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以为姑姑和姨妈一样亲,经历2件事后才明白两者的差距

眼眸很坚定 2024-04-09 00:56:07

文:眼眸的坚定

注:本故事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有句俗话:“真姑母,假舅母,半真半假是姨母。”

小时候奶奶经常在我耳边念叨这句话,问我是和姑姑亲,还是和姨妈亲?我年纪小,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觉得有吃有喝,她们都对我好就是亲。便对奶奶说:姑姑也疼我,姨妈也疼我,我和她们都亲。

奶奶就会笑着摇摇头,说道:“傻丫头,真姑母,假舅母,半真半假是姨母,还是姑姑更疼你啊。”

那时候不理解奶奶为什么这么说。对我而言,姑姑和姨妈都是我的亲人,为什么不能一样亲?后来经历了2件事,才明白现实和奶奶说的这句话相反。

我母亲有三个姊妹,她是老二,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母亲与大姨和小姨感情深厚。我外公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吃苦,年轻时为了赚钱,一个人拉着烧制的水缸走一天一夜去县城卖,卖不到钱就睡在路边,饿了就吃凉水泡大饼。因为大饼太硬了咬不动,用凉水泡一泡好下咽。

有时候一个星期才能卖完,外公赚到了钱自己一分都舍不得花,却给妈妈她们买一些好吃的,再走一天一夜的路回来。

母亲心思细腻,她看到外公手上和脚上厚厚的老茧,心疼地哭,劝外公不要这么辛苦,她什么好吃的都不要。

外公欣慰地摸摸母亲的头,说母亲心太软,他挣钱养家是应该的,不辛苦。

外公心里都装着孩子和家,没有顾惜自己的身体,在小姨5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

外公走后,身体瘦弱的外婆肩不能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家里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大姨是家里的老大,为了日子好过些,像男孩子一样干农活,做苦力挣钱。

夏天村里发大水,对别人而言是坏事,对母亲一家而言却是不幸中的好事,因为有些大鱼会顺着河水从上游下来,如果抓住几条,就能改善家里的伙食。

母亲心灵手巧,在家做好捕鱼的网子,大姨带着她们去河里捞鱼。小姨不会游泳,就提着一只水桶站在旁边给母亲和大姨加油打气。

母亲说,那时候日子很苦,但姊妹之间你心疼我,我护着你,也就不觉得苦了。

母亲和父亲是相亲认识的,父亲有两个妹妹,母亲很珍惜姊妹情谊,婚后对两个姑姑像对自己的姊妹一样好。父亲家里穷,奶奶上了年纪,眼睛花了,手也抖。

为了让姑姑体面出嫁,母亲问娘家借钱给姑姑们打的嫁妆,陪嫁的被子是母亲自己出钱扯的好被料,棉花是我们家地里种的,被子上的一针一线都是母亲亲自缝的。那时母亲要照顾我和弟弟,还要干活挣钱,为了缝被子,经常牺牲睡眠的时间。

母亲说,姑姑是父亲的妹妹,也就是她的妹妹,只要一家人好好的,她吃点亏,多付出点,没什么。

那会,姑姑也感激母亲,婚后回娘家,总会喊上我们家一起到奶奶家吃饭。姑姑家种了不少西瓜,吃完饭我们就坐在院子里边吃西瓜边聊天。冬天,我们家地里种了红薯,奶奶就把炉子提到院子里,一家人围着炉子吃烤红薯。

但是,在我十岁左右,能分清一些是非,听得出好赖话时,心里开始对姑姑有些疏远。

那年,班里许多同学都学会骑自行车了,但自行车不是家家都有,我看到别人骑自行车,羡慕地不行。那天周末,小姑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回娘家,我围着自行车转了一圈又一圈,兴奋地问小姑,她可以教我骑自行车吗?

我以为小姑会同意,小姑却板着脸说:不行,这是我新买的,你又不会骑,要是学的时候把车子磕到碰到了怎么办?你回家跟你爸妈说,让他们给你买辆新的,这样你就能天天骑了。

我低着头,底气不足道:爸妈说家里没钱,暂时不能买,姑姑,你就教教我嘛,我一定会小心点,不让车子摔倒。

小姑瞪了我一眼,生气道:这孩子,我说话你听不懂是吗?你要是摔坏了,赔得起吗?

