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首、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来源:中国知网 原创稿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讨伐吴国失败后退兵至白帝城。在这之后,刘备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自此之后尽心辅佐刘禅,甚至在北伐前还留下了《出师表》,字里行间都是对后主的嘱咐和寄托。刘禅凭着不到千字的表文,苦撑国家近三十年。
清朝的咸丰皇帝在去世前也效仿刘备,将六岁的太子托付给八位大臣,希望他们将小皇帝辅佐成明君。
但是这八位大臣并没有按照咸丰的计划走,在他去世不久后便先后被一个弱女子扳倒,踢出了清朝政治舞台。
这八位大臣为什么斗不过一个女子,这其中有何缘由?
兵临城下,逃亡承德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咸丰皇帝在1846年即位,那时中国内忧外患,百姓怨声载道。
为了巩固局面,咸丰皇帝每天忙于朝政,废寝忘食。他任人以贤,颁布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举措。
为了挽回民心、重建清朝的统治威信,他还下旨处死了当时签订《南京条约》的大臣,如耆英等人。
即便当时清王朝尚未落魄,但是落后的武器和愚昧的思想远远比不上已经进行完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
所以,咸丰皇帝再如何勤于政事,他也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也阻挡不了外国侵略者的脚步。
在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当时英法两国从广东宣战,一路北上,势不可挡。
当时清政府并没有把这次战役放在心上,他们自认为世界上不会有国家会比得上清朝。
这种“夜郎自大”的思想导致他们一心将兵力集中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上,给了英法可乘之机。
1860年,天津沦陷,眼看列强就要进军北京。
咸丰皇帝听取了大臣的建议,留下恭亲王奕䜣和外国谈判,他携女眷逃往承德的热河行宫。
弥留之际,遗憾托孤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看到被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后,运走殿内宝物,带不走就毁掉。
他们走之前,放火烧了宫殿。据说大火烧了几天几夜才停息,无数文物毁于一旦。
奕䜣看到满目疮痍的国家,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虽然是亲王,但是他的权力几乎被咸丰架空。此时咸丰帝将他留在北京议和,无疑已经弃他于不顾,不念及亲情。
这为后来奕䜣记恨咸丰,与慈禧合作埋下了伏笔。
奕䜣面对列强的无理要求,只能一拖再拖。
咸丰帝此时虽然人在热河行宫,但是他时刻关注北京的消息。得知奕䜣迟迟不肯签字,他下旨要求奕䜣答应列强的要求,其他事情从长计议。
奕䜣无奈之下只得签订又一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咸丰帝在那时身体已经力不从心,时不时传出病危的消息。他身边的近臣尽心辅佐,建议皇帝尽早立储。
肃顺等人建议咸丰皇帝,为了防止皇子生母懿贵妃日后专权,可以下旨处死懿贵妃,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做法。咸丰帝于心不忍,此事便不了了之。
可谁承想,此事传到了懿贵妃的耳朵里,她开始仇视肃顺等几位大臣。
奕䜣想要探望,更是被肃顺等人极力阻拦,他与这些大臣从此有了隔阂。
就这样,这些大臣与懿贵妃和奕䜣都“结下了梁子”。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
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咸丰皇帝的长子载淳年仅六岁,这般孩童又如何能继承大统?
他在弥留之际将其立为太子,并任命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载垣、端华、景寿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即后来的顾命八大臣,要求他们尽心辅佐年幼的皇帝,直到其能自主掌权。
同时为了避免这八人专政,抢夺江山,咸丰皇帝还分别授予皇后和太子“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圣旨需要印有这两枚印章才有效力。不过考虑太子年纪尚小,他的印章由生母懿贵妃暂时保管。
这样一来,外戚和权臣相互制衡,只待载淳羽翼丰满之际,便是江山重振之时。
可惜令咸丰皇帝想不到的是,在他死后不久,他所器重的八位大臣被懿贵妃一网打尽。
辛酉政变,风起云涌载淳即位后,封西宫和东宫两位太后即慈安太后和自己的生母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当时二十五岁,她不安于作一宫太后,妄想效仿吕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但是那八位大臣以“祖法无此例”为由,回绝了慈禧的无理请求。
