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越南人手中收回中建岛,50年后的中建岛又有怎样的变化?

悠游随心说 2024-10-18 09:58:39

中建岛:从荒芜到璀璨的南海明珠

在广袤无垠的南海深处,有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岛屿——中建岛。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无数英雄的热血与奉献,如今已从曾经的荒芜之地,华丽转身为一颗璀璨的南海明珠。

早在公元 42 年,东汉光武帝刘秀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南下,平息越南北部河内地区的叛乱。那时的越南是汉朝的边疆,马援率领由两千多艘楼船和二万多名战士组成的强大军队,沿海陆两路进发,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攻占河内,斩杀数千叛军,俘虏上万人,处决叛乱首领征氏姐妹,彻底平息了叛乱。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海南岛的儋州市、东方市和三亚市广泛流传,人们为纪念马援而建立了多座伏波庙。

二战期间及之后,中建岛的命运跌宕起伏。最初,它是一片荒芜之地,植被稀少,白色沙洲是其主要地形。1946 年,随着日本的撤退,中国派遣军舰接收了中建岛。然而,此后的岁月里,南越的入侵和中国在 1974 年的反击,让西沙群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975 年,守岛战士在中建岛上遭遇了严峻的生存挑战。风大沙多,帐篷都难以稳固。但机智勇敢的士兵们在岛的西侧发现了一艘搁浅的美国货轮——“杰克·J·彭德尔顿军士”号。

这艘在越南战争期间触礁后被遗弃的货轮,成为了守岛战士的临时住所。士兵们将日常用品和必需品搬到货轮上,使其成为了一个临时基地。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三年的时光。随后,岛上建设完成了三层楼高的营房和围墙,守岛战士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建岛的生活也逐渐走向正轨。

1979 年,中建岛迎来了首次真正的战斗考验。那年 2 月,中越边界冲突激烈,中建岛因其紧邻越南的地理位置,成为战略防御的前哨。陈伟文将军被任命为中建岛防卫的最高指挥官。

4 月 10 日清晨,越南第五军区派遣三艘武装船只,满载士兵和重火力,直奔中建岛。我方雷达士兵迅速发现了这一行动,陈伟文将军果断调动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当越南船只接近岛屿仅 2 公里处时,我方的警觉和准备发挥了巨大作用。陈伟文将军命令使用岛上的挖泥船、运输船和登陆艇进行反击。越军面对我方的迅速反应措手不及,犹豫片刻后选择撤退。我军利用登陆艇的速度优势,成功截停越军的撤退路线,士兵们无畏地登上敌船,迫使越军投降。这场战斗仅持续了一个小时,除了我方的警告射击,无一枪真正交火。这场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建岛守备队的士气,全体官兵获得集体二等功,陈伟文将军也被授予个人二等功。

1982 年,中建岛种下了第一棵椰子树。官兵们从大陆带来多种土壤和肥料,逐步改造岛上的环境。从东北的黑土到四川盆地的紫土,这片人造的土地逐渐展现出生机。

2002 年,岛上种植的椰子树终于结出了首个椰子,这不仅是一个农业成就,更是中建岛从荒芜到生机勃发的象征。如今,岛上的椰子树已成林,与其他热带植物一起,把这座曾经的荒岛变成了充满生气的绿洲。

如今的中建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拥有可供大型船只停泊的港池和军民两用的直升机场,设施完备,海水淡化厂、发电站、垃圾处理站一应俱全,甚至实现了 5G 网络覆盖。

岛上民用及军用建筑交错,活动板房点缀其中,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了全面满足。中建岛的绿地面积已扩展至 0.1 平方公里,通过大量填土和引进多种土质改造,种植了大片植被,形成了防风抗潮的绿色屏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

未来,中建岛的发展蓝图更加宏大。通过全岛土壤垫高和礁盘填海工程,中建岛的面积预计将达到 1.5 平方公里,甚至有望扩展至 4 平方公里,超越现有的永兴岛,成为西沙群岛面积最大的岛屿。

岛上的防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为保护中建南盆地的石油钻井平台 981 号,特设了 3 海里的禁入区,并装备了先进的反蛙人设备,有效阻挡了破坏企图,保障了能源开采的顺利进行。

中建岛,这座曾经荒芜的沙洲,如今已成为国家南海油气战略的重要一环,其价值与日俱增。它不仅是海防前哨,更是南海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见证着中国人民的勇敢与智慧,见证着国家的强大与繁荣。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建岛必将继续书写属于它的辉煌篇章,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和国防安全贡献更大的力量。

0 阅读:173

悠游随心说

简介:每天分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