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让暑假像个暑假,让孩子像个孩子

樊稠说育儿 2024-07-18 03:34:33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释放压力的出口。

父母将假期的松弛感还给孩子,他们的内心才会长出力量,找到自己的热望和梦想。

作者 | 番茄妈

前几天,在楼下看到邻居妈妈带着孩子从外面回来。

小姑娘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级,看到陌生人总是怯生生地低下头来。

我跟小女孩搭话:

“放暑假了,你打算去哪玩啊?”

小女孩紧紧地靠着妈妈的胳膊不说话,眼神却偷偷瞟向妈妈,略带一丝期待。

她妈妈立马接过话:

“就她这成绩,我哪有心思带她出去玩啊?

暑假我给她报了2个兴趣班,还安排了奥数拓展训练,每天时间还不够她用的呢;

我昨天还买了七八本世界名著,够她看一暑假的了。”

小女孩眼睛里的光一下子黯淡了下来,默默地松开妈妈的手,低头跟在后面。

不由得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位妈妈晒出的假期计划表。

这份计划表特别详细,精确到了每个小时。

孩子从早晨七点半起床,到深夜十点钟入睡,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中间只被允许休息一次。

除了要学习语数外,这个孩子还要学编程、奥数、网球、小提琴……

整个漫长的假期,只让孩子休息三天,其余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谁能想到,这份计划表的执行者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

无独有偶,另一位妈妈也在网上晒出了为上小学的孩子安排的暑假计划表。

一天的行程密密麻麻的,别说孩子了,就连我都感到窒息。

暑假原本是让孩子好好放松休息的。

可谁能想到,如今的假期反而成了家长抓紧时间“弯道超车”的机会。

心理专家陈瑜曾在《不被理解的少年》中写过一个真实故事:

女孩蓁蓁在一所全国重点高中读书,还是文科重点班。

她从小就是个特别自律的孩子,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如果看到别人在学习,看书或者做题,而我没有,心里就会慌张。”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蓁蓁就开始做计划表,她会随身带一个本子,将自己的日程精确到每个小时。

她高中的学校暑期作业并不多,但同学们为了分数,会不由自主地“卷”起来。

那个暑假,蓁蓁每天早上4点就起来,学到晚上12点才睡。

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蓁蓁竟然甘之如饴——那是一种偷学的窃喜。

尽管如此,父母还是不满意,他们希望她不管是开学还是假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

只是绷紧的琴弦,终有一天会崩断。

到了高三上学期,蓁蓁的情绪越来越难以控制,压力上头时拿笔都在手抖。

最后,医院诊断结果为:重度焦虑和强迫症,有比较严重的躯体化表现,还伴有中度双相情感障碍。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有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

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得抑郁症的越来越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们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拿来学习,完全没有喘息的空间。

想起综艺《亲爱的小饭桌》中,那个假期做了376张考卷的小男孩徐敬凯。

孩子期末考了92分,妈妈觉得孩子没考好,便准备了大量考卷逼孩子完成。

一旦被发现偷懒,就要再多做一张试卷;一张试卷上的题目如果错了三道以上,也要再加一张。

短短一个寒假,徐敬凯共做了376张试卷,按照30天假期算,每天至少要做12张。

明明7岁的孩子,却极其内向、自卑、胆小。

连一句完整的自我介绍都说不出来,始终无法融入集体...

小小的脸庞上都是疲惫,完全看不到属于男孩子的阳光和朝气。

在当今愈发内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几乎没有童年,哪怕是漫长的假期,也要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

最后,费尽心思鸡出来的娃伤痕累累。

正如精神科医生徐凯文的那句长叹:

“你们用焦虑养出来的娃,都送到我这里了!”

还记得我们那代人的暑假吗?

