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船王卢作孚40天抢运10万人150万吨物品,毛主席:牢记恩人

森阳聊历史 2023-01-14 01:02:01

文:倾城

“中国的长江,中国船只没有话语权,坐自己国家的船,国人只能睡甲板,吃烂菜叶,简直是奇耻大辱……”

1914年,他才21岁,只身到大上海去闯荡,坐在轮船上,心情随着江水澎湃着。

然而,他的激动转瞬即逝。一件件耻辱之事痛彻心扉。

他乘坐的“蜀通“轮,是中国轮船。可是,在这艘中国船上,中国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老百姓连座位都没有,只能自己携带行李,在甲板上打地铺;吃食里尽是烂菜叶子,让人作呕……

再放眼长江,都是插着外国国旗的轮船,中国轮船只是零星可见。

中国人在中国船上,得不到一席之地;中国船在中国的江面上,没有一丝话语权!

他愤怒了,发誓争回航运权,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地坐自己的船。

十年后,风云激荡,他成立轮船公司,又以气吞山河之势,收复了川江航运权,成为一代“船王“。

国家危难之际,他奋勇挺身,以一己之力,保住了民族工业最后的命脉。

他就是卢作孚。

卢作孚

1925年,中国内忧外患,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卢作孚做出一个让所有人为之震惊的决定:辞职创业。

之前,卢作孚一直从事和教育相关的稳定工作,创业对他来说,就是从零开始。

放着好端端的饭碗,这又是何苦呢?

其实,卢作孚心中早有打算,干什么,怎么干,他早就一码一码,归放得整整齐齐。

众所周知,要发展企业,前提是必须有便利的交通做保障。

纵观中国当时的交通网,陆运和空运都不发达,若要进军这两个领域开创先河,没有相当的背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简直是做白日梦。

但是,水路就不一样了,有现成的水道和码头可利用,并且大多工厂也都建设在沿江两岸,有很多生意可揽。发展水运投资不是很大,对于一个行业小白来说,就算失败了,风险也是可以承担的。

卢作孚经过一番追本溯源,极其看好水路的前景,他肯定道:“发展内河航运是个不错的选择。”

谁能料到,卢作孚心中积攒多年的星星之火,竟被此刻的想法倏地一下点燃了。

发展航运和争回航运权,两个声音,相隔十年,在此刻骤然碰撞,随后便统一成一个有力的呼喊:“发展航运!”

长江航运

卢作孚当即拍板敲定创业方向,开辟一条从老家合川到重庆的航线。

创业需要启动资金,可卢作孚身无分文,但他敢想敢干,在他看来,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1925年8月,卢作孚快马加鞭,回到家乡,向亲朋好友筹钱。

结果,卢作孚磨破嘴皮,只凑到八千元。

他一不做二不休,拿着这笔“打江山”的资本,立马启程前往上海去买船。

买船可不像买衣服那么简单,只要物美价廉,看好了就直接拿货走人。买船,除了要考虑性价比外,还要考虑船的吃水深度。

为买到合适的船,卢作孚货比多家,两个月来,一直穿梭于各个船厂间,进行仔细研究对此。他最终决定,先造一艘排水量70吨的小船,等起步后,再慢慢扩大规模。

卢作孚相信,总有一天,一艘小船会发展成多艘小船,多艘小船会发展成大船,大船会发展成庞大的船队。

可这艘小船要价就3.5万元,足足超出预算四倍多。

正常情况下,如果货物的标价和心里价位相差甚远时,买货的人往往转身就走。

卢作孚不愧是卢作孚,他不按常理出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速联速删

他找到船厂老板,进行面对面交涉:“这艘船,我定了,先交三千元定金,等船造好后,一手交尾款,一手交船,绝不食言!”

这样一来,卢作孚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凑钱,同时,也不会耽误造船的时间,一举两得。

可是,卢作孚和老板相互并不熟悉,也没有中间人,老板对此有些犹豫。

但老板看卢作孚是个爽快人,也很有诚意,最终,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半年后,交船的期限到了,卢作孚对付了承诺,结清所有欠款。

新船取回来后,就是成立公司,投入运营了。可话说回来,成立公司,是要拿钱来说话的,没钱是块硬伤,卢作孚干脆将办公地点安置在了重庆药王庙前殿,给公司起名:民生。他创立公司的初衷,就是为民服务。

卢作孚与民生公司

民生公司成立时,卢作孚当众郑重地宣布:“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

旋即,全场掌声雷动,员工们都抑制不住激动,直接从椅子上跳到桌子上,其中一个员工兴奋地说:“跟着经理有肉吃!”