当时慈安太后并不想卷入纷争,只想安静的过自己的生活。
但是在慈禧的软磨硬泡之下便听取了慈禧的建议,将“御赏”印章交给慈禧。
慈禧在奕䜣前来吊唁咸丰帝时,与奕䜣商量夺权事宜。
奕䜣原本就对咸丰帝托孤的人中没有自己而颇感愤慨,加之之前的事情他也有诸多不满。
慈禧利用了奕䜣的心理,循循善诱,最后得到了奕䜣的同意。
在咸丰皇帝的寝宫要回京时,慈禧借女眷不方便同行的理由,与大部队分开了。
她一路抄近道,比其他人早到京四天。在这几天中,她与奕䜣密谋夺权事宜,安排自己的人手,把控京城的军权。
慈禧与奕䜣做的这些事情,那八位大臣毫不知情。
他们认为一个没有实权的王爷,一个弱女子,也撼动不了他们几人辅政大臣的地位。
殊不知,正是他们的掉以轻心,使得他们跟随咸丰皇帝的灵柩回京时,等待他们的是灭顶之灾。
1861年10月3日,一行人终于抵达京城。
三日后,八大臣先后被抓铺。其中三位核心人物载垣、端华被赐自尽,肃顺在密云被捕后处以斩刑,其余人被革职。
肃顺不服慈禧等人的决定,他在菜市口破口大骂,拒不下跪,不服从处刑。最终,他被刽子手砍碎双膝,斩首于闹市之中。
咸丰皇帝留下的人被慈禧一网打尽,西宫两位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亲王奕䜣议政。
结语原本是权势滔天的辅政大臣,没有想到却被年仅25岁的后宫女子设计谋害。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太过轻敌。这个致命错误导致慈禧等人把持朝政,国家混乱不堪。
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处处打压奕䜣,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专政时期,清王朝也走向下坡路,难以恢复往日的生机。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清咸丰帝遗诏中的政治遗愿解析》——李华伟.兰台世界. 2014(27)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MTbc36RhFpTssHaGYAqV4PuN9yR_B53J9MPOo1idkfLgRR-roOJ7TWFPxSNHjKILCsTA26o3kpq_x8EfvgPzQklyfShctpl6uCQSdZ4q-ho70u4u1m7fk3ZkRAIKND-xrIBUkhRZMLY=&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八大顾命大臣没有一个是实际掌握军权的,还斗个锤子。但凡有一个实际掌握军权的,慈禧都无法顺利拿下八大顾命大臣,这八大顾命大臣也是傻到底,个个为了表忠心天天围着咸丰的棺材转,怎么也得派两人先回京稳定形势,控制好局面打好前站,明摆着还有咸丰的唯一一个亲兄弟在北京经营多年,新登基的皇帝不但才五岁,还是在外地仓促登基的,就冲这个也得防着啊。
辛酉政变基本是慈禧一人操盘,她面对八大臣,代表的是皇权,她下死手顾虑少,决策快,八大臣顾及多,不敢下死手,否则就是造反,政治上天生有缺陷,而且人多,决策慢,八大臣失败是定局
八大臣不应该管皇帝家的事,人家是一家子。错误是奕訢,他应该把慈禧拿下,甚至把同治废了,自己上位。他机会比朱棣强好多。
立个屁储那时的清朝有和没有没什么区别了
慈禧这个人她还真的是当机立断、杀伐果断啊。
慈禧这老妖婆害我中华不浅,千年万年也无法淡化她的罪恶!罪恶滔天,与贾南风并列!
托孤的八大臣犹如寡断,不知道如何掌握兵权,实际上都是书呆子,输在心狠手辣的妇人也是情理之中!
女人不狠,江山不稳
端华 肃顺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恭亲王是差半步当上皇帝的人!慈禧拉住了恭亲王等于拉住了大清大清的半边天
这八个人跟废物差不多!看看人家之前的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鄂必隆,辅政大臣没兵权,玩个锤子
慈禧心狠手辣,精于权术。
九门提督,步军统领衙门,领侍卫内大臣,丰台大营,锐健营!必须要拿在手里!不然就是扯淡
鬼子六有才却无远见无魄力。
恭亲王他是想的太美了。
慈禧的智力堪比李唐的武则天,大俄的叶卡捷琳娜。但她的能力没能中兴满清,要不然中国的第2位女皇就会诞生了。[得瑟][呲牙笑][笑着哭][鼓掌][点赞]
咸丰能瞑目吗
这个臭男人就是千古罪人!
怎么斗?别忘了,清朝是满族,人家皇帝和皇后实力差不多是对等的,就像隋唐时期一样,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人家一个是弘农杨氏,一个是独孤氏,都是超级世家。而唐朝,武则天和李治,一个背靠王朝正统和陇西李氏,一个背后站着弘农杨氏和南方汉人世家集团[得瑟]而清朝皇后人家基本一个大家族,你皇帝如果没掌握八旗,甚至没法抗衡,而且人家慈禧还代表人家皇家利益[得瑟]更加没法斗
文中没提最关键最有权势的一个人慈安,其实慈禧当时就一小跟班,最心黑手狠的是慈安,慈禧当时没那么大话语权。
慈禧秘密生活[呲牙笑]
杀八大顾命大臣的罪名是什么?
难道老六的梗就是从这儿来的?
慈安是被慈禧毒死的
咸丰1850年继位,咸丰是1831年生,1861年去世,先回去补习一下历史再来做自媒体吧,不要出来丢人现眼了
以史为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