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接了东北林区的班,成为新的木材大王

森林驴 2023-10-23 19:28:34

说起东北林区,无不想起遮天蔽日的樟子松、落叶松,笔直高耸的胡桃楸、白桦林……还有那人参、貂皮、鹿茸“东北三宝”……

东北林区主要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接黑龙江,西接呼伦贝尔草原,东邻小兴安岭,南依松嫩平原,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以中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森林面积6.8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7%,总面积比浙全江省还要大。

东北林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而且清朝又把它视为特殊龙脉地位,加以重点保护,严禁采伐、开垦,所以林木葱郁,连绵千里。这里夏日漫天皆绿,树海苍翠蔽天;冬时大地银装素裹,茫茫一片林海雪原,被人们誉为“绿色金子的宝库”。

东北林区的规模开发,真正始于中东铁路的建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在兴建西伯利亚铁路时,就想在未来铁路的某一站上修筑一条伸入中国境内的支线,以便“直接与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各省通商”,意在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

中东铁路1897年8月开始施工,1903年7月通车运营。修铁路不仅需要大量枕木,站舍、职工宿舍、生活薪炭等也需要木材,而且沙俄的铁路机车很多还是烧木头的。因此沙俄在和清廷签订《中俄密约》时,就约定了在铁路沿线划出7.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采伐区。1904年的日俄战争,沙俄退回了东北北部,日本开始了对长春以南地区的经营,森林采伐从鸭绿江流域开始,逐渐向长白山推进。

伪满洲国成立后,特别是1935年,前苏联把中东铁路卖给了满洲国,在日本侵略者操纵下,满洲国对林区实施了所谓的“国有化”,先后开通了绥佳铁路和汤林铁路,东北全境的森林资源被有计划的大量掠夺式采伐,采伐强度不断升级,森林面积逐步减少,仅从1929年至1944年的15年间,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减少18%,森林蓄积量减少14.3%。

民国时期,林业成了东北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但重采伐轻保护,林业资源破坏严重。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在历经俄日半个世纪的疯狂掠夺后,东北林区的实际森林面积为6500万公顷,林木蓄积量为37.3亿立方米。而东北的工作重心逐步转入工业全面建设,由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急需大量木材,因此森工更是重中之重。

1950年东北采伐公司成立,1954年6月国家林业部成立,撤销了东北采伐公司,在东北林区组建哈尔滨、吉林、伊春三个森林工业管理局。1964年大兴安岭林业会战,8万铁道兵艰苦奋战,修建了铁路792公里、桥隧道100多座,打通了进山的道路,从此掀开了大兴安岭北段的开发,那可是中国最后的一块原始森林。

东北林区每年运出大量的木材,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全国用材每10根木材,有4根出自东北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东北林区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着全国的建设,为新中国的原始积累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累计生产木材近10亿立方米。

理论上讲,按原始森林的科学规划是有轮伐期的,包括采伐、更新、培育成林到再次采伐周而复始的整个周期。东北林区的林木多以针叶林为主,其生长缓慢,成材也慢,一棵树木成材的周期至少在60年以上。

长期以来,东北林区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受政策、时代的影响,木材生产长期处于高位运行,违背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且重采伐、轻培育,采伐量超过生长量,无节制地过度砍伐,造成森林资源衰退,原始森林逐渐被次生林更替,大径材不断减少,成过熟林资源也不断减少,大部林区出现了越采越少、越采越小。

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相继实施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逐步调减了东北林区木材产量,天然林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和缓解,但是由于当时木材生产依然是林区重要的经济来源,为维持林区人民生计,木材产量不得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使得东北林区资源恢复缓慢,可采资源渐渐接近枯竭,甚至出现枯竭,木材产量一年不如一年……

虽然我国土地辽阔,但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森林资源短缺,且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灾引起高层重视,迅速启动了包括东北林区在内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得木材产量进一步减少,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崛起,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尖锐的供求关系、巨大的需求缺口,国家不得不花费巨量的外汇从国外进口木材,木材供给问题已由一般的经济问题,逐步演变为资源的战略问题,随着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对国家木材安全构成了威胁。

幸好,这个时候南方的桉树“脱颖而出”,尤其是广西的桉树更像是“横空出世”,迅速站上全国木材生产的C位。

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山地丘陵占比69%,林地资源丰富,而且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热富足,林木生长快,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澳技术合作而掌握了桉树引种、栽培的核心技术,广西桉树得到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以2002年4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区速生丰产林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广西桉树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大跃进时代,种植面积从250万亩起步,每年保持200万亩左右的增长速度疯狂扩张,500万亩、1000万亩、1500万亩、2000万亩……仅用十来年的时间,广西桉树面积就从200万亩扩大到3000万亩。而如今的种植面积更是高达4550万亩,如果按广西常住人口5037万来算的话,相当于广西每个人就种有桉树0.9亩。

虽然桉树是国外引种而来的树种,但其生长快、成林早、产量高、轮伐期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广西的木材产量摧上新的台阶。2000年广西的木材产量为322万立方米,而到了六年之后的2006年,广西木材产量突破了600万立方米,达到了创纪录的682万立方米,第一次取代了东北林区,登上了全国木材产量第一的宝座。

此后的广西凭着占比八成的桉树,木材产量一路攀升,800万立方米、900万立方米,2008年第一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48万立方米,而后更是如同开了外挂一般,2000万立方米、3000立方米、4000万立方米……2022年的木材产量更是高达4500万立方米,一举占据了全国木材产量的40%,已经连续17年全国木材产量第一。

在“天保工程”实施后,东北林区的木材产量不断缩减……

2014年4月1日起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东北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东北林区由向森林要木材转为向森林要生态。

木材大王的南北移位、东北林区的巨大转变,标示着我国木材生产的重心已经由北向南转移,而其背后最大的倚仗就是——南方的桉树,尤其是广西的桉树。

正如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客观认识我国桉树发展问题》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南方桉树的这些贡献,我国东北林区也许早已名存实亡。因为,1公顷桉树林的立木生长量,大致相当于北方的10公顷普通森林,或大致相当于100公顷大兴安岭的天然林。”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