卢作孚纠正他的话:“我们为自己谋生的同时,还要做让群众信服的实事,用16个字总结就是,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

卢作孚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雄图大略。

这一刻,无疑将存入每个人的记忆。

而这,只是个开始,大动作还在后头。

接下来的每一天,卢作孚都在全力以赴投入“战斗”。他说,既然干了,就好好干。

从此,卢作孚一门心思沉浸在工作里,活脱脱的工作狂,他一旦工作起来,昼夜不分,通宵达旦加班。

卢作孚是民生的掌舵人,更是民生人的好榜样。他没有刻意要求员工加班,可是他不眠不休地工作,无形中激励了员工,他们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情绪高昂,工作积极。

百忙之中,卢作孚会间隙召集大伙一起开个小会,但从不搞“一言堂”,他更倾向员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速联速删

卢作孚清楚,一个初创公司,需要的是更多来自外界的声音,闭目塞听,只会导致止步不前。

因此,在民生公司,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卢作孚和员工坐在一起,讨论得眉飞色舞,时而低头记笔记,时而抬头认真听讲。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集思广益,一致认为,民生应该走创新之路。

外国轮船以拉货为主,载人只是顺道,对于着急的乘客,选择拉或是不拉,全凭他们的心情。沿江两岸的人们出行实在是不方便。

民生公司于无声处响惊雷,决定开创以拉人为主,带货为辅的新局面。从而,制定出一套本土化的管理模式。

模式制定是一回事,如何推进往往才决定着公司的前途命运。

为让员工更快地上手工作,卢作孚亲自上阵培训,以身示范,并督促现场演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速联速删

可总有一些员工,对于流程还是半生不熟,卢作孚干脆豁出去,亲自出马“走流程”:

乘客上船时,他亲自接待,然后逐个安排好座位;起航后,他又一一查验船票;船在码头靠岸时,卢作孚又亲自上岸售票。

他叮嘱所有员工要谨记,顾客是上帝,绝对不能和乘客索要小费,服务好每一位乘客,是民生人份内的事。

同时,还要关心乘客的情绪,坐船时间久,人会感到无聊,一定要随时备上当天的报纸,以供乘客打发时间。

船上还有必不可少的一样,就是可口的饭菜。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绝对不能让乘客饿着肚子结束旅程,更何况,空腹造成晕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乘客从来没有被这样尊重和重视过,在民生的船上,却有种回家的感觉,倍感亲近。

卢作孚能“点兵布阵”,还能“冲锋陷阵”。

他经常乔装打扮成乘客,悄悄潜入船仓,以乘客的身份,换位感受,如果发现哪里体验感较差,就用小本子记下来,日后一一改正。

殊不知,在给货物把关时,卢作孚更疯狂。他亲自下河或者上船,参与抬运货物。结果,招致不认识他的员工对他指手画脚,但卢作孚并不生气,他反而觉得,民生的员工很敬业,也很专业。

很快,民生在卢作孚大刀阔斧地改革中,一次次升级,规模发展到三艘轮船。

“民生”号轮船

前面走得相对顺利,这时的步子就要迈得大一些了,是时候发展更大的规模了,卢作孚决定收购川江上的公司。

他吞并公司的战略布局,是先“吃”掉小公司,然后再按照先华后洋,先近后远的原则进行。

1930年,民生的机遇来了。福川公司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本,连燃料的投资都赚不回来。

卢作孚主动提出,如果福川愿意并入民生,无论船只好坏,一律作价收购,福川的所有债务都由民生来偿还,并且福川原经理可担任民生的董事。

利大于弊,福川马上同意并入民生。

长江上游很多负债累累的小公司,见民生作价收购,而且保证不让每个员工失业,也都同意加入民生。

1930年到1935年之间,民生共收购华轮28艘,外轮15艘,长江上游几十家轮船公司全被整合。

民生的实力日渐壮大,统一川江势不可挡。

可是,这引来了川江上几家实力较强的外国轮船公司眼热,他们企图毁掉民生这个对手,就耍阴招来打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速联速删

首先,他们打出价格战,故意放低船票价格。

上海运往重庆的棉纱,每包运费是25元,外轮直降到8元,和装卸工的工资一样高;

每一百斤药材,之前的运费是6元,他们降到2元,显然,这连燃料费都不够。

之后,为让民生迅速陷入“无客可拉”的境地,外轮公司不要脸到以“免费坐船”来抢客户。日本的日清公司放言,凡是从宜昌到重庆的乘客,不但不用买票坐船,还可以获得一把日本伞。

