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的复杂舞台上,一个常见的误解演员们不断重复:许多人冲动地指责他人,以为这样能够推动改变,却往往发现结果适得其反。
即便是源自善意的批评,如果接受者未能觉察,或者缺乏足够的自律,那么这些批评仍旧可能给对方带来不快。若是批评缺少善意,后果更是可想而知。
在亲密关系中,尤其应当慎用批评这把双刃剑,否则它可能无意中割伤彼此的情谊。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应该格外留意这种不慎的伤害。
正如戴尔·卡耐基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一书中所精辟论述:“正如不断的唠叨会成为婚姻和家庭幸福的暗礁,无成效且令人心碎的批评同样婚姻的幸福构成威胁。不要不断地挑剔对方,这样无法改变对方。如果对方确实存在过失,那么就以温柔的方式指出,以真诚的帮助支持,甚至用情感的力量去触动对方,相信对方定会珍视你所做的一切努力。”
这个道理简单而深刻,然而有些人却因为粗心大意,未能真正理解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比如某些男士,他们完全不顾及场合与时间,随意指责自己的妻子,即使在旁人面前也不放过机会,甚至有的男士将“在他人面前批评妻子”视作一种娱乐,以此展示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表现自己的大男子主义。这种行为无疑对婚姻的和谐有害无益。
如果我能够早点从姐姐的婚姻悲剧中学到宝贵的教训,或许我可以避免自己走向同样的失败。我太过自负,误以为自己对爱情有着更深刻的理解,然而讽刺的是,最终发现自己才是那个最不懂爱的人。
通常情况下,姐妹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分享彼此的一切。然而,也有一些例外,有些姐妹之间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逐渐疏远,只是保持着对彼此生活的基本了解,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
小蓓和她姐姐的关系就是这样。她回忆说,她记不清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们关系的恶化,她只知道自己开始对她姐姐产生了抵触情绪,对她的每一个行为都看不惯,包括她对爱情的态度。
她记得在姐姐离婚的时候,她忍不住大笑,就像看自己的敌人遭受失败一样。她嘲笑姐姐不懂爱情,认为她活该婚姻不幸福,甚至认为姐夫的批评是因为姐姐本身就有问题。她没有意识到,这种冷嘲热讽的态度实际上是在引导自己走向错误的道路。
当姐夫寻求与姐姐复婚时,姐姐坚决拒绝了,而姐夫却没有生气,反而感谢姐姐。小蓓觉得姐姐和姐夫的做法都太不理智,因此她决定不会向他们学习,并将这种态度应用到自己的感情生活中。
她和男朋友阿良的关系就像她的姐姐和姐夫曾经的那样,分分合合,纠缠不清。阿良像她姐夫一样,总是无理地批评她,这让她感到非常痛苦,但她为了证明自己不同于姐姐,一直忍受着,没有彻底分手。
结婚后,她的生活就像卡耐基曾经描述的那样,阿良的大男子主义让他在私下和公开场合都批评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他在家里的地位,以及她对他的顺从。
即使她不想重蹈姐姐的覆辙,但在婚姻中一直受到批评,她无法继续忍受。最终,她只有一次翻脸,阿良就提出离婚,离婚后他又装作可怜兮兮地去寻求她的原谅,希望复婚。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在结婚前就应该向姐姐学习,当爱情变得无法忍受时,应该果断分手,而不是盲目坚持。她深刻地认识到“放下”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坚持错误的坚持。
在我细读过的篇章中,一位女子吐露了心底的衷情,她与我分享了一个私密的心事,那是对过往情感的深刻反思。她提及自己的姐夫与前夫,两人在她心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她评价姐夫至少懂得认错,知道在婚姻中不应轻率地评判妻子。相较之下,她的前夫却固执己见,不愿承认任何过错。在她坚决拒绝复合之后,前夫竟然恼羞成怒,继续指责她。她想象,如果她能向姐姐看齐,远离这类人,去寻找一个真正懂得珍惜与善待自己的人,那她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光景。
通常,人们所说的“爱而不得”可能是指无法得到所爱的人,或是即使得到了,也终究失望。然而,对于女性而言,这种情境常常意味着一个问题:错不在自己,而在所爱之人。但小蓓的故事却是个特例,她的“爱而不得”并非因为别人的错,她自己也有责任。正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没有学习姐姐的榜样,她没能弃绝那些最近的、明显的警示,仍旧盲目地维系着自己的婚姻,坚持着一个错误的人。这样的坚持使她的痛苦远远超过了姐姐,因为姐姐在意识到错误婚姻之后立即采取了行动,而她却反复无常,与错误的人纠缠不清。
无论你自己是否有缺陷,当爱情中出现了“爱而不得”的情况,这往往意味着你爱错了人。除非你有意继续犯错误,否则应当及时改正,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不仅要摆脱错误的人,更要从内心深处放下过去,将错误的人从你的内心驱逐出去,不给这个人留下一丝位置。
人的内心空间是有限的,有些位置只能留给那些特定的人。当爱而不得时选择放手,便是为那些特定的人腾出位置,将错误的人驱逐出去。只有这样,才能为正确的人留出空间,让他们走进你的内心。就算那个正确的人暂时还没有出现,空着内心也比让一个错误的人占据要好。以小蓓为例,她需要远离并放下那个总批评她的人,只有这样,她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