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书法、篆刻创作新标杆!浙博藏甲骨400片首次全面出版!殷商代表性甲...

书艺飘香 2024-09-19 21:24:41
关注 ▲书艺公社▲ 与万千书坛精英,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甲骨文,中国最古老、最珍贵的文字,它记录3000年前殷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样信息,更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成熟汉字。

因此,每一片甲骨、每一个甲骨文字都意义非凡,不仅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展示了书法最早的艺术风采!

已出版的部分甲骨著录图书

自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始,经过多次发掘,存世总数约16万片以上。

经过100多年研究,甲骨著录文献已超过400种,成为甲骨研究的巨大资料库。

然而,如此众多的甲骨资料基本都是从文献整理角度出发,对甲骨丰富的艺术性关注较少,表现甚微。

如何出版兼具古文字、历史文献与书法造型艺术角度的甲骨资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更多研究者、艺术者希望看到的出版新模式。

由古文字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曹锦炎教授编著,浙江省博物馆和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编的《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打破传统模式,以100倍的放大微距高清呈现馆藏400余片、3000多字甲骨,将甲骨文字不同时期、不同贞人的字形特征、结构特点以及章法样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次,书法艺术性与学术性高度结合,通过首次公开的浙博藏甲骨,多维度展现珍贵的商代社会、历史,还原未曾看清或未曾看见的甲骨原貌!

甚至颠覆晚清以来对甲骨艺术性的许多认知!

自9月12日早鸟价销售政策公布起,限量188册典藏版已剩50套,学术版也余量有限,此图录不再加印,还在犹豫的读者朋友可先购买,再听我们细细讲述!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

浙江省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编

曹锦炎 编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9月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400余片、3000字浙博藏甲骨首次完整亮相

首次100倍实物高清放大

展现契刻、结构、章法多样艺术性

跨越273年,商代社会历史全面反映

填补古文字、历史文献多学科空白

10月6日起发货

特别典藏版,限量188册(仅余50套)

售价:680元

①主编曹锦炎教授签名钤印收藏证

②10张正反甲骨拓本仿真复制(210mm*285mm)

学术普惠版,限量488册(仅余200套)

售价:558元

特别版和普通版均限量发售哦。

9月21日晚8点,特别版下架~普通版余量有限~

01

400片、3000字、8组贞人集团,

殷商200余年甲骨

契刻形态、结体特征、章法变化

艺术高清微距完整展现

1933年,董作宾创立五期分法,但因将甲骨字体分类与商王世系断定混淆,逐渐显露出缺点。

董作宾提出的五期分法

1978年,李学勤提出“先分类后断代”的新方法,根据字体特征,如书体风格、字形结构、用字习惯等多方面信息,把甲骨划分为若干类,再根据每类甲骨卜辞内容所属王世,归纳其“称谓系统”,同商王世系比对后确定每类甲骨的存在年代。

这一方法使近百年的甲骨文断代研究逐渐清晰,也展现出殷商200余年甲骨书法面貌的变迁过程和多样化特征。

殷墟王卜辞与非王卜辞分类及各类所占年代表

引自《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

而“贞人”集团的发现成为甲骨断代工作的重要依据。

贞人,指贞卜命龟之人。凡是见于同版甲骨上的贞人,都是同时代的人,他们组成一个贞人集团,再以一位贞人名命为“X组”,便可以“因贞人以定时代”,成为甲骨文断代的理论基石。

而服务于某一个贞人集团的若干位“刻手”,通过相似的契刻手法和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代表性甲骨风格特征。因此我们通过不同“贞人”集团的分类,结合相对应的商王世系,便可清晰地看懂商王武丁到帝辛200多年甲骨的时代特征与书体发展演变规律。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中出现的贞人名字

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400余片甲骨,数量虽不是很多,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涵盖了从武丁到帝辛时期殷商完整的200余年,而且能够分辨的“贞人”也几乎覆盖目前已知所有组系,可以说是殷商甲骨代表性集中展示,表现出甲骨多元的艺术世界和历史面貌。

由于此次采用百倍微距镜头放大,我们可以从用刀、结构、字形等方面解密最真实的甲骨特征。

接下来我们就按“贞人”集团的分类,举例以说明,让大家可以看到前所未见的甲骨细节,重新认识甲骨的魅力!