更加可恶的是,外国轮船丧心病狂地撞击民生轮船,让民生的轮船接二连三出事故。他们企图让乘客误以为,民生的轮船没有安全保障,而自动放弃乘坐;再者,如果民生的船一旦受损,民生公司自然元气大伤,定会加速破产。

外轮公司这些卑鄙的阴险操作,确实让民生陷入了困境。可他们的如意算盘终究是打错了,就在民生濒临破产之际,卢作孚力挽狂澜,又让民生起死回生。当然,这也要感谢那些爱国的中华儿女。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大地被民众抗日的潮水席卷,重庆一带民众反日呼声更是高涨,他们坚决抵制坐外国人的船,各界团体也呼吁,收回内河航运权,将外国船赶出中国。

这也是卢作孚一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一件事,此刻,他毫不犹豫地立即做出响应,为川江民众提供船只。

卢作孚在讲话

外国船,贴着脸免费让中国民众坐,中国民众都不坐,他们只坐民生的船。渐渐地,外国轮船没了生意,逐渐退出川江航运。

终于,卢作孚与民众齐心协力打败了统一川江的拦路虎,收回川江航运权。民生成为川江航运王者,卢作孚名震川江。

从此川江广大,任我逍游,真是快意恩仇。

然而,卢作孚的战争远远没有结束,中国人民的战争更没有结束。

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打响后,前线接连失利,武汉岌岌可危。淞沪会战时,集中到武汉的大批厂矿,命运堪忧,必须尽快撤离到重庆大后方。但是,武汉到重庆,交通不便,铁路未开通,公路又被炸毁,只能走川江水路。

然而,仅剩的一条水路,也让撤退面临重重困难。

川江上下游之间,船只吃水深浅差距很大。处于上游的宜昌到重庆河段,水急滩多,大船根本无法航行,从下游武汉来的人员和物资,必须在宜昌换乘吃水浅的船,才能继续前行。

宜昌成为必经的中转站后,武汉的男女老少就开始“蚂蚁搬家”似的,接二连三涌入宜昌。到1938年10月,宜昌已经积聚了三万多难民和九万多吨物资。

宜昌码头的货物和等待撤退的人员

城内空前拥挤,码头上人山人海,狭窄的街道几乎承受不了汹涌的人流,而要爆裂,就连房间里和房顶上也都挤满了人。

难民们乱吼乱叫,简直乱了套,秩序几乎无法维持,场面一度失控,售票处还不断发生骚乱,好多人为抢一张船票,而互相殴打致残。

船票如此紧张,简直比黄金都珍贵,有的人排半年队,出高于正常价几倍的钱,都买不到。

难民们买不到票,上不了船,还要遭受日军空袭,一不小心,命可能都会丢。

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交通部常务次长卢作孚,自告奋勇站出来主持大局。

卢作孚扛起压力,下令马上调配船只。

可惜,能调配的船,只有民生公司的22艘轮船和2艘外轮,以及2000多艘小木船,其余的都被凿沉江中,阻击敌人了。

可保留下来的这些船,大多运力小,航运速度慢,若要转运全部人员和物资,需要一年时间。

“我们的船不多,可麻雀肉也是肉,要合理利用每一艘船,必须让所有人员和物资成功撤退!”

卢作孚无数次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速联速删

他不眠不休地工作,终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凡事都有先来后到,为公平起见,所有人按照到达宜昌的先后顺序登记,然后再依次购票上船;

轮船公司绝对不能见机发国难财,公职人员乘船按半价计,货物的运费,只收平时的十分之一;

为增加运力,立马停售所有卧铺票,一律实行坐票制,将一人的卧铺,改成五人的坐票。

除此之外,对于几千名滞留在宜昌的难童,卢作孚还予以特别照顾,他下令:所有在宜昌码头启航的船只,必须免费附带至少50名儿童上船,否则,轮船不得在宜昌和重庆码头停靠。

一切准备就绪。

10月24日七点,卢作孚早已站在了码头,等待一个小时后,第一批人员和物资开赴重庆。

就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敌人的飞机在宜昌上空盘旋,对着码头开始狂轰滥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速联速删

“抢运提前!抢运提前……”伴随着隆隆的轰炸声,卢作孚大声呼喊着。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轮船冒着敌人的炮火,驶离码头,迈出了宜昌大撤退的第一步。

