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已被猫眼、淘票票包圆

犀牛娱乐官方 2024-07-07 22:04:00

犀牛娱乐原创

文|南如珉 编辑|朴芳

2024年的上海电影节刚刚过去,距离2014年已经过去整整10年了。

为何提及2014年,行业大佬于冬却在上海电影节提出了非常惊人的论调:未来电影公司都是为BAT打工!当年也正值行业最好的时刻,电影市场在稳步提升,互联网才刚刚延伸至影视行业。那时根本没有人在意互联网对于传统影视行业的冲击。如今10年已过,可谓一语成谶!

猫眼、淘票票的崛起之路

时间回到2014年,博纳老总于冬的这句著名的“未来电影公司都是为BAT打工”其实更多被当成一种玩笑,几乎没有人会相信。当时正是传统影视公司的天下,华谊兄弟、光线、博纳,包括当年的乐视、小马奔腾等等,都处在巅峰状态,中国电影市场正以每年20-30%的步伐大步向前。而2014年的猫眼,仅仅是依附于美团下面的一个线上购票窗口。

互联网公司真正开始作用到影视行业,其实要从2014年《心花路放》开启,猫眼不再是简单的以票补的方式参与到电影当中,而是首次以发行者的身份进入到电影,这也算是中国电影发行从线下到线上的标志性事件了。要知道此刻的乐视、光线等传统发行大厂,还在不断扩员,打造人海战术。

随后的日子,互联网公司先是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厮杀,是猫眼、淘票票、糯米以及微影四大天王的烧钱对决,当然还有格瓦拉这种传统的线上购票平台。最终的对决以糯米烧不动钱退出、猫眼跟微影合并而告终,最终形成了猫眼跟淘票票的双雄格局。

其实当时两大平台仅仅是线上购票而已,传统影视公司根本没有受到威胁,于冬的“未来电影公司都是为BAT打工”依然没几个人当真,毕竟影视行业的核心在于内容,内容的核心在于人才,在于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这些具体工种,这些是猫眼、淘票票等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温水煮青蛙的效应慢慢起来了,大家会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现场购票、影院会员卡机制几乎形同虚设,猫眼、淘票票的购票占比越来越高,相应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高,两大平台开始参与发行、指挥发行,甚至控制发行。

再往后,随着观众普遍在线上购票,猫眼、淘票票打分机制影响力越发明显,不论是行业内还是观众,都开始重视猫眼、淘票票的分数,根据分数做出电影的选择。时间来到这,大家才恍然大悟,所谓传统的发行,不论是人海战术,还是红包排片战术,都已经彻底被两大平台给“降维打击”掉了。

当你拥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就完全可以改变游戏规则,在架空了传统发行之后,猫眼、淘票票的行业地位陡增。基于此,几乎所有的大片都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猫眼、淘票票根本不需要传统意义的核心(导演、演员、编剧等),因为只要牢牢掌握发行,它们可以直接吃现成的,甚至可以自行筛选优质的项目。

此刻,于冬的“未来电影公司都是为BAT打工”预言已经彻底实现了,几乎所有的头部大片,最终的发行出口只剩下了猫眼和淘票票。基于发行优势,猫眼、淘票票开始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资源,比如寻求影片投资份额、主控项目,进入了全产业链模式。时间一长,行业那些传统影视公司都在落寞,只剩下了猫眼、淘票票两大巨头。

中小电影如何应对

如今的猫眼、淘票票,正如当年的华谊、光线、博纳等大公司,而且地位只会更高。对资源的获取、优质项目的占比都是出奇的高。这种此消彼长,让很多传统影视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无力承担。

从电影项目的角度来看,头部大片一定会首选猫眼、淘票票,或者两家都有。中大体量的项目同样如此,会主动投靠两家公司。

随着猫眼、淘票票在发行端的权重不断提升,过去的很多游戏规则都已经改变,因此对于腰部公司来说,对于中小体量电影来说,它们能做的基本就是想办法让两大平台相中,为两家订制,游戏规则变成了B TO B,而不再是面向观众。

(部分暑期档影片)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猫眼、淘票票的参与度是极高的,尤其是重要的档期节点,几乎做到了100%覆盖,甚至一个档期参与多部。从今年暑期档情况来看,完全是被猫眼、淘票票(阿里)覆盖,只有极少数没有它们的身影,这便是当今电影市场的写照。

当然,这个行业的核心终究还是内容,不论是大片还是中小片,最为核心的依然是自己的品质好不好,一旦拥有了足够的内容优势,永远都会立于不败之地。在猫眼、淘票票强势之下,只能不断磨炼自己的内功,倒逼内容端崛起,反向让两大巨头主动拥抱,才是行业最终的方向。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猫眼、淘票票的强势并非坏事,能够让资源更加聚焦,有更高概率做出好的内容,同时也加速淘汰劣质的内容、平庸的公司。猫眼、淘票票只会在背后做好加持工作,给好内容做好放大,毕竟于当下来讲,内容永远还是第一位。

0 阅读:42

犀牛娱乐官方

简介:资深财经记者行业人士共同创建,聚焦娱乐产业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