学界的描述:商王武丁时期的师组卜辞,有肥笔和小字区分。肥笔类字形稍大,用笔肥圆流畅;小字类字形较小,用笔细且多用折笔。

小字微距解读一:浙博藏甲骨以小字类为主。字形大小错落有致,用笔清秀,头尖中间圆润,整体细劲有力。

小字微距解读二:字形方正,偶有斜笔错落,刻划深浅不一,与前一组小字相比,稍显呆板与稚拙。

· 宾组卜辞

学界的描述:武丁巅峰时期的作品,存世数量最多,书写最为端正,具有典型意义,后世“模仿”者众多。

微距解读风格特征差异明显,譬如:

一、整体以纵势为主,竖画铿锵有力,全篇入眼竖画都是支撑整个字的笔画,其他笔画相对短小,为辅助性用笔。

二、字体偏长、字势开张,笔画尖笔起、收明显,与后世悬针篆极为相似。结构上呈现出树杈状的造型特征。

三、字形方正且稍小,用笔收敛,但字势皆略朝同一方向倾斜。整篇单字之间间距均匀,排列纵势明显。

· 午组卜辞

学界的描述:殷墟出土的甲骨大部分是商王占卜的记录,即“王卜辞”,小部分是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大贵族的占卜记录,即“非王卜辞”。午组卜辞是武丁时期的“非王卜辞”。

微距解读:“未”“牢”二字字形偏长,字势收紧,笔画多为短笔衔接而成,结体和章法都呈伞状分布,另有小字穿插其间。

· 历组卜辞

学界的描述:属武丁晚期到祖庚早期,数量少,却呈现劲峭险峻与圆润流畅两种特征。

微距解读一:整体呈纵势,大小、错落有致,刻画成熟,时而率直、时而圆润,形成了曲直相参的用笔特征。

微距解读二:字形较大,呈纵势,笔道粗犷有力,直笔为主,契刻爽健,极具阳刚之美。

· 出组卜辞

学界的描述:属祖庚、祖甲时期,既与宾组有相似之处,亦有所区别。

微距解读一:与宾组相似,字形偏大,极具对称之美,尖笔起、收,但无宾组开张之势。

微距解读二:字形整体偏小,同样尖笔起、收,单字姿态秀美。观其空间则有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效果。

· 无名组卜辞

学界的描述:属廪辛、康丁时期。字体略带狭长,刻画纤细且用笔均匀。

微距解读一:字势略有倾斜,用笔较圆润,多个斜笔呈并行排列的效果,可猜测契刻的顺序或为同一个方向的笔画刻完再刻另一方向。

微距解读二:契刻较浅,折笔、尖笔居多,线条干净有力,布局随性就势的特征明显。

· 何组卜辞

学界的描述:属廪辛、康丁时期。字形偏长,刻画不均匀,笔势首尾尖而中部粗,极具特色。

微距解读:线条曲折蜿蜒,与其他组相比,线条略显粗壮,仍不失浑厚之美。

· 黄组卜辞

学界的描述:属商晚期帝乙、帝辛时期,字体单纯,最易辨识。

微距解读:结字单体紧凑,用笔中间圆两头尖特征尤为明显,整体章法呈现往一个方向倾斜的明显趋势。

在微距的镜头下,我们直观感受到200多年殷商时期“刻手”多样的契刻面貌。

即便是同一个“贞人”集团内部,其风格特征也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

此次,400片3000字甲骨,《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无一遗漏全部进行了放大,我们以上只是随手举例若干,更多细节等你把它带回家慢慢欣赏、细细研究!

当然,在400片甲骨中,你也可以看到文字从早期象形到晚期逐渐进入符号化的转变过程。

如,我们最熟悉的“王”字,武丁时期“王”字,形象地展示了斧头的样子;祖庚、祖甲时期,其上部又增加一画,这种写法一直延续到廪辛、康丁二世;帝乙、帝辛时期,“王”字趋于线条化,已经出现后世简化的“王”字。

无疑,《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的全新出版模式,将风格各异的甲骨书风与文字演变的过程,用最清晰的表达方式呈现世人眼前,这或将为古文字、书法篆刻、考古界带来更多的研究方向与取法的源泉。

02

颠覆晚清以来对甲骨的艺术认知

首次100倍高清放大

考古与艺术相结合

打造甲骨出版新模式

甲骨文自清末被发现以来,从“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到金石、篆刻、书法家丁佛言、丁辅之、容庚、商承祚,均可见甲骨文书法创作。他们或临写原文,或集字撰联,成为早期甲骨文书法的重要奠基人。

受条件所限,前辈大家们虽收藏整理过甲骨实物,但很难看到这些几毫米到一两厘米不等的甲骨文,被放大后其用笔、结构等各种丰富的细节变化,以及拓本上获得的信息,与实物被百倍放大后所带来的震撼感,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实物原大VS实物、拓本放大

前辈们的书写可以说已经非常有书卷气和金石感,但是以我们今天用艺术的标准去看待甲骨的创作,似乎还是有很多欠缺。正如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教授所说:

