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小伙因身怀绝技,被授予国家工程师,美国来抢人,他如何选择

宇航员伊万分 2024-07-11 19:25:17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清晨的阳光洒进车间,洪家光已经站在工作台前,专注地操作着手中的机器,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精密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在他手中诞生。

谁能想到,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车工”的男人,曾经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校生?

技校毕业

洪家光在辽宁的一个农村家庭里长大,父母靠种地为生,姐弟5个人,生活并不富裕,一家人节衣缩食地生活着。

为了改变家里的境况,他决定学习一门技术,初中毕业后没有再继续读高中,而是来到了一所技校。

路途遥远,洪家光每次都得坐公交车去学校,天还没亮,他就得起床赶路。

在颠簸的公交车上,当其他人都在打盹或者聊天时,洪家光却捧着书本,专心致志地学习。

三年的技校生涯中,洪家光仅仅利用车上的时间,就啃完了四本技术书,这份执着和努力,都成了他日后宝贵的财富。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他直接被分配到了一家航空发动机公司,想着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现实却给了洪家光当头一棒。

他上班的地方,并不像公司的名字听起来那样“高大上”,而是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厂房工作。

工作内容也枯燥至极,一个动作每天重复成千上百遍,疲惫和无聊充斥着洪家光的生活。

他渐渐看不到什么希望,当初在学校掌握的技术,似乎在这里没有了用武之地,还有很多工友都离开了这里,转而去当了服务员。

当时服务员的薪酬,都比在厂里的高出好几倍,洪家光动摇了,到底是为了“高薪”转行当服务员,还是为了体面继续留在这里?

就在他对未来感到困惑时,一位老师傅的出现,让他坚定了留在这里的想法。

看到付师傅没几下功夫,就做好了一个零件,而自己鼓捣了半天才弄好,他看清了自己和师傅的差距。

决定扎实地掌握一门技术,将来才有可能出人头地,怀着这样的信念,洪家光开始了自己的拜师之旅。

他先后拜访了多位师傅,虚心求教,逐渐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车工的加工精度,如果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也就是0.08毫米,那么就算是优秀的。

而洪家光给自己定下了更为严苛的标准,那就是0.02毫米,厂里的难活他都主动揽了下来,日积月累,他的手艺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攻克西方绝密技术,美国欲抢人

彼时公司承包了一个项目,那就是加工金刚石滚轮,这是发动机核心叶片的重要修正工具。

加工的标准非常严苛,尺寸公差必须控制在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0.003毫米,肉眼几乎难以看见。

这项技术几乎无人掌握,一直被西方人“卡脖子”,洪家光却主动站了出来,想尝试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

然而做出成品后,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和产品的标准相差太大,压根就不满足要求。

那天晚上,洪家光怎么都睡不着觉,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克服这个难关,想到重重困难,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激起了他的动力。

此后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车间里,开始一项项改进设备,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完美,在他眼里,托盘,操作台,传机结构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误差的因素。

为了拿下这个任务,洪家光可谓茶饭不思,一门心思都扑在机器上面,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十几天,他竟然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将产品的误差控制在了0.002毫米,这个消息震惊了厂里的所有人,洪家光很快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工人,变成了有名的人物。

出名后的他,并没有就此懈怠,反而更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总结经验,投入下一个难题中。

几年的时间里,洪家光就克服了多个金刚石滚轮加工的难题,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这对中国航空事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一技术性的突破,使他获得了国家专利,还为他所在的公司,创下了8000多万的价值。

洪家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车工”,许多企业都想将他挖走,还有一家美国公司,出高薪聘请他。

然而,在美国给出的条件面前,洪家光并没有动摇,在国家和个人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前者。

他突出的才能,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许多国家重点航空发动机项目,都邀请了他参与。

尤其是备受瞩目的辽宁舰项目,就有洪家光参与研究的身影,在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将自己的技术更好地传承下来,他创立了一个工作室,专门攻克技术难题,他的身边集结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短短几年,他就带领团队解决了300多个技术难题,令人叹服。

2017年,他来到了国家科技奖的颁奖现场,穿着工装的他,手里拿着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许多获奖的人都是穿着西装的院士,科学家,而洪家光穿着一身工作服,显得“格格不入”,这一年,洪家光才39岁。

对家人心怀愧疚

面对工作,他完全是称职的,可是想到自己的家人,洪家光的心里就充满了愧疚。

作为父亲,洪家光缺席了很多女儿成长的过程,一忙起来,就把家里的事全都抛到了脑后。

一次女儿得了急性肺炎,刺客本应该得到父亲的陪伴,她却对爸爸说了一句“爸爸,我没事,你安心回去工作吧”。

女儿的懂事,让洪家光的心里更不好受,他知道自己欠女儿太多了。

也正是家人的支持,洪家光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在他获得的成就中,也有家人的功劳。

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信源来自:

工人日报2018年10月17日关于“洪家光:20年车削一枚航发叶片”的报道

中国工人2022年3月11日关于“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 洪家光:痴迷刀法的“洪疯子””的报道

新华网2018年10月17关于“他用匠心守护飞机心脏--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一线工人洪家光”的报道

0 阅读:1

宇航员伊万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