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对农村低保意见大,源于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遗留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低保制度实行之初,标准较为混乱,各地私设低保标准现象非常普遍。虽然政策明文规定: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低保标准,方可享受低保,但在实际操作中,以无子、残疾、生病为由办理低保随处可见。更兼有众多的“工作保”“维稳保”。
后来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整顿,但遗留问题仍然不少,“攻坚阶段”遥遥无期。所以群众才会认为:低保就是一本糊涂账、是村干部发财致富的小金库,有的甚至觉得和村干部搞不好关系,再琼都别想办低保。话虽然很偏激,到不能说没有道理。
二是政策不透明。
可以说,低保政策执行到现在,能明确知道低保政策的群众不多,即使村干部不了解低保政策的也不在少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与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有很大关系。镇村干部不能借助低保受理、清理的有利时机,以案说法,把政策灌输到群众脑海中去,使群众盲目觉得政策都被干部捂着、盖着了;这样做就是为了想给谁办就给谁办,目的是方便自己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干群矛盾,使低保工作失去了群众支持,工作越做吃力。
其实不是干部们想不透明,而是自己就不懂。
三是低保对象不公开。
按上级规定,不管是新申请的低保对象还是老享受户,都需要长期公示,只是群众不知道而已。主要原因两方面:没有宣传公开的位置;群众自己也没打听。低保公示上级是要经常检查的,哪有不公示的道理!也有可能有的地方公开后,被人为破坏掉了,但以后肯定还要贴出来。
现在网络那么发达,绝大部分地方已经实行以县为单位,搞网上公示了。每月把低保、五保公示一次,搜一下很容易看到。
四是存在优亲厚友现象。
不管哪种社会救助,都少不了优亲厚友,农村干部做起这项工作来,尤其如此。随着政策不断完善,监督越来越严格,优亲厚友现象会越来越少。但是群众有把个别现象放大传播的习惯,加之有些老问题解决起来又很慢,无形中,给了群众满眼乌黑的感觉。解决这些问题,一靠加大公示力度,二靠宣传政策。不是所有的干部亲属都是靠优亲厚友上位的,本身就符合条件的还是占多数。
五是基层干部和弱势群体沟通不够。
信息不对称是最大的毛病,其次是村干部不太愿意交穷亲戚。也许一句贴心话就能化解很多不开心。沟通好了,弱势群体才能用正常眼光看问题。低保问题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