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诗篇写在天地苍茫间|杨四平诗评娄德平诗集

同广文汇 2022-05-07 14:31:59

我与娄德平因诗相识于人民诗人艾青的故乡金华,此后又因诗往复接触,逐渐成为彼此了解的诗友了。他从小就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现在人生已经迈入老年,但他对诗歌依然痴心不改,且愈发激越、一发不可收!

他游历丰富,丰富得不止于“行万里路”、“交万个友”。他兴趣广泛,广泛得不止于爱诗,书法、绘画、参玄、悟道,样样在行。正是这种独特的游历和多样的兴趣,成就了当代艺术家娄德平。

限于篇幅与话题,这里专门谈谈他的诗。201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诗集《冰与火的对话》,广受好评。光从题目上看,就气度不凡。冰与火,原本不共戴天,但诗人偏偏要让它们和平共处、彼此对话。这种超出常理,出乎常人的想象,使得大家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灿发了诗意,而这种诗意又是由“陌生化”的文学手法所带来的。鲁迅常常用这种极具张力的想象创作他的诗集《野草》,其中的《死火》写频临死亡的火,被抒情主人公救起,在是否要带出深谷的犹豫之际,死火最后表示干脆把自己燃烧掉,以让世人再也见不到死火了。死火这一意象十分奇崛、冷峻。它如此之决绝,体现了鲁迅“反抗绝望”的果勇和智慧,因而成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上难能可贵的绝佳意象。不知是巧合,还是渊源有自,娄德平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冰与火对话”这一独特的诗歌意象。诗歌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诗人只要创造一个能够让人记住的诗歌意象就足以传世!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冯至的“蛇”、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西川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除了“冰与火对话”外,娄德平努力为当下诗坛创造出更多内涵丰富的诗歌意象,像“我要把太阳喊出来”、“扯起银河放风筝”等。我期待着:在时间的长河里,它们会慢慢沉淀下来,成为人们终身难忘的诗歌意象和文化记忆。从去年年初开始,在陪孙子看电视剧《西游记》的过程中,灵感突发而至,诗思快速被点燃,像井喷那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娄德平创作了近万首俳句,并且已经结集出版了三本俳句诗集《扯起银河放风筝》、《一堆篝火煮黄昏》和《菩提树上读经文》,而且包括这本诗集在内,还有好几本诗集在整理编辑等待出版中。我曾戏称他为“百年汉诗,俳王出世”。现在看来,此言一点不虚,不但不虚,而且还进一步坐实了我此前的这一说法。这么多俳句的集中面世,令人目不暇接,迅雷不及掩耳!这是继书法、绘画、新诗创作之后,娄德平给人的又一大惊喜!之所以说娄德平是当代汉诗写作里的俳王,不仅仅是因为他写作俳句数量最大而且量大得出奇,更因为他在这么大数量的基础上写出了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俳句。这种风格首先表现在它们杂取种种题材,一切只要是你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嗅得着、想象得到的东西,皆能入诗,这些貌似普普通通的现实的、历史的、文化的题材,乃至是虚构的题材,一经娄德平“点化”就一下子生动起来、飞升起来、诗意起来;其次,大胆的、磅礴的、缤纷的、有力的想象,上天入地、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给人以迥异于历史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瑰丽的“俳句世界”;再次,就是它们的“超短性”,俳句的短小篇章及其规制,使得它们能在方寸之间显出大千世界,充分彰显了诗歌以最经济的篇幅传达最丰富内涵的诗性特征,同时,这种超短性,还需要深刻的哲思来护航,正是每一首俳句有了启人心智、催人想象、谐趣悠长的哲思,方能使这些俳句一下子拥有了鲜活的生命,且能定格在人们的审美时空之中。

我总是惊喜于娄德平给人的惊喜。我不会道家算术。我真的不知道娄德平给世人的下一个惊喜是什么,毕竟他是一个具有无限创造可能性的神人、奇人、高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7年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四平

(杨四平: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现职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之一,东西方诗人联合会主席、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在《文学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主编教材近十部,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在《清明》、《诗歌月刊》等刊物开辟专栏,提出“中产阶级立场写作”、“钱学森之问”等,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二等奖,多次到台港澳进行学术交流,先后应邀赴印度、墨西哥和美国出席世界诗人大会。)

作者/编辑:杨四平/阳光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