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比恭亲王差了一大截,他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完全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的导师

诚实小豆 2023-05-30 11:00:45

道光三十年二月十四,道光帝将群臣聚集在一起,打开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两份册子,一份是立皇四子奕奕为皇位继承人,一份是皇六儿子奕昕为恭王。后来,皇帝驾鹤西去,皇四子奕奕继任皇帝,年号咸丰皇帝。

道光能连下两道圣旨,也是心中矛盾重重。他有九个孩子,但是前三个都死得早,所以长子就是四子奕奕。再加上皇五子被封为三子绵恺,所以,皇六子逸心是他的次子。再加上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年纪都不大,太子之位就由他们两兄弟继承了。

但其实,咸丰和王奕欣比起来,差得太远了。首先是容貌,他的脸上有很多的雀斑,那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患了一种天花。其次是他的肉身,他在打猎的时候,从马上摔了下来,落了个残废。至于实力,逸馨更是聪慧过人,才华横溢,而且还很有创意。

从这一点看,她确是处处胜过她的兄长,但她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她的年龄更大,又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她最疼爱的儿子。不过,总体而言,道光还是觉得逸宸比较出色,只是因为逸宸“长且贤”这句话,让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会登上皇位,就是咸丰帝?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师父,才让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奕欣在杜受田的教导下,在一年前入了学堂,而她则在卓炳天的教导下求学。杜受田家族是大家族,杜家是出了名的“一门七进士”,“父子五进士”,“三代五进士”,“三代文臣”,在华夏也是出了名的“文武双全”,“文宦门第,进士满门”。而他自己,更是在道光中举人,官职是工部尚书,兼任翰林学士。

杜受田作为皇帝第四子奕奕的恩师,自然知道奕奕在谋略和谋略上不如奕奕,但是道光对奕奕还是很有好感的。所以,杜受田才会支持奕奕登上皇位,以免引起皇族内部的纷争。

他觉得若论真正的实力,奕欣必败无疑,所以他提出要用孝道来赢得胜利。就好像当初道光带着几个王子去打猎,就是为了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强。奕欣的本事那是毋庸置疑的,没过多久,他就抓到了不少的野兽,这让道光非常的高兴。

但奕奕并没有射出一支箭矢,也没有射中任何一头野兽。道光很是不解,便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便将自己从师父那里学来的东西说了出来。

“时方春,百兽出没,我等不愿残害生灵,扰乱天和。”

道光很少听到自己的孩子有这么好的心肠,立刻表扬了起来:

“这才是真正的大帝!”

从那以后,道光对奕奕的态度就变得更好了,直到道光老人家病重,他才做出了决定。道光自知寿元无多,便又把两个王子叫来,要给他们做最后的测试。

在前往道光那里的路上,两人的师尊也曾提醒过他们。奕欣的师长们都想让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凭自己的才华赢得胜利,因此到时会回答道光的问题。杜受田也明白,无论道光怎么问,奕欣都会回答的比他更好,所以,他必须要隐藏自己的实力。所以他对奕奕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等这件事结束后,千万别说话,直接跪下痛哭流涕。

二人走到他爹跟前,道光先向奕欣发问,他的回答果真流畅。至于奕奕,则是久久没有说话。

“我每天都在向上天祷告,只希望阿玛陛下能早点好起来,这是我的福气,也是我的福气。

道光正在重病中,闻言这番温言细语,怎能忍得住,遂在心里把奕詝仁孝视为太子的不二选择。历史上有这么一句话:

“道光帝对此很是满意,说皇四子仁德,太子之位就这样坐稳了。”

最终,因为有一个好的教诲,奕奕成功的登上了帝位。杜受田之所以会让奕奕登上皇帝宝座,就是因为他很清楚道光陛下的软肋,也很清楚道光陛下想要的是什么。奕欣或许比他的兄长要好很多,但她却没有考虑到人最基本的感情。如今道光奄奄一息,他最在意的不是自己的天赋,而是自己的子嗣。

在杜受田的协助下,咸丰王成功登上了皇位,而他登上皇位,自然不会忘了自己的恩师,当即下了一道旨意:

“我八岁入朝,奉皇帝之命,杜受田为我授课,与我辩论。十年来,开悟四海,勤勉有加,受益匪浅。殊恩不能辜负,不能辜负学者的期望。杜受田,特封他为太傅。”

此后,咸丰皇帝对杜受田更是推崇备至,凡有政事,必向其请教。林则徐和周天爵均因杜受田的推荐而得以升迁。

咸丰二年,山东水患甚大,杜受田不忍心看着自己的故乡遭受水患,便主动要求到山东去救济。他来到这儿以后,日夜操劳,很快就得了肝脏疾病,但是他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到自己的情况。杜受田于当年7月9日去世,终年六十六。

先生逝世后,咸丰皇帝非常伤心,率众官员到杜宅悼念先生,并对着他的灵柩嚎啕大哭。根据清代的官制,为官员确定爵位,需要经过众臣的讨论,再经礼部上禀,最终交由皇上批准。但咸丰皇帝却一气呵成,封了他为“文正”,封了他为太师的大学士。

尚书、尚书,这是最高级别的官职。而“文正”二字,更是古时读书人入仕之后,梦寐以求的封号,只是很少有人能做到而已。以文正为名者,多为后人所尊崇之人,譬如范仲淹,譬如李东阳。而清代,杜受田是唯一一个被加冕为国子监的人。

0 阅读:3

诚实小豆

简介:传承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