炒谷不慌

简介:财经爱好者创作平台,人人都能实现知识变 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