其实甲骨文书法给我们的概念不是写甲骨字,而是甲骨文作为一个艺术对象去表现它。如果是这样表现,那么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甲骨文字典只是一个依据,它真正的艺术表现应该是这样的东西,而不是把甲骨文写得整整齐齐,排在一起。

因此,这本书我觉得几乎可以颠覆目前为止我们对甲骨文的认知。能够让我们看到今后甲骨文创作实践可能关注的一些新的增长点,让我看到了今后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非常好的一种方向。

从王国维、罗振玉的传世墨宝中可见:一、他们并无采用甲骨随形就势、变化万千的章法效果;二、他们的结字基本平稳妥帖,并未如甲骨原貌中所变现出的肥瘦穿插、斜正相依、收放自如;三、他们的用笔更是以小篆或金文用笔书写甲骨,并未真正以甲骨契刻所带来或率真、或圆润、或短促、或绵柔的刀感来进行层次丰富的表现。

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

而当下,只注重表现字形,不注重表现神韵的状如算子的书写,或线质单调平庸,程式化的起行收笔,毫无笔画意趣的书写……都成为阻碍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不利因素。

与甲骨文书写相同,晚清以来的篆刻家也有取甲骨文入印者,如邓尔雅、简经纶,有意追摹甲骨的效果,在当时可谓推陈出新,卓有成效!

但与今天微距镜头下百倍放大相比,亦显得灵活生动不够,呆板单薄有之。

般若(邓尔雅)VS甲骨文中“般”“令”二字

物以有为于己(简经纶)VS甲骨文中“于”“已”二字

故而,《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在编辑之初,曹锦炎教授便希望在保留以往甲骨出版优秀传统基础上,所有实物正反面原大图、原大线稿图和部分原大拓本都必须完整展现,更重要的是要展现出甲骨对于书法、篆刻艺术领域的意义。正如曹锦炎教授所说:

在保持文物基本著录信息不缺失的情况下,让艺术创作者看到前所未有的甲骨细节,对于中国美院在古文字与书法结合这个课题上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据统计,从1903年第一本甲骨著录《铁云藏龟》开始,到1978年开始编撰的大型甲骨集成著作《甲骨文合集》,均以拓本的形式整理出版。

《铁云藏龟》(左)与《甲骨文合集》(右)

近年来,大量的公私藏甲骨通过图像采集与文字著录结合的方式整理出版,为甲骨研究提供了大量新见材料。然而,这些以文物资料为主的汇集依然着重于古文字和文献整理的角度,对于实物甲骨全篇百倍高清放大尚属首次!

以往出版甲骨图录图版内页(上)(左)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内页(右)

以至于在编辑过程中,书画社许多从事创作的同事们看了都直呼过瘾,仿佛打开了书法篆刻创作的新世界!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内页

通过新的出版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的文字面貌,提供比平面拓本更多的丰富信息,为更多喜爱甲骨文、研究古文字的小伙伴提供参照。

03

政治、军事、天文、地理、农业……

多角度还原商代历史发展,

为古文字、历史文献多学科填补空白

甲骨是迄今发现的商周时期最重要的文献,为殷商史研究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殷墟甲骨虽然数量不算多,然也不乏精品,其中所蕴含的古文字、历史文献材料不在少数。

如含有“巫曰”的卜辞,在已见著录的甲骨中仅二件。

如“周”“获羌”“大乙至丁祖九示”……内容皆为少见。

从内容看,甲骨刻辞真实地记录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祭祀、军事、田猎、农业、气象,以及吉凶、疾病等内容。

· 祭祀

以卜祭先公先王为主,祭祀对象有“岳”“河”“上甲”“大乙”“大甲”“祖丁”“祖辛”“祖乙”“报丙”“雝己”“羌甲”“戋甲”“小乙”等,祭祀方法有“尞”“烄”“卯”“岁”“祼”等。

· 军事

甲骨刻辞中有诸多方国,多记录商王对敌对的方国进行征伐。

· 田猎

商王好田猎,规模有大有小,或以享乐为主,或以练兵习武为主,有时还会记录兽名及数量。

· 农业

甲骨卜辞中还有卜问年成好坏,以求风调雨顺。

· 天气

天气影响生活的各各方面,卜问天气好坏在卜辞中也多有记载。

· 吉凶

每旬之末商王都要卜问下旬的吉凶祸福,甚至也会每天卜问。

· 疾病

生老病死虽然人生常态,但商王仍会卜问疾病能否痊愈等事宜。

除贞人外,出现的武丁时诸妇如“妇好”“妇妌”等,王室贵族如“子商”等,也有武丁时大将如“沚”“般”“雀”等;另外,尚有不少兆辞,如“大告”“小告”“二告”“大吉”“吉”“兹用”,等等。

商代社会的许多方面,在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中皆有一定程度反映,对我们研究商代历史,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04