那时的我们没有写不完的作业,更没有上不完的补课班,总有大把的时光去挥霍玩耍。

我们像泥猴一样爬上爬下,在树林里捉知了,在碾盘上摔泥巴。

男孩子喜欢在清澈的小溪中摸鱼,站在小溪边玩水,嬉闹,总是玩到一身泥巴才回家。

女孩子喜欢用柳条编织出花环,用狗尾巴草缠绕出戒指,一整天都不肯摘下。

大雨过后,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提起竹篓,一路欢歌,三两结伴地去稻田里摸田螺。

晚餐时,经过外婆的巧手加工,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爆炒田螺就出锅了。

晚饭过后,我们就躺在老屋门前的竹椅上乘凉,仲夏夜的星星总是亮晶晶,萤火虫在田野上空漫天飞舞。

最难忘的便是村口的露天电影,从《小兵张嘎》到《地道战》,大家总是看得热血沸腾,叽叽喳喳地就像欢快的小鸟。

那时候的暑假没有手机、电子游戏,孩子们却总是轻而易举地获得快乐。

想起一位退休校长曾说的一段话:

“其实过去的孩子压力也不小,但他们往往都有发泄的出口,去外面跑一圈,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什么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

而现在的孩子玩耍的空间被严重压缩,以至于负面情绪被无限放大,更容易脆弱。”

这也是为什么从前的孩子,哪怕被打被骂,也很少有心理问题。

因为他们一整个夏天获得的快乐与能量,足以冲淡太多学习的压力与焦躁。

是啊,我们应该把属于假期的快乐、自由、松弛还给孩子。

哪怕是短暂的逃离,片刻的宁静,孩子也能从中获得心灵的休憩,找回鲜活的自己。

一位博主讲述过自己教育儿子的真实经历。

他和妻子是典型的鸡娃父母,从小就对儿子要求特别严格。

哪怕放假也不许孩子看电视、不许看小说,不能用电脑打游戏...

结果初二那年,儿子患上了中度抑郁、伴有躁郁症,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严重的时候甚至想从楼上跳下去。

生死面前,慌了神的他们赶紧把孩子接回家,把对孩子的期待直接降为活着就好。

休学后那个暑假,他们决定放下一切杂念,好好带儿子玩一玩。

他们一家人自驾,从北京出发,在西安吃肉夹馍、油泼面,夜游大唐不夜城,感受千年古都的历史韵味。

在鸣沙山尽情玩沙,听着古道驼铃,亲眼看了一场美丽的沙漠日落。

在新疆额尔齐斯河,看骆驼、胡杨树,还和天鹅来了一场浪漫的邂逅;

一路上,儿子的笑容越来越多,晚上睡觉也更香了。

开学之后,儿子的状态越来越好,一开始是在家学习,后来竟然主动要求复学。

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他们需要休息,需要放松,需要从题海里挣脱出来,晒晒太阳,吹吹风,看看花草,欣赏晚霞。

真正聪明的父母,让暑假像个暑假,让孩子像个孩子。

李亚鹏每年一到暑假,就会带着女儿李嫣回乡下小住几日。

一个小院,一井清泉,一枕凉席,一顿饺子,一锅烩菜,田间转转,镇上逛逛。

父女俩在清新自然的乡间小路上骑着自行车,惬意而悠闲。

其实,他从李嫣小时候开始,就经常趁她放假带她去徒步、爬山和露营。

他还会带女儿去十三陵水库观测气温、水温、植物,7年下来共计160多次,风雨无阻。

如今的李嫣,不仅出落得阳光自信、清新脱俗,更是敢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这个暑假,不妨带孩子离开繁闹的都市,去乡下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

一起去路边挖野菜,去小溪边摸鱼钓虾、去田里捉泥鳅……体验最质朴的生活,

或者带孩子投身大自然,去田野、林间、河边、星空下、草原上……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尽情吸氧。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释放压力的出口。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在这一场场“不务正业”中,逐渐成长得阳光、自信、开朗。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说过:

如果儿童时代没有无拘无束地玩耍过,孩子长大后可能不会快乐,也难以适应新环境。

当有朝一日,孩子长大成人,回首往昔时。

他记住的不会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试,计划表上的密密麻麻安排。

而是那些为数不多的漫长假期里,他和父母度过了怎样温暖的日子,遇见了哪些可爱的伙伴,去了哪些难忘的地方。

正是这些回忆,温暖了孩子的内心,守护着孩子的成长。

把暑假还给孩子,他们的心灵和身体才能得到放松,才能更好地搏击长空。

点个赞吧,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夏天收获一个快乐而充实的暑假。

4 阅读:118

樊稠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