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船、航海的视角看收音机

谈古论今收音机史 2023-10-07 06:13:00

文:收音机评论译介

最近,我在二读《富兰克林自传》,距离上一次读它已经过去大约八九年了。其实,很久以前,我就喜欢读名人传记,感觉名人必有过人之处,身上肯定很多闪光点和长处,学习他们的长处为我所用,或许是一种高效的成长方式。

我记得白岩松在他的自传中也说过,人生重要的就那么几步,走对了,事半功倍;走错了,可能事倍功半。看看名人传记,品一品他们是如何迈过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那几步的,这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我喜欢翻看名人传记。富兰克林作为近代杰出的外交家、科学家、政治家、作家、出版商、发明家、印刷商,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诱惑着我对他的自传一读再读。

一、富兰克林谈造船与航海

昨晚,在读到第三部分末了的时候,书中的一段文字深深吸引了我。这是在前文一大篇冗长的类似流水账的叙事之后的一段反思,富兰克林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有了一条好船做样板,新船就照葫芦画瓢,一成不变,事实证明恰恰事与愿违,新船慢得不是一般。据我了解,部分原因是对于货物装载、船具配置和驾驶方法上船员们意见分歧,各有各的一套办法。同时一条船,按一位船长的判断和命令装货,运行好,按另一位船长的判断和装货,运行则差。

另外,一条船的建造、装配下海、扬帆航行很难由同一个人完成,一个人制造船身,另一个人配备帆索,第三个人装货、驾驶。哪一个也无法知道另外两人的所有的想法和经验,所以就不能全面综合,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便是航海这样简单的操作,我也往往注意到指挥连续值班船员的官员的判断各不相同,尽管风力一样,把风帆调整得张扬还是服帖各有各的做法,所以似乎没有定规可循。”

鉴于这种千差万别、状况百出的情形,富兰克林还建议“不妨着手做一套试验,先确定最适合快速航行的船体形状;在确定桅杆的大小和最合适的安装位置;然后确定帆的形状和数量,以及它们随风而变的态势;最后确定无货的安置。这是一个实验的时代;准确无误地做那样一套综合性的实验,将会大有用处的”。

二、造船、航海与收音机

看到上面这些文字,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念头:这与收音机的制造、装配以及用户的把玩体验太相似了。

首先,富兰克林提到以好船做样板,然后新船照葫芦画瓢来建造。这好比收音机厂商先做了几台新品样机,经过复杂的调试,让它达到最佳状态,后续大批量生产的机器都以这些样机做样板,外形要一致,不能有瑕疵;性能更要看齐,不能参差不齐。

其次,船的建造是分工完成的,有人负责造船身,有人负责做帆索,但他们之间没有“全面综合”。这也是现代收音机制造流水线的真实写照啊!有的厂商负责制造零配件、有的厂商提供塑料机壳、有的厂商负责总装与最后的调试。不过,我们当代的“全面综合”能力要远好于富兰克林那个时代,这也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Shure无线电公司的生产线

再次,即便新船造得就跟样板船一模一样,但是如果驾船的人千差万别,船的性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发挥到几成功力都各有不同。考虑周全的,或许能将船的装载搭配合理,充分释放船的性能;经验欠缺的二把刀,可能胡搞一通,反而降低了新船的适航性能,让新船航行既不安全又非常缓慢。大家是否也有同感?同样一台收音机,放在经验老道的玩家手中,通常都有上佳的表现;放在新手或入门玩家的手中,轻则抱怨机器表现不佳,重则口吐芬芳埋汰厂家与设计师。

最后,要避免各种状况百出,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各个环节、各个流程都要反复尝试与检验,争取达成装载与适航的最佳状态,而且要形成“定规”,让后来者有迹可循。这不就是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的规定流程吗?每一个规范化流程的制定或出台都是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改进、实验、成功、秩序化,再实验等,尤其是安全生产领域,每一项安全定规的背后都有很多起血与泪的惨痛教训,都承载很多个悲惨的安全事故,不能说听者落泪,闻者伤心,那也是触目惊心,令人咋舌。

三、还有哪些新启示?

