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圆桌,没想到大家如此实诚。难以面对的肺癌,难以启齿的尿频尿急尿不尽,都被摆上了桌面。
朋友说,如果不是因为患病,也许你也不会想到要做疾病相关的活动。
是的,也不会想到盲谈形式的设计,也不会遇到这份看起来沉重又聊起来有趣/料的纯净场域。
(*请忽略疾这个错别字)
人生通向的每扇门,主动选择也好,被动摊上也好,都是双向敞开的,一向是失去,一向是得到。
得知我患突发性耳聋后,周围很多人和我交流了对这病的看法。
医生:“发病前,压力大吗?熬夜吗?”
朋友:“做活动太累了,要让自己休息一下。你不觉得累,但你不知道身体已经累了。”
朋友:“要小心左耳会传染给右耳,我知道很多老人都这样。”
朋友:“左耳失聪,也许是你能量不平衡了。听不见,这是一种拒绝。可能生活里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平时却带来了压力…当出不来的能量,一遍遍敲打着耳朵,看起来毫无预兆,其实,它已饱经磨难…”
脑海里有了画面感。
发病前,我已感觉到了生活中的某些失衡。我在船头掌舵,正在调转方向,却没预料触碰到了暗礁。我看了眼地图,嘿,怎么这片区域之前从未发现。我的眼睛到底被塞了多少片叶子…
一切毫无预兆,却都有迹可循。
老父亲遇到了同样的病友,然后我便接到了他火急火燎的电话,“快,快去预约下这个医生,这人打了两针后,听力恢复80%了!说要越快打越好,快,快去预约!”
熟悉的张力,扑耳而来。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目的,赶着上路。好像所有希望都在这里了。因为时间焦虑,而缩小了看到事实的瞳孔。
别人的故事,不一定会发生在我身上。
比如医生说的故事,此人全聋很难恢复。但事实是,左耳现在渐渐能听到40%了。
别人的医生,也不一定会让我觉到舒服。
我看过专家,他捧着检查报告,没有时间倾听我的感觉,或者,按照此类疾病的治疗模版,公式化地给出方案,为了给你的挂号一个交待。鼓膜穿刺打针,也是其中一个公式化疗法。
疗法有它的价值。别人的疗效更是增加了它的价值。这些价值很闪亮,只是,我感觉到刺眼,半遮起了眼睛。
走入这扇门,我会得到些什么,但也会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尚且未知,但失去的东西,如此肯定,完整的鼓膜、异地就医的路费时间、挤着看病的等待、副作用。
我不想把我的身体作为一副标本,四处搬运。它不需要多完美,它也不渴求药水药物的滋润,它只求一个舒适的角落,平和安宁。
再有名的医生,也不是我的救世主。看医生不是我的目的,它只是我想要选择的助力。我不需要被救,我需要的是一份对身体的理解,恢复平衡。
患病无法选择,但我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姿态,去面对它。不为回到无暇的身体,而为去往平衡能自愈的生活。
不为治疗,而为自愈。
撰文/王大安
世界本质探究者 / 生活学徒
记录/探索这个平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