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简史:最后一个沙陀政权,刘知远建立的后汉
关键词:后晋灭亡、郭威建立后周
前因
后晋灭亡:公元947年,后晋灭亡,中原被契丹人占据。契丹国主改“大契丹国”为“大辽国”后,因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而退出中原。
▲后晋图
后果
郭威黄袍加身:公元950年,后汉枢密使郭威因家人被后汉隐帝诛杀,发动兵变,并于次年初建立“后周”。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
详细过程:
一、后汉
公元947年,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开封建国号为“汉”,史称“后汉”,称刘知远为后汉高祖。
▲刘知远(895年-948年)
这一年的年初,后晋出帝在开封投降契丹,后晋灭亡。刘知远得到消息,立刻加强戒备,命令军队守住河东各个要道,防止契丹入侵。同时,刘知远派手下王峻拜见辽太宗耶律德光,祝贺契丹进入开封。
河东是后晋残存的军队中,最有实力的一支。耶律德光看见刘知远主动来降,心里很高兴,亲自在诏书上刘知远的名字前加上“儿”字,就像后晋石敬瑭向契丹称臣时称“儿皇帝”一样,表示接受刘知远臣服,又赐给刘知远只有契丹显贵大臣才能得到的木拐。
▲刘知远像
二、刘知远的真实意图
刘知远并不是真的要臣服于契丹。他派出使臣,一是要稳住契丹,避免正面冲突;二是要刺探开封的真实情况。
王峻回到太原,汇报了契丹人在中原纵兵抢劫、征收重税的情况。刘知远据此判断,契丹人迟早会逼反老百姓,最终被赶回幽州。
于是,刘知远一面派人给耶律德光进贡,一面用各种理由推脱,拒绝前往开封。刘知远的目的就是拖住契丹人,争取时间稳住河东局势,扩大地盘,为南下中原做准备。
▲幽州(古代行政区划)
随后,刘知远先是大张旗鼓地出兵,号称要迎接被契丹俘虏的晋出帝,在政治上为自己造势。紧接着,刘知远利用晋州守将刘在明到开封朝见耶律德光的机会,派部将张晏洪到晋州策反,怂恿刘在明的部下杀死了契丹使者,占领了晋州。
事情果然不出刘知远所料。契丹人的残暴,导致中原各地爆发起义。河东的将领看见这种情况,纷纷劝刘知远称帝,光复中原。刘知远谦让了几次,最后在太原称帝,但是仍然使用后晋的年号,表示自己不忘后晋,以此博取后晋大臣的支持。
耶律德光得知刘知远称帝,非常生气,赶忙派军队进攻河东。但是,中原反抗契丹的情绪日渐高涨,规模大的农民军甚至有几万人,耶律德光不得不带着军队退出中原,留外戚萧翰守卫开封,讨伐河东也就不了了之。
▲卓歇图卷
三、契丹人退出中原之后,刘知远随即带兵南下,很快就带兵渡过黄河,进入了中原
由于契丹主力北撤,留守开封的萧翰兵力不足,想放弃开封,又怕自己一走,无人镇守中原。于是,萧翰就找来后唐宗室李从益,谎称耶律德光下令让李从益管理中原政事,拥立李从益为皇帝。萧翰又留下一千名士兵,让李从益守开封,然后自己逃回了河北。
李从益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抵抗刘知远的大军,只能派遣使者向刘知远称臣。刘知远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开封。
进入开封四天之后,刘知远改国号为“汉”,同时大赦天下,正式建立政权。
后晋灭亡、契丹北逃,给了刘知远当皇帝的机会,而刘知远真正动了当皇帝的心思,还是拜后晋两位皇帝所赐。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要从刘知远早年的经历说起。
刘知远是沙陀人,家族世代居住在太原,年轻的时候加入了后唐军队,后来又到了后晋高祖石敬瑭的手下。刘知远曾经在战场上救过石敬瑭,因此特别受石敬瑭信任。
▲石敬瑭像
后来,石敬瑭反唐,刘知远跟着石敬瑭打进洛阳城,成了后晋的开国功臣,因功出任邺都留守,掌管禁军,权力非常大。不过,从这时起,石敬瑭和刘知远的关系逐渐出现了裂痕。
公元939年,石敬瑭加封刘知远、杜重威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升到宰相级别。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没立过什么大功,所以刘知远不愿意和这种人一起受封,拒不接受诏书。石敬瑭大怒,要免了刘知远的兵权,后来其他大臣解劝,刘知远接受册封,这事才算过去。
▲杜重威(948年逝世)
尽管有过不愉快,石敬瑭还是很看重刘知远的才能。石敬瑭去世之前,点名已经出镇河东的刘知远辅政。可是继位的晋出帝石重贵没有照办,这下刘知远心里的怨恨更深了,开始拥兵自重,密谋取代后晋。
当时,后晋和契丹关系破裂,刘知远就以防备契丹为借口,在河东大规模扩军。到了真正和契丹作战的时候,刘知远却从来不出兵,坐观后晋和契丹交战。几年之后,刘知远已经有了五万人马,以此为资本,刘知远最终在契丹人之后入主中原,圆了自己的皇帝梦。
▲后汉(947年~950年)
结论
后汉是五代时期最后一个由沙陀人建立的政权。后汉从开国到灭亡只有四年时间,是五代时期最短命的王朝。刘知远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继位的隐帝刘承祐猜忌大臣,最后导致枢密使郭威篡位,建立了后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郭利民.《中国古代史地图集》.:《星球地图出版社》,2017
《旧五代史》卷八十五(晋书).卷075(晋书) 高祖本纪一
《旧五代史·高祖本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