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贯一封奏折解决“争国本”事件的背后,是万历的无奈

请陛下称太子 2024-09-05 02:41:42

古人有“太子为国之根本”的说法,为了避免皇帝突然驾崩,国家继承出现混乱,基本上明朝的皇帝都早早的立下太子,比如明英宗两岁被立为太子;明孝宗六岁被立为太子;明武宗一岁被立为太子。

“祖宗朝立皇太子,英宗以二岁,孝宗以六岁,武宗以一岁,成宪具在。”——《明史纪事本末》

万历的庶长子朱常洛万历十年出生,从万历十四年起,有无数人上书希望万历能够早日将朱常洛立为太子,可是万历一拖再拖,先是朱常洛年幼,后是朱常洛身体不行,再后来耍心眼,搞分封三王,一直到万历二十九年,首辅沈一贯上书,朱常洛才被立为太子,这个过程被称为“争国本”事件。

“朕知之,朕无嫡子,长幼自有定序。郑妃亦再三陈请,恐外间有疑,但长子犹弱,欲俟其壮大使出。”——《明史纪事本末》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四位首辅被逼到无可奈何,最终退位。这四位首辅分别是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其中王锡爵最惨,明明辞职回了老家,可又被万历拉了回来挡子弹,天天被别人骂,到最后身败名裂,死在工作岗位上。

除去四位首辅外,一百多位官员被开除、发配、降职,最多的时候几天就有十二位官员滚出朝廷,这项记录连进退无常,时而开除,时而任用的崇祯皇帝都破不了。

“争国本”事件这么困难,为什么沈一贯仅凭一道奏折就解决了?其实真正解决“争国本”事件的并不是沈一贯的那一道奏折,而是对于当时的局势,万历已经心灰意冷。

万历为什么不肯立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九年,虽然当时的万历才十九岁,但是却已经拥有了多个妃子。在当时,万历最宠爱的妃子是郑贵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郑贵妃所生的儿子将会成为太子,可是偏偏出现了意外。

有一天,十九岁的万历到他母亲李太后的住处请安。在请安的过程当中,万历将手弄脏,随口一叫,叫了一个人给他打水。当打水的人走到他面前时,他眼前一亮,紧盯着这个打水的人。这个打水的人姓王,是个宫女。王宫女低着头不敢直视万历,这几分羞涩令万历更加感兴趣,说了几句特别流氓的话,还做了几个特别流氓的动作,由于身份原因,王宫女并不敢动。

王宫女怎么想都没有想到,身为皇帝,坐拥后宫的万历竟然对他兽性大发,强行与她发生了关系(其实也算不上强行)。

王宫女长相平平,万历完事之后按照规矩扔给了她一件信物,就提起裤子走了,完全不拿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当时的万历并没有做安全措施,王宫女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察觉到了王宫女肚子的异样,询问王宫女原因,王宫女一五一十地告诉李太后,还将信物拿了出来证明。

李太后从未听万历说起过此事,便将万历找来对质。万历原本就想提起裤子不认人,现如今面对母亲的质问,只好低着头不回答。李太后明白万历的混帐想法,命令下属将《内起居注》(专门记录皇帝的私事)拿了过来。

这一翻,果真有万历与王宫女发生关系的记载。这下子万历百口莫辩了,虽然不想承认,但证据就在面前,不得不承认,只好将王宫女封为王恭妃。

万历对于王恭妃并没有好感,心里很害怕王恭妃生下来的孩子是一个儿子。因为这一个儿子一旦生下来,就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长子。皇后如果生不出儿子的话,那么这个儿子就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到时候他该怎么样跟心爱的郑贵妃交代。

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王恭妃生下来的孩子果真就是一个儿子,取名朱常洛。

万历不喜欢王恭妃,自然也不喜欢她的儿子。就在第二年,郑贵妃的孩子出生了,很意外,是一个女孩。

生下来的虽然是女孩,但万历并没有气馁。过了三年,也就是万历十四年,郑贵妃又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令万历欣喜若狂,是个男孩,取名朱常洵。自从朱常洵出生,万历心里就打算着如何用朱常洵替代朱常洛。