纵然造船、航海与收音机之间有着上述种种紧密联系,但更重要的是它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在我看来,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音机制造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表现上佳的工程样机珠玉在前,并不意味着后续批次的机器同样有整齐划一的性能与同等的表现。因为决定收音机最终性能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不同批次的元器件、不同的装配工人,他们造出来的收音机性能也有差异。

例如,早期的索尼SW55、SW77这两款精品收音机的电解电容就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这两个型号的收音机普遍存在电解电容漏液的问题,玩家不得不自己动手或者请维修师傅更换全套的电容,动手早了还好,顺利替换后还能保证性能在状态。如果晚了,漏液深度侵入电路板,神仙来了都难救,机器只能沦为被淘汰的残次品。

想必大家最近听说了苹果15手机在印度装配而导致良品率过低的新闻,这些印度产苹果手机普遍存在摄像头有灰尘,发热严重等问题,难以通过欧洲市场的质检,最后只能销往我国,找到一大批接盘侠。

美国1920年的收音机生产线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人。我国有完整的义务教育制度,有基础素质相对过硬的技术工人,再加上厂规的约束,规模化生产的良品率自然有很好的保障。所以,那些妄图通过越南、印度等国来平替我国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投机分子只能接受市场的毒打,厂房可以建起来,生产线可以搬过来,但最重要的员工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上来。

手机生产如此,收音机生产何尝不是如此。大家不妨看看不同品牌收音机拆机图片,有的收音机电路板上焊点饱满、圆润、光亮,有的则是一坨坨、一堆堆、七扭八歪;有的电路板洁净翠绿,有的则是污迹遍布,片片泛白。装配工人的素质高低尽收眼底。

由此可见,影响收音机性能的不确定因素真是太多了,你捧着一台收音机,我拿着一台一模一样的同型号产品,但它们的自身素质或许截然有别,这是在娘胎里带出来的,说不定流水生产线上的哪个工人溜号了、心情不佳了,消极怠工,随便应付,就生产出一台性能欠佳的产品。而我们还被蒙在鼓里美滋滋,误认为手中机器的表现与他人的机器同样出色,意不意外?可不可笑?

国产骄傲——德生S2000收音机

第二,使用者水平的高低有时直接影响收音机性能的发挥。我记得《绝代双娇》武侠小说里有一段关于燕南天大侠的描述,他随便捡起一把破破烂烂的兵器都能使出削铁如泥的效果。而普通人即便神兵在手,也好似舞动一根烧火棍,暴殄天物。

把玩收音机虽然没有这般天差地别,可是不同层次的使用者玩出来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异。一些用户不学习和了解广播信号传播的规律,不认真阅读收音机使用说明书,莽莽撞撞地开机就用。明明是自己操作失误,反而怪罪收音机性能差;明明没有在恰当的时间段来收听节目,反而吐槽收音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我只想说,宝宝心里苦啊,有苦说不出啊!

在过往的岁月中,很多人称赞索尼7600GR收音机的卓越接收性能,也有人埋怨它“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有甚着,感觉入手此机就是上当受骗了,实在是不过如此。这种两极化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使用者自身造成的,在于自己没有吃透、摸准,准确地拿捏住这款收音机。

第三,不同型号收音机的横向性能对比,看似荒诞,其实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正因为在生产制造端、使用端存在各种难以预料的自变量,实际上宣判了“横向对比”的死刑,但为什么还有像我一样的玩家乐此不疲地比来比去,非要争个高低呢?

一方面是玩家朴素情感的使然。我们都有一种自然冲动,企图通过对比来找到自己眼中最完美的收音机,所以比来比去,根本停不下来。另一方面,大品牌的收音机,以及近些年生产的DSP类的收音机产品一致性更好,让我们的有效对比最终落了地。

为什么会如此?首先,大品牌的收音机品控更好,从物料的采购到生产线的装配;从元器件的质量到员工素质,他们都力求做到整齐划一,把不可控的变量限制到最低,让最终产品都“千篇一律”。平日里,我们把千篇一律看作是贬义词,其实放在收音机产品控制上,这可是多少厂家或工程师梦寐以求的境界啊!

其次,简化了外围电路的DSP类收音机一致性远高于传统模拟电路收音机,为我们的有效对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感谢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个小小的DSP芯片尽可能地整合了多种功能,大大简化了收音机的外围电路设计,同时还确保了性能的高水准。大家可不能光看电路板上元器件数量的多少来判断机器是否减配,千万不能忽视DSP芯片的“大包大揽”。不然的话,初代占据好几个房间那么大的计算机肯定比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厉害了,但凡你接收过义务教育都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更为重要的是,DSP类收音机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中的调试与标调工作,把不稳定的人的因素尽可能地降到了最低,反过来确保了产品的高一致性,良好地控制了最终产品的个体差异,不会出现性能方面的参差不齐。

总而言之,造船、航海与收音机,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和物品,但背后有很多联系或相通之处,仔细品来,也感觉饶有兴趣。

以上就是我读《富兰克林自传》时的一点儿遐想,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评论!

我们一起把玩收音机,一起传播无线电知识!

0 阅读:6

谈古论今收音机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