而这一刻,让卢作孚更加意识到,时间紧迫,他必须争分夺秒安排撤退。

可时间不等人。40天后,就是长江漫长的枯水期。这让转运工作,难上加难。

因为,枯水期一到,暗礁显露,船根本无法运行。

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还吃了没船的大亏,用40天时间完成所有转运工作,似乎不可能,但也不能坐以待毙。卢作孚奇思妙想,用“三段式”航行法,让不可能奇迹般变成了可能。

“三段式”顾名思义,就是将宜昌到重庆的路分为三段。宜昌到三斗坪为一段,三斗坪到万县一段,万县到重庆又是一段。

“三段式”航行路线图

然后,再将船按照吨位大小,对应分为大中小三个船队。

大吨位船队,走下游宜昌到三斗坪这段。他们负责将轻便、不重要的物资运送到奉节、巫山、巴东等码头,等以后有机会再另行转运;

中吨位船队装载不太重要的物资,从三斗坪运到万县;

小吨位船队吃水浅,只能走上游第三段,可装载最重要、最笨重的物资,直接抵达重庆。

以前,从宜昌到重庆来回要六天时间,现在每天都有船只在宜昌码头靠岸,大大节省了时间。

这样一来,船只运输更加忙碌,夜间装卸,白天航行。

卢作孚与川流不息的人员并肩作战成为常态,他每天坐镇宜昌指挥中心,伴随着彻夜不眠的灯火,亲自审阅每份电报。

时间转眼到了11月下旬。这时枯水期来临,船只不得不全部改为木船。

靠后撤退的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就是乘坐三条木船,沿江而上的。可是,到水位较浅的河段时,木船停止不前了。

所有人跳下船,背起绳索,拉了半个小时,船都没走得了一尺。

可他们依然拼命咬牙坚持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速联速删

一百多名“纤夫”同时喊着:“小伙子们,不怕苦,使劲拉,加油干!”脚下一步一步往前挪着。

就是在这挪一挪,喊一喊,然后再划一划中,所有人成功抵达重庆。

伴随着最后一批“纤夫”的口号声,宜昌大撤退也临近尾声,沿江两岸只剩下零星的废铁。

宜昌大撤退真的是空前绝后,抢运出来的机器设备,每月可造出30万枚手榴弹,7万枚迫击弹,6千枚飞机炸弹,20多万把十字镐。

同时,在这批物资的基础上,又陆续建立起来一批现代化钢铁厂、兵工厂等重工厂。

而这些正是后来抗战的中坚力量。

如果,当时九万多吨物资惨遭炸毁,或者不幸落入敌手,我们又该拿什么和敌人去较量呢?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幸好,卢作孚挺身而出,拯救了这一切。伟大领袖毛主席曾高度评价:“卢作孚是中国必须牢记的恩人!”

可惜,他59岁就自杀身亡了,没有亲眼看看祖国的繁荣富强。船王虽陨落,但船王的精神得到了永久的传承。

从宜昌码头登渡轮的人

卢作孚做什么都干干脆脆。

决定转行,当机立断去执行;

决定买船,雷厉风行下手;

决定收复川江航运,该出手时就出手……

卢作孚为什么如此有气魄?

他的气魄正是来自“中国心”。说一千道一万,他若没有一颗宏大的中国心,也就没有一代船王!

如果非要问,人为什么而活?

无可置否,卢作孚为实业救国而活。

那现代人又是为什么而活呢?

有人说,每个人每个阶段的追求都不一样,总体而言,无非就是这几样:

童年为答好卷子而活;

青年为挣好票子而活;

中年为养好孩子而活;

老年为健康身子而活。

一个人怎么活,没有定法,也没有对错和好坏之分,但如果一辈子只应付这些事,心中就会失去追求,最后只能磨平性子,每天在生活的琐碎中纠结,稍微受点打击,就觉得全世界都背叛了你,人生也就没了奔头。

而心中有追求的人,往往信念十足,在生活面前活得傲骨铮铮;在大磨大难前,没人扶时,也一样站得漂亮。

青年时代的卢作孚

卢作孚要是没有必胜的信念,怎会有宜昌大撤退载入史册!

记住一句话:只要信念不夸,自尊就不许我们低头,倔强就不许我们认输。

我们的祖辈,正是因为心中有信念,没有输给战火;我们的父辈,正是因为心中有信念,没有输给贫穷;相信和平时代的我们,定然也不会认输,更不会丢掉信念!

是的,信念这东西,从来不能丢。

.END.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0 阅读:5

森阳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