小姑的语气很凶,我有些害怕,眼眶红红的。就在这时,母亲得知小姑来了,端着一盆早上从树上摘的洋槐花送来,让小姑蒸着吃。

母亲看到我情绪不好,问我怎么了,我还没开口,小姑抢着解释道:她要学骑自行车,让我教她,可我正在厨房烧水,忙着呢,她自己一个人骑我又不放心,就让她等一会,谁知她不乐意了,这不和我置气呢。

听完小姑的话,我不可置信地看着她。什么叫颠倒黑白,我第一次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午回家吃饭时,我把事情的经过说给母亲听,母亲说小姑可能说话比较直接,她不是那个意思,让我别往心里去。

那年暑假,我跟着母亲去外婆家。大姨知道我想学骑车,当时就把她骑回来的自行车送给了我,要自己坐车回去。

母亲不同意,大姨说:我家有两辆车子呢,我和你哥骑一辆就行,这辆就送给孩子吧,有了车子,你以后出门也方便。

大姨为了不让母亲愧疚,说这辆车子本来就有些旧了,放在家里也是闲着,能派上用场也是好事。

大姨不仅把车子送给我,还耐心教我骑自行车。我在镇上念初中,升初一那年,大姨自己花钱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送给我。大姨自己家里也不富裕,却在乎我的感受,真心对我好,我心里暖暖的。

我父母都是勤俭能吃苦的人,我十五岁那年,父母学了烙烧饼的手艺,在小镇上摆摊卖油茶烧饼,家里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大姑在老家盖房子时手里差一万多块钱,开口问母亲借。当时我们家房顶漏水,父母想攒钱把几间屋子重新整修一下,手里攒了一万多块钱,正准备找个时间动工呢。

大姑哭着说,盖房的地基已经打好了,她是实在没办法才向母亲开口,希望母亲先把钱借给她用,过段时间她一定还。

母亲心软,见大姑十分为难,就把钱借给大姑,自己出钱买了一层白色的塑料膜铺在房顶,用瓦砖压着,先撑一段时间。

虽然屋里不漏雨了,但是到了下雨天,雨水打在塑料膜上声音啪嗒啪嗒响,晚上夜深人静,声音太大,吵得我们都休息不好。

母亲劝我们再等等,然而这一等就是三年,房屋后面的墙开裂的厉害,父亲打算把房子扒了重新盖,但盖房子需要不少钱,母亲想把大姑之前借的钱要回来。

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母亲还是过意不去,去之前买了一箱牛奶一箱方便面,结果回来的时候空着手,钱也没带回来。大姑说她没有钱,暂时还不了。

父亲有些生气,大姑若是没钱,怎么买得起四轮机子呢?是真的没钱,还是不想还?

父亲亲自去了大姑家一趟,如果大姑没那么多,先给几千块也行,可大姑父却说,他没有问我们家借过钱。父亲懵了,当初借钱的时候只想着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没有找人见证,也没有让大姑打欠条。

大姑父抓住了这一点不肯还钱,父亲让大姑站出来说句话,大姑躲在一旁不吭声,不说借了也不说没借,父亲心里窝着火,吃不好睡不好,几天的功夫嘴上就起了好几个水泡。

可盖房子的事情不能再拖,母亲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姨妈家,大姨借给母亲三万,小姨要照顾两个孩子,小姨夫挣钱也不容易,母亲没有向小姨开口,小姨知道后,亲自送来一万,特地嘱咐母亲不要着急还,她家孩子还小,家里没啥用钱的地方。

母亲握着小姨送来的钱,转头对父亲说:同样都是亲人,这就是差距。这些年,我自问对你两个妹妹比对我自己的姊妹还好,可她们是怎么对我的?以后咱们几家就各过各的,别怪我疏远她们。

不知道大姑是心虚还是什么原因,之后再回娘家总是刻意躲着母亲,吃饭时也不喊我们过去了。

前几年,奶奶得了脑血栓,吃喝不能自理,母亲每天守在奶奶病床前照顾,大姑每个月来一趟,来的时候买一些面包、八宝粥等东西,到家坐一会就走。村里人问她怎么不多待一会,她说家里有事,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照顾病人是一项又累又苦的活,大姑是懒得伺候。

小姑比大姑更自私,奶奶没有病倒之前,她隔三岔五回娘家,奶奶杀鸡宰鱼招待她,临走时还给她带不少家里种的菜和腌的腊肉等吃食。自从奶奶需要人照顾了,小姑一年只来一趟,奶奶去世前,还在念叨小姑的名字,问小姑怎么这么久不来?

奶奶去世时,两个姑姑哭成了泪人,我看到这一幕只觉得讽刺。我外婆生病时,母亲姊妹三人都怕对方太辛苦,轮流伺候,有时候不到对方伺候的时间,就提前来接了。

可奶奶生病,两个姑姑是能躲就躲,没有人心疼母亲照顾奶奶有多累。

经过这两件事,我算是明白了,都说半真半假是姨母,实际上半真半假是姑母。真正遇到事 ,心疼自己的还是自己的亲姊妹。

3 阅读:360

眼眸很坚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