万历十四年三月,万历想试探一下手底下这些整天读圣贤书的家伙,将郑贵妃升为了皇贵妃。贵妃与皇贵妃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是权力却是天差地别。皇后在后宫是一把手,皇贵妃那就是二把手,要是没有皇后的话,皇贵妃就等同于皇后。

王宫女生下了长子,才是一个恭妃,单单是贵妃就能够压王宫女一头了,现如今又将她封为了皇贵妃,政治意义非常明显——废长立幼。

正是在这一年,长达十九年的“争国本”事件拉开序幕。

万历为什么妥协?

沈一贯的所上之书原文是这样的:

“《诗·既醉》之篇,臣祝其君曰:‘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继曰:‘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则愿其子孙之多。又曰:‘厘尔女士,从以孙子。’愿酬淑媛而生贤子孙也。《斯干》之篇曰:‘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美新宫也。继曰:‘吉梦维何?维熊维熊,男子之祥。’言吉祥善事,当生圣子神孙无穷也。今称觞、万寿两宫落成,在廷同祝,而启天之祥,实自圣心始。皇上大婚及时,故得圣子早。今皇长子大礼必备其仪,推念真情,不如早谐伉俪之为适。皇上孝奉圣母,朝夕起居,不如早遂含饴弄曾孙之为乐。乞今年先皇长子大礼,明春后举诸皇子礼。子复生子,孙复生孙,坐见本支之盛,享令名集完福矣。”——《明史纪事本末》

这封奏折的意思大致是:皇长子的年纪已经大了,也该成婚立为太子了,到时候皇上就能够子孙满堂了。

像沈一贯这样的奏折之前有无数的大臣上过,但是无一例外都没有任何用处,只有沈一贯这封奏折起到了作用,为什么呢?仔细一想就能够想明白,在这件事情中起到作用的并不是沈一贯的那封奏折,而是万历本人。

万历本来以为他是皇帝,想干什么就能够干成什么,也因此产生了逆其道而行之的想法——废长立幼,立次子朱常洵为太子。

万历明白手底下这群书呆子很死板,所以不直接立朱常洵为太子,而是先立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为后宫的二把手,试一试手底下这群书呆子的反应。果不其然,手底下这群书呆子纷纷上书表示反对,也有不少人意识到了万历内心的想法,要求立太子。

此时万历内心的想法很天真,那就是既然你不同意,那我就把你辞退,换新的人上来,这样不就行了吗?万历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这一退一换整整玩了十几年都玩不成。一个书呆子换下去了,另一个换上来的又是一个书呆子,反反复复十几年。

内心早已绝望。

除了换人,其实万历还有第二种办法,那就是立郑贵妃为皇后,到时候朱常洵就是嫡子了。

万历十四岁就已经结婚,比他临幸王宫女的时间早五年,这位皇后哪里都好,就是不能生子。

万历与皇后是属于包办婚姻,所以万历对皇后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经常留宿的地点不是皇后所住的宫殿,而是郑贵妃所住的宫殿。

万历对皇后没有好感,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感情,所以整天心里琢磨着如何废掉皇后,立郑贵妃为皇后。

皇后虽然不能生子,但是却有一项特长,那就是讨好婆婆,也就是讨好李太后,只要李太后这个后台在,就算万历对自己有多不满,也不敢废掉自己,更何况自己还特别的安分守己,想抓住把柄,基本不可能。

名正言顺的废掉皇后不可能,那就只能熬,熬到皇后去世。这一熬就是十几年,熬的万历心都快死了,可皇后一直不死。要是万历知道皇后活的年纪差不多与他相仿,他都恨不得用头撞墙。

在任何办法都行不通的情况下,承受了十几年压力,早已心力交瘁的万历只能选择妥协。

“争国本”事件群臣是胜利的一方,但是明帝国却是失败的一方。“争国本”事件的失败,让万历对群臣心灰意冷,原本就不想上朝,因此更加不想上朝!

0 阅读:5

请陛下称太子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