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后,国共两军连续爆发恶战,先是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围歼黄百韬第7兵团5个军12万人,经过连续10余日激战,最终将其全歼,但也付出4万9千人伤亡的惨重代价。然后黄维第12兵团4个军另1个快速纵队被中原野战军阻挡在宿县双堆集一带,由于中野兵力有限,最终在华东野战军支援下,才将其全歼,但也付出34000余人伤亡的代价。
我军各军区送来10万新兵
相对于国民党军中、后期,解放军的纵队和师(旅)的总数量基本无变化,但部队的实力却有较大增强。66天中,各军区共为前线升级补充了10万以上新兵。如华野所属两广纵队,战役前原有5513人,战役后统计的各类减员人数有2585人,但战役以来的增加人数则有3148人。这里面,增加的人数多为主力纵队调拨的解放区新兵,达2832人。截止1949年1月15日,该纵现有人数为6076人。
更厉害的是解放军的“即俘、即补、即教、即战”。快的话,上午才俘虏的国民党兵,下午就编进连队拿起枪战斗,这使部队在伤亡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强大的作战能力。华野4纵12师,在战役开始时共有7697人,战役中伤亡3830人,占原有总人数的50%,但战后,这个师则拥有10505人。
大批俘虏补充进我军
国民党军队越打越少,又无士兵可以补充,解放军却越打越多,淮海战役第一、第二阶段中俘虏的国民党军10余万人,犬多数都及时补入了解放军部队,成为除地方武装升级外的最主要的兵员补充途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兼副政委粟裕也说:“淮海战役开始,华野为36.9万人,战役过程中伤亡10.5万人,战役结束时达到55.1万人,这中间除整补了几个地方团外,补进的主要是解放战士。”
同样,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也补充了大量的俘虏兵,其麾下原本仅有12万部队,在淮海战役中却要负责围歼同样拥兵10余万的黄维第12兵团。黄维兵团以美械精锐“五大主力”中资历最老的第18军为骨干,下辖4个军都是嫡系中央军部队,这在国民党军多个野战兵团中也是不多见的;此外,还配属第4快速纵队,加强了坦克和重炮部队,火力十分强大。中原野战军在围歼黄维兵团过程中,战况十分惨烈,从1948年11月23日起,至12月15日止,历时23天,最后伤亡2万余人。
俘虏进入我军立即开始战斗
但由于当时配合作战的华野部队不要任何缴获、不要任何补充,将偌大的黄维兵团全部留给了中原野战军去补充,使得中原野战军迅速得到恢复,但所属不少部队中的俘虏比例都达到60%左右。以4纵10旅为例,该旅前身是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更早是红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历来以战斗作风硬朗顽强著称,属于实打实的主力旅。
该旅31团1营作为主攻营,开战后始终冲杀在前,全营499人,共伤亡418人,但战役结束时统计,全营却有500多人。究其原因,除了官兵们强烈的战斗意志,轻伤包扎后主动归队外,更多的就是依靠“即俘即补”的解放战士。这些刚刚俘虏来的蒋军士兵,进行短期的诉苦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后,立即参加1营投入了前线激战,不仅使得部队始终保持建制和满员;有些俘虏由于提高了思想,明白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调转枪口后反倒成了英勇战士,最后不少人还立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