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入常。
第一次申请
美国同意,俄罗斯同意,法国同意,中国同意,英国不同意。
印度找到英国。英国说,我是支持你入常的,估计是我们投票员不小心按错按钮了。印度一听,特别高兴,回去准备第二次。
第二次申请
美国同意,俄罗斯同意,法国同意,英国同意,中国不同意。
印度找到中国,中国说,我是支持你入常的,估计是我们投票员不小心按错按钮了,印度一听,特别高兴,回去准备第三次。
第三次申请
俄罗斯同意,英国同意,中国同意,法国同意,美国不同意。
印度找到美国,美国说,我是支持你入场的,估计是我们投票员不小心按错按钮了,印度一听,特别高兴,回去准备第四次。
第四次申请
美国同意,俄罗斯同意,英国同意,中国同意,法国不同意。
印度找到法国,法国说,我是支持你入常的,估计是我们投票员不小心按错按钮了,印度一听,特别高兴,回去准备第五次。
第五次申请
美国同意,法国同意,英国同意,中国同意,俄罗斯不同意。
印度找到俄罗斯,俄罗斯说,我是支持你入常的,估计是我们投票员不小心按错按钮了,印度一听,特别高兴,回去准备第六次。
印度心想好:第六次应该没问题了。
第六次申请
美国同意,法国同意,英国同意,中国同意,俄罗斯同意。
印度举国欢庆,那叫一个开心。
美国紧急叫来了投票员,问:“咋回事”?投票员说:“总统先生,你不是给印度说你支持它入常的吗”。总统狠狠地抽了投票员二个耳光:“你tmd傻逼啊”。投票员捂着脸,一脸委屈。
很快,美国的投票机构宣布投票器坏了,第六次投票无效,需要重新投票。
第六次申请,重新投票法国同意,英国同意,中国同意,俄罗斯同意,美国不同意。
印度再次哭着找到美国,美国总统:哎,阿三啊,我是支持你入常的,我们投票员没看清选项,下次下次啊!再来“仔细”推敲邹澜的用词。这次政策司司长邹澜用的词是“鼓励和支持”,注意是鼓励,不是必须;是支持,不是要求。我不知道在这样的“鼓励下”,有多少商业银行会“响应”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虽然我自己没有高于4.2%的存量房利率,但谁不希望辛苦的老百姓能过得轻松一些,但这次,我还是觉得短期内改善的希望不大,存量房利率的下降依旧是一个“漫长”、“博弈”、“痛苦”的过程。我不愿意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摩我们的“商业银行”的行为,但我们也不能低估人性对“奖金”的渴望以及企业对“利润”的嗜血。到了今天,存量的房利率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更不是“政策层面”的问题,而是“态度”方面的问题。我甚至在想:是不是只有到了“政治层面”,存量房利率才能降呢?我很希望我讲的笑话只是一个笑话。我把话放这!如果未来1个月内,不,3个月!如果3个月内有商业银行大规模的响应邹澜的“鼓励”,楼八扛着“银行万岁”的大旗,裸奔CBD,再加直播……希望我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