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马王街28号,长沙市修业学校在闹市中静静伫立。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这里创刊,青年毛泽东在这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之问,实现了从一名教员到革命家的转变。
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
由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办的《湘江评论》,以引导民众放眼世界、改造中国为宗旨。虽然只存在了一个多月时间,但它精深的议论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无畏精神,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到救国革命事业中来。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亡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这段话出自《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100多年前,青年毛泽东就是在这里——修业学校编写《湘江评论》的,用激扬文字唤起工农万千。
1919年4月,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26岁的青年毛泽东离开北京返回到长沙,在好友周世钊的介绍下成为修业学校的一名历史教员。
1919年10月,毛泽东和父亲毛贻昌(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泽覃在长沙合影。
这一年的五月四日,“五四运动”爆发,并席卷全国。在这场大潮中,毛泽东认为湖南急需办一份刊物,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巩固群众的革命热情,发表自己的政见,推动“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在与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彭璜等人商议后,毛泽东决心创办《湘江评论》。
毛泽东虽然在修业学校任教历史老师,但是一直是心系国家、心系北京时局和局势的动荡。当时毛泽东在长沙学生联合会里任干事,他主要是笔杆子,并负责编辑、组稿等事务,所以是撰稿的负责人。
在决定创办刊物之后,毛泽东一人身兼数职,既是主编,还担负写稿、编辑、出版的任务,连校对也亲自上阵。他白天上课,晚上挑灯写稿。
在新民学会的资料当中,周世钊同志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半夜还可以看到墙壁当中(光线)透过缝隙,毛泽东同志不顾暑气熏蒸,蚊虫叮咬依旧在挑灯写稿,在他的同学周世钊回忆录中写道,润之编写《湘江评论》是极其艰苦的,没有办公地点他就在宿舍进行创作,没有钱约稿他就自己动手编写, 前后一共为《湘江评论》(写了)40余篇稿件。
后人评价都说这是非常火爆的自媒体,第一期原本是计划印刷2000份的,但是刚刚到街上一叫卖被大家一抢而空,于是又赶紧加印2000份,又一抢而空,所以从第二期开始《湘江评论》计划印刷5000份,这个媒体所产生的公众的热切度和关注度是非常超前的,可以说是非常“燃爆”的刊物。
《湘江评论》全是白话,文字通俗而富有激情,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腐朽当局一针见血地抨击,反对封建专制与封建落后思想,倡导民主与科学。
当时毛泽东所发表的《民众大联合》的观点,激起了当时社会一致的共鸣,紧紧地依靠民众的力量 ,民众联合起来力量才是最伟大的,除此以外他所说的什么问题最大,吃饭的问题最大,这也实实在在地把民众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湘江评论》在长沙发行之后,迅速流传到湖南全省,然后沿着水陆码头扩散到武汉、广州、成都、上海等大城市。从创办到被反动军阀查封,虽然只出版了四号正刊和一号临时增刊,前后只存在一个多月时间,但被公认为是“五四”时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在《湘江评论》的影响下,一大批青年投身救国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