王懿荣、刘鹗、郦承铨、陈伯衡、陈器成……百年收藏、著录流传有序

古文字专家曹锦炎教授时隔40载整理完善,科学分类、完整释读,古文字研究领域新成果

如此精彩且难得的甲骨新资料,我们不得不回头说一说它们的来历。

· 1949年—1986年,陆续入藏浙博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自1949年至1986年间陆续入藏完成,其来源主要分三种。

庚子事变,任清国子监祭酒之职的王懿荣死于国难,其所藏甲骨后归刘鹗。至1903年,刘鹗所藏甲骨已逾5000多片。1910年刘鹗流放死于新疆,所藏甲骨先后分散,其中归于郦承铨160片,归于吴振平93片,此两宗甲骨于1949年后捐赠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转拨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20世纪50年代入藏有陈伯衡捐赠的45片,陈器成捐赠的46片;以及黄宾虹旧藏若干片,黄宾虹逝世后由家属连同书画作品和文物等捐赠国家,由原华东地区文化局指定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还有少量征集收购品。

20世纪80年代,另有张天方旧藏甲骨16片,1966年其逝世后,由其家属连同其他文物图书捐赠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拨交浙江省博物馆,于1986年正式办理捐赠手续。1985年,陈器成女儿遵先父遗愿,又将原购于上海古玩市场的旧藏甲骨53片及部分瓷器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

这批馆藏甲骨,自1930年起陆续被著录,部分以拓本或释文形式出现。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流传、入藏、著录一览表

此次,400件甲骨首次以高清实物呈现,实为古文字界的一件幸事!

· 古文字专家曹锦炎教授时隔40载整理完善

1983年,供职于浙江省博物馆的曹锦炎教授对馆藏甲骨进行全面整理,除1985年入藏的陈器成旧藏甲骨53片外,全部作了临摹和释文,编成《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文》书稿,装订成册,即本书的原始初稿。

1983年,供职于浙江省博物馆的曹锦炎教授手写整理《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文》书稿

1990年,又将陈器成、张天方所藏进行整理,刊登于《文物》1990年第5期。

《浙江省博物馆新藏甲骨文字》,《文物》1990年第5期

时隔40年,曹锦炎教授重新整理、修改和补充、完善。全书按贞人分组归类,涉及的卜辞内容,按组别再作大致归类。图版分为六个部分:一、原大实物照片;二、摹本;三、释文单字对照;四、部分拓本;五、释文;六、实物照片局部100倍放大。

05

曹锦炎教授签名典藏版

限量188,仅余50套!

学术普惠版

限量488套,仅余200套!

特种纸印刷,180°全平摊

甲骨视觉盛宴,必入!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两个版本,预购期间极受欢迎,目前征订数量已过大半!

签名典藏版仅余50套,学术普惠版仅余200套不到!

典藏版为宋锦封面,无论送长辈、友朋,还是自己珍藏,都是不二选择。

典藏版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

浙江省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编

曹锦炎 编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9月

特别典藏版,限量188册

售价:680元

仅余50套

特别版和普通版均限量发售哦。

9月21日晚8点,特别版下架~普通版余量有限~

典藏版随书附赠

①曹锦炎教授签名钤印收藏证

②10张正反甲骨拓本仿真复制(210mm*285mm)

普通版为特种纸封面,方便临摹、学习。

学术普惠版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

浙江省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编

曹锦炎 编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9月

学术普惠版,限量488册

售价:558元

仅余200套

特别版和普通版均限量发售哦。

9月21日晚8点,特别版下架~普通版余量有限~

印刷上采用特种纸、350dpi超高印刷线数

最大限度展现甲骨之真、甲骨之美、甲骨之韵

装帧上采用裸背精装,可以180°平摊

首发限时、限量三天,不再加印!

喜欢就赶紧加入购物车吧!

《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

浙江省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编

曹锦炎 编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9月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400余片、3000字浙博藏甲骨首次完整亮相

首次100倍实物高清放大

展现契刻、结构、章法多样艺术性

跨越273年,商代社会历史全面反映

填补古文字、历史文献多学科空白

10月6日起发货

特别典藏版,限量188册(仅余50套)

售价:680元

①主编曹锦炎教授签名钤印收藏证

②10张正反甲骨拓本仿真复制(210mm*285mm)

学术普惠版,限量488册(仅余200套)

售价:558元

特别版和普通版均限量发售哦。

9月21日晚8点,特别版下架~普通版余量有限~

参考资料:

1.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2.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科学出版社,2007年。

3.《甲骨文特辑文丛》,《中国书法》2012年第6期。

4.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出版文献与古文字教程》,中西书局,2024年。

您也可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选购

0 阅读:0

书艺飘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