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再度引发争议,网友集体不买账:演员赚那么多感动了谁?

一盏笔纪史 2024-10-25 15:45:16

文I怡然自乐

前言

要知道早年感动中国的可是,敢为人先的宇航员杨利伟;圆大山女孩读书梦的张桂梅;

更是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英雄伟人。

不过,运动员、演员,这些人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今年“感动中国”的榜单。

那么,从何时起感动中国的“门槛”变得这么低了?

自媒体时代高速发展,“娱乐至死”仿佛不是一句狂妄之言。

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映照。

网友不禁发出质疑:

“就连感动中国也要开始为流量买单了吗?”

“演员赚得盆满钵满,究竟感动了谁?”

01

感动中国作为一档全民皆知的节目,今年却引发了舆论的口诛笔伐。

其中,演员等高收入群体的入选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许多网友认为,演员作为高收入群体,他们的生活与普通人有着巨大的差距。

在这个贫富差距日益凸显的时代,他们的入选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一位网友直言:“演员们拿着天价片酬,享受着万众瞩目的光环,他们的‘感动’究竟能触动谁的心弦?”

演员们的高收入与 “感动中国” 所倡导的精神似乎存在着错位。

演员们,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在慈善事业上有所贡献。

但他们的收入与付出之间的巨大落差,让这份感动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此外,一些网友还质疑评选标准的公正性。

他们认为,评选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主观因素,导致一些真正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物被忽视。

一位网友表示:“感动中国的评选应该更加客观、公正,不能仅仅因为某人的名气大就将其入选。”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演员等高收入群体的入选表示理解。

他们认为,演员们在自己的领域里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的成就也值得肯定。一位网友说:“演员们的工作也不容易,他们为了给观众带来好的作品,也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努力。他们的入选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场争议反映了人们对 “感动中国” 评选标准的不同看法。

那么,在这个娱乐至上的社会,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定义 “感动”?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02

在过往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许多普通人的英勇事迹令人难以忘怀。

乡村教师们坚守在偏远的山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

他们不惧艰苦的环境,不在乎微薄的收入。

只为了让那些渴望学习的孩子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还有那些守村老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村庄。

白方礼老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祖辈贫寒,生活温饱都成问题,从小没读过书。

早年就打工维持生计,生活难上加难,他去给人蹬车。

高龄的他哪怕是蹬三轮车挣钱,心里始终却记得让孩子们上学。

令人不可置信的是,他将挣得的利润全部用来支助贫困孩子。

累计捐款总金额高达 35 万余元。

没有丝毫的功利之心,只是出于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教育的重视。

感动中国节目初衷是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美德。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白方礼老人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让我们明白,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人,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感动中国节目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美好与丑恶。

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人们,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这样的节目来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它让我们相信,善良和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03

如今的节目中,明星、运动员等公众人物的身影越来越多。

而普通人的身影却逐渐减少。

张雨霏在赛场上代表中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23 年她参加了 59 项比赛,获得了 23 金 4 银 2 铜的骄人战绩,更是在杭州亚运会上斩获 6 块金牌。

老戏骨牛犇,89 岁高龄依然为中国电影事业呕心沥血,曾三次获得金鸡奖、三次获得百花奖,还获得了金鸡奖中的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

2023 年,他连续拍摄多部电影,高强度的工作令人敬佩。

然而,他们的入选却引发了争议。

很多网友认为,像他们这样的明星、运动员,已经拥有了高知名度和高收入,与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相比。

他们的 “感动” 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在过去的舞台上更多的是像芸芸大众诞生出来的白方礼、支月英这样的普通人。

他们的故事贴近生活,更能触动人心。

如今,明星和运动员的大量出现,让节目似乎失去了曾经的那份简单。

网友们认为演员等高收入群体的入选,是感动的真谛被商业化影响的表现。

在这个贫富差距日益凸显的时代,演员们拿着高额的片酬,享受着众人的关注和追捧。

他们的生活与普通人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使得他们的 “感动” 显得有些寡淡无力。

以演员牛犇为例。尽管他有着丰富的演艺经历和敬业精神。

但很多人质疑他住在高档养老院,与人们心中朴素节俭的 “感动中国” 人物形象不符。

同样,游泳运动员张雨霏虽然在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但也被认为其成就更多是职业使命的体现,而非真正的感动人心。

另一方面,网友们对评选标准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评选过程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导致一些真正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平凡人物被忽视。

该入选的却被淘汰了。

那胡雷以及马树山等人是否会寒心?

而一些明星和运动员却占据了榜单,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公平。

演员们的高收入与 “感动中国” 所倡导的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似乎存在着错位。

让这份感动显得不那么真实。这种价值的偏离,让人们不禁反思。

在商业化的浪潮下,“感动中国” 的评选标准是否受到了影响?

感动的真谛是否被金钱和名利所掩盖?

04

胡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公益人士。

1993 年出生于宁夏农村贫困家庭的他,自幼丧父失母,与奶奶相依为命。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弱小的人,却有着一颗无比强大的爱心。

2008 年,16 岁的胡雷开始做公益,为流浪汉买衣服、鞋子和被子。

2010 年青海玉树地震,他通过红十字会捐出 100 元。

截至 2023 年 12 月,胡雷已累计捐款超过一百万元。

他帮助了 500 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实现读书梦想。

“跪着的巨人” 和 “最美的拾荒者”是人民日报对他最贴切的评价。

他虽然生活困苦,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更苦。

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与那些高收入的演员相比,胡雷的付出更加纯粹,更能触动人心。

他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高额的收入,但他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真正的感动往往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就如同疫情中的基层工作者。

他们是这场疫情防控战的逆行者,在危难时刻选择勇毅前行。

江干区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白玉晶和丈夫在城管战线,疫情来了,根本没时间顾上家,想的都是保障流程顺畅,保障居民安全,保障同事安全。

这些基层防疫工作者们,他们没有高收入,没有明星光环,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结语

评选应更加注重事迹本身,而非身份地位。

感动中国的初衷是挖掘那些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正能量的故事。

而不是仅仅因为一个人的名气或地位而将其评选为感动人物。

感动中国的评选应该回归到关注普通人的感动故事上来。

相比之下,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入选,让人们觉得评选标准似乎出现了偏差。

普通人的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他们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善良和奉献精神,才是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

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每天清晨就开始清扫街道,为城市的整洁默默付出;

一个小小的快递员,无论风雨无阻,都能准时将包裹送到客户手中。

这些看似平凡的行为,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

一盏笔纪史

简介:努力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