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障眼法”

包不具 2024-08-22 19:42:38

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1

富士康“回归”

“富士康回归”的声浪铺天盖地。

最近一段时间,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又开始大量招工了。有招工中介向媒体表示,目前富士康正在招“高价”工,其中小时工的时薪为26元,返费工在打卡90天后可获得7500元的返现奖励。

在媒体的报道中,富士康这次用工需求量很大,号称“5万人涌入富士康”。要求也很松,“基本上报名面试(的人)90%都可以过”。

招工排队的长龙并不是富士康带给郑州唯一的“礼物”。

时间回到2023年初,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曾在60多天时间里三访河南,并放下豪言:

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2023年4月,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揭牌仪式上,富士康更是宣布,将持续深耕河南,把郑州基地打造成富士康全球创新和产业布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标杆。

到了2024年,富士康与河南的关系进一步升温。7月,河南和富士康在郑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河南党政一把手都来了。

在活动上,富士康宣布,将在郑州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为富士康在大陆实施3+3战略提供产业资源和技术支持。信息显示,富士康在郑州的新事业总部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

一系列动作之下,人们惊呼:富士康还是要回归内地!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2

“撤退”的号角

“全球最大代工厂”,这是富士康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前些年,《财富》杂志评选出的2022年全球500强企业排名榜中,鸿海精密(富士康)排在第20位,年营业收入达到2146亿美元(约人民币1.5万亿元),远超阿里、华为,甚至超过了中国工商银行。

这份荣耀背后,光在中国大陆,富士康就建立了30多个科技工业园区,员工总数一度超过百万。

在这里边,最典型的就是郑州富士康。它是全球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生产了全世界近一半的iPhone新机。2020年,中国出口额百强企业,郑州富士康排在第一,出口总额为316亿美元,是华为终端出口总额的近一倍。

自2010年富士康正式落户郑州以来,其为河南带来了大量机会。

一是就业。早在2013年,富士康郑州园区员工已超过30万人,而且90%以上为河南籍员工。根据当地媒体报道,2023年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全园区人数稳定在20万人左右。

二是产业。借着富士康的势能,郑州逐步引来了中兴、创维、天宇、OPPO等3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真正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郑州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5300亿,是富士康来之前的35倍。

为了引来和留住富士康,郑州也给出了十足的诚意。数十亿美元的建厂补贴、投产前五年免企业税和增值税、富士康员工可以少交社保及其它费用……给补贴、给土地、给政策,甚至政府还亲自帮富士康招工。

但这种“甜蜜”没能一直延续。富士康很早就在筹谋外迁产能了。2017年,富士康决定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建工厂,预计要投资100亿美元;2018年,富士康宣布要在印度建苹果手机代工厂;此外,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地也成为了富士康的建厂目的地。

富士康的“撤退”是苹果供应链外迁的缩影。这几年,在大国博弈的影响下,苹果产业链试图摆脱对中国大陆的依赖,迁往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国家。

例如数据显示,从2019年以来,苹果通过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在越南的累计投资达到近400万亿越南盾(约160亿美元)。

再如从2023年开始,超过13%的全球iPhone在印度组装,而此前超过96%的全球iPhone都在中国大陆组装。根据摩根大通分析,到2025年苹果在印度生产的iPhone将占全球总产能的25%。

这种“外迁”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的手机出口量同比减少了15%。2024年一季度,河南的手机出口量更是同比下降61%。

受此影响,河南一季度的出口额大跌23%,直接被挤下了“中部外贸第一大省”的宝座。

正因此,人们才倍感好奇,铁了心要“撤退”的富士康,这是改主意了?

3

纠结的富士康

从明面上看,富士康这波“回归潮”至少有两个原因。

其一,iPhone 16产能需要。按照惯例,iPhone 16将在今年9月份面世。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在头部厂商排名中,苹果以13.7%的市场份额跌出了前五名。同期,华为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118.8%,市占率排第三。

压力山大的苹果,把厚望寄托在iPhone 16身上,自然不希望产能出现意外。在“苹果季”加大招工力度,对富士康来说并不出奇。

其二,印度制造受阻。印度确实承接了不少富士康的产能,但短期内印度制造还难担重任。一方面,印度工人水平有待提升,产品良品率不高,印度工厂组装的 iPhone15良品率仅有五成左右。另一方面,印度基础设施落后,此前“限电令”要求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一众工厂企业,必须减少30%的生产用电量。

还有备受诟病的营商环境。印度素有“外资坟场”的外号,美、英、德、日、韩的企业都曾被印度政府罚过,壳牌、诺基亚、IBM、沃尔玛、凯恩能源这些跨国大企业纷纷拜倒在三哥的铁锤下。华为、阿里、中兴、小米等中国企业,也曾在印度有过惨痛经历。

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富士康回来的真正目标,是布局新能源产业。

对苹果的依赖让富士康感到不安。要知道,富士康近50%的收入都来自苹果公司,苹果手机出货量一旦下滑,富士康的感受最为直接。况且过去数年,苹果也在想办法找到更多的富士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士康瞄上了造车。早在2021年,富士康先后与拜腾、吉利联合发布消息,又是提供资源,又是成立合资公司,跨界之心极为迫切。此前郭台铭生日,富士康更是一口气发布了三辆车。

其实更早的时候,2005年富士康就曾收购台湾安泰电业,正式涉足电瓶线、倒车雷达等车用电子产品制造。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扶摇直上,富士康自然不想错过这个大蛋糕。

在战略上,富士康正在从一家制造服务公司转变为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公司,目前发力的是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以及智能电动车三大平台。而资料显示,河南已经拥有郑州比亚迪等17个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加上长期合作建立的友好关系,富士康“加注”也在情理之中。

综合来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苹果产业链的外迁已成趋势,富士康的外迁也一样。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是资本的必然布局。

但同时,为了抓住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富士康又离不开中国内地,这里完备的产业链,这里庞大的市场,都让富士康无法割舍。

这种纠结的拉锯,可能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0 阅读:0

包不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