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战犯们一如既往地互相掐架:正规军出来的瞧不起特务,特务仗着身手不错,也经常跟那些“败将”叫板。
大家都是战犯身份,从前的上将、中将、少将都变成了肩膀头齐论同学,谁也不需要给谁面子,所以当了学习小组组长的原军统局电讯处少将副处长董益三敢打原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耳光,青年军二〇六师少将师长邱行湘也敢抢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的饭碗。
“邱师长”跟“康司令”的“饭碗之争”最后演变成陈诚土木系将领与将军级特务之间的剑拔弩张,要不是学位委员王耀武宋希濂及时阻止,双方肯定要大打出手,那场架真打起来哪一方会吃亏,连沈醉也弄不清楚,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边。
那场“土木系”与“特务帮”的对峙,导火索是一碗面片,邱行湘外甥黄济人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和沈醉的《战犯改造所见闻》都有描述,但是两个版本却有一些差别。
沈醉自认为是功德林大肚汉,但是他也承认自己远不及在莱芜战役被俘的李仙洲:“他一次能吃二两重的馒头六七个、窝窝头五六个,吃面条面片等可以用小脸盆盛上半盆一气吃完。肉包子就更不用说,可以超过我四分之一,一次轻松愉快地吃下十一二个。”
那些将军被俘前吃空饷,被俘后逮啥吃啥而且吃起来好像永远都不会饱,为了比别人多吃一点,他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能多捞几片肥肉、多喝几口油水的机会,绝对都不会放过。
沈醉记载那场争斗的时候,并没有强调抢的是什么,这也是一种高境界的笔法:注重实质而忽略细节,吃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吃相太难看。
据沈醉回忆,当时邱行湘刚把饭菜挑来,康泽第一个拿着菜碗走到菜盆前,挑好的菜舀了一满碗。倒在床上休息的邱行湘一看就大发脾气,马上跳下床,从康泽手中将那碗菜接过去向菜盆一倒,接着叫大家把菜碗拿出来,再由他一碗一碗地分,自己则只分很少的一点。
在沈醉的笔下,邱行湘的素质无疑要比康泽高出一大截,在邱行湘外甥黄济人笔下,那场纷争的起源就是一碗面片。
那天中午,邱行湘挑饭回来,照例先将各组的饭菜分好,然后端起本组的绿色大瓦盆进屋放在桌子上。按照惯例,应该是邱行湘把食物亲自分给宿舍的每个人,但是他今天有点疲倦,就先躺下休息了:“今天吃面片,不分算啦,吃干吃稀、吃多吃少,大家请便吧。”
邱行湘高估了同学们的修养,康泽不愧是与戴笠、徐恩曾齐名的大特务,他第一个动手,握着汤勺顺着盆沿慢慢地画了一个圆圈,把整盆面片的肉末都盛进了自己碗里。
身为二组组长,邱行湘喝令康泽把肉倒回去,康泽倚老卖老不屑一顾,这可激怒了邱组长:邱行湘大喝一声,翻身而起,一把夺过瓷碗,对着大瓦盆来了个碗底朝天,然后把空碗塞到康泽手上,厉声命令他“站到最后去!”
康泽眼冒绿光就要开干,邱行湘额头冒火也不示弱:“你(三字经)只顾自己!你没看见你背后就是老头子王陵基!”
