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道德经》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浩潜评星座 2024-09-28 15:14:47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⑩,是谓惚恍⑪。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⑫,以御今之有⑬。能知古始⑭,是谓道纪⑮。

[译文]

看它却看不见,这叫做无形;听它却听不到,这叫做无声;摸它却摸不着,这叫做无体。这三种特性是不可深究的,它们是浑然一体的。它的特性是,既不在高处留下踪迹,也不在低处隐藏其形体,它绵绵不绝而不可名状,最终回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种无形的状态,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随着它,看不见它的后尾。恪守自古以来的道理,可以驾驭当今现实的存在。能够了解宇宙的起始,这就叫做道的规律。

[注释]

①夷:指平坦,无高低起伏,引申为看不见。《说文》:“平也。”

②希:指稀少,引申为听不到。《广雅》:“少也。”

③微:指隐秘的行动,引申为摸不着。《说文》:“隐行也。”

④诘:《说文》:“谏也。”引申为深究、追问。

⑤一:《古代汉语词典》:“指代道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状态。”

⑥徼:《说文》:“循也。”引申为沿着边沿。

⑦昧:《说文》:“目不明也。”指昏暗不明。

⑧绳绳:《说文》:“索也。”绳绳形容连绵不绝。

⑨无物:指无形无象的状态。

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德经》中老子对“道”的描述,意指“道”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象的形象,是一种超越了具体形态的存在。

⑪古之道:指的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道,即最古老的原始道路或原则。它代表着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普遍法则,是宇宙万物运行和变化的根本规律。老子认为,要理解和掌握现实世界,就要把握这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道”,用它来指导和驾驭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

⑫惚恍:《说文》:“惚,心绪烦乱也。”恍,同“惚”,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⑬有:《古代汉语词典》:“有,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⑭古始:指宇宙的起始或“道”的起源。它代表了一切存在的最初状态,是时间和空间的起点,也是万物生成的根源。老子提倡通过领悟“古始”来认识到“道”的规律,即通过理解宇宙的本源和“道”的初始状态,来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⑮纪:《说文》:“丝别也。”引申为规律、准则。

[评析]

老子在这一章中通过对无形、无声、无体的描述,阐述了道的玄妙和不可捉摸的特性。他提倡通过遵循古代的道理来驾驭现实世界,强调了对宇宙起始和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尊重。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它无形无象,却又无所不在,无所不包。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认识世界时,不仅要关注事物的表象,更要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也是基于对道的这种理解,认为最好的治理方式是顺应自然规律,不进行过度的干预和控制。这种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军事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阅读:12

浩潜评星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