王陵基在功德林年纪最大军衔最高,即使是杜聿明王耀武也得让王陵基先吃,康泽此举无疑有些太过失礼,但是战犯打架,只分团伙不问是非,同为特务出身、绰号“猛子”的徐远举站到康泽面前,撸胳膊挽袖子要开打,与邱行湘同属土木系的老好人方靖怕自己的兄弟吃亏,也站出来把邱行湘拉到自己身后。
大战一触即发,咱们这时候却有必要介绍一下双方阵容: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土木系的干将当属黄维、宋瑞珂、邱行湘、杨伯涛、方靖,特务帮资格最老的是康泽,年轻力壮的是徐远举、周养浩、董益三、沈醉。
剑拔弩张的双方,恰好形成了五比五的对峙,而在功德林因表现极好、被任命为学习委员的王耀武和宋希濂虽然比较倾向于同属黄埔军人的土木系,但这时候却不能不出声喝止:王耀武是精通拳法的山东大汉,宋希濂是黄埔一期小老弟,身手也是相当了得,在重庆的时候,周养浩用板凳偷袭沈醉,就是他先格挡后擒拿,救了沈醉一命。这两位“大侠”一出声,土木系和特务帮就都消停了。
双方没打起来,沈醉不用选边站队,也终于出了一口长气:这要是真打起来,那四个特务加上我,我们五个一起上,也未必是那五个将军的对手!
沈醉虽然名义上属于特务帮,但是他跟徐远举和周养浩走得都不是很近,倒是跟王耀武、杜聿明等人关系密切,此前特务董益三和土木系干将黄维的那场打斗,沈醉就很不看好董益三,并且明显是想站在黄维一边:“那位组长(董益三)既打人在先,黄维也就决心还击于后;只见他剑眉倒竖,怒眼圆睁,右手握拳朝对方脑门猛力击去。如不是梁司令官(梁培璜,曾任太原绥靖公署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晋南地区武装总指挥)手疾眼快,把那位组长向旁边一推,那一拳落在头上不死也得重伤。”
董益三是搞电讯的,后来去了大特务头子康泽的第十五绥靖区第二处当处长,基本还是搞情报,打起架来,还真未必是行伍出身的黄维的对手——黄维虽然有些书呆子气,但毕竟也是行伍出身,1937年9月,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黄维率部与日军在罗店血战一周,三个团长一战死二重伤,黄维只在师部留下一个电报员,在即带着文书、炊事员拿枪上往上冲,最后一个师打的只剩不到一个团,可见黄维拼命,也是相当可畏的。
枪林弹雨闯过来的黄维打“技术型特务”董益三,那可以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黄维十分倔强,打起架来根本就没有顾忌,在勇气方面,肯定远胜董益三。
据说功德林里最能打的特务就是沈醉,但是他在回忆录中也承认,他的力气远不及邱行湘。邱行湘给陈诚当过少校副官、在第十八军当过特务营营长,其身手也是十分了得,一对一单挑,沈醉自认不是邱行湘对手,再加上沈醉一向与特务若即若离、跟正规将军过从甚密,所以他肯不肯出手、会不会出力,那都是一个未知数。
“军方”唯一“较弱”的可能是“老好人”方靖,但是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他也不好惹:抗战中他参加了淞沪会战、常德会战,并积功升任十八军十一师师长、十八军副军长、暂编第九军军长、第六十六军军长、第七十九军军长,也是沙场老将,身上积聚的杀气爆发出来,徐远举周养浩也得退避三舍。
在功德林“学习”的将军级特务中,以康泽资格最老,他的“别动总队”曾与戴笠的军统、徐恩曾的中统并称三大特务组织,但他年龄好像也是最大,打架的时候已经有五十多岁了,肯定打不过比他小五岁的杨伯涛。
在“土木系”将军中,宋瑞珂可能是打仗次数最多的一个,仅北伐战争,他就打了数百仗,从少尉排长打到中校团副,宋瑞珂肩膀上的每一道杠每一颗星,都是拿命换来的。
军统特务一向恃强凌弱欺软怕硬,面对百战余生的正规将军,在气势上就已经低了一头,所谓的“武功”,在实战中未必能发挥作用,况且也没有史料说徐远举周养浩真练过武功。
那场一触即发的大战被王耀武和宋希濂制止,真打起来结果会如何,读者诸君想必已经有了评判:在您看来,土木系的黄维、宋瑞珂、邱行湘、杨伯涛、方靖对战特务帮的康泽、徐远举、周养浩、董益三、沈醉,有几个特务会脚底抹油开溜?一番混战下来,最后还能站着接受批评的,哪一方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