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据悉,该指南由以心血管科和高血压为主的多领域专家研究制定,形成了针对高血压的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 其中,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专家建议:“一般的高血压患者都应当将血压水平降到低于130/80mmHg。对于血压水平大于等于140/90 mmHg的患者,则可以应用两种或以上的联合治疗,或者采用单片复方制剂治疗。”
消息一出,民众医生皆哗然。如此以来,纳入高血压范围的人群将大幅度增多,将有大量人群被推荐使用降压药进行早期治疗,而且大部分高血压人群将被推荐两种以上的高血压药物治疗。130/80mmHg的所谓高血压诊断标准真的适用于所有的国人吗?血压水平大于等于140/90 mmHg,就非要应用两种或以上的降压药联合治疗吗?笔者是不敢苟同的,也想反问制定该指南的专家们,你们自己的血压刚过140/90 mmHg,是否也会接受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治疗呢?
吃降压药,不是降血压的唯一方法。
在高血压的各类指南中,从来没有考虑将中医的治疗方法写入其中,因为在这些西医大咖们眼中,中医是治不了高血压的,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不符合所谓的循证医学,似乎只有这些化学制剂才是高血压的不二克星,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医真的对高血压治疗一无是处吗?笔者曾在大医解道发表过一篇文章《打败高血压,你试过中医的方法吗?》,列举实例,从经典、方药、针刺等多角度来证实中医针药对高血压的临床良效,并被多方转载,今天我们继续从临床随机病历的治疗效果,来证实中医治疗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同样也是具有良好疗效的。未做准备,只从科内现运行病历中随机列举!现行病例一,张某芬,女,55岁,2022.11.11因“反复头晕2月余来诊”,患者自诉素无高血压病史,无其他基础病史,但首诊发现,患者血压187/109 mmHg,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未予西药治疗,予以中药煎剂及针刺加刺血治疗。
中药方剂如下:
姜半夏 12g 白术 15g 茯苓 30g 盐泽泻 30g
天麻 15g 龙骨 30g 先煎 牡蛎 30g 先煎 石菖蒲 15g
川牛膝 15g 桑枝 15g 炒白芍 15g 罗布麻叶 15g
盐杜仲 15g 菊花 15g 钩藤 15g 后下
共5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针刺选穴如下:
太冲(双) 合谷(双) 丰隆(双) 神门(双)
风池(双) 内关(双) 曲池(双) 百会
素髎 印堂与神庭中点
先行四关穴行左升右降针法,素髎、印堂与神庭中点,针尖向上,百会针尖向后,诸穴除神门穴,皆以泻法为主,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刺血拔罐选穴如下:
耳尖(双)、血压点(双)、心俞(双)、肝俞(双)、大椎。
行上述治疗次日,患者血压降至170/105mmHg,第3日164/103mmHg,今日160/100mmHg,继续同前巩固治疗。
现行病历二,刘某,女,51岁,因“突发性耳聋”半月余于2022.10.31由市立医院转入我科行针灸治疗。患者自述素无高血压病史,但来诊后多次血压监测均在160/100mmHg以上,从患者提供的病历发现,患者检查发现存在“左肾萎缩”,于2022.11.12行刺血拔罐治疗,选穴:耳尖(双)、血压点(双)、膈俞(双)、肝俞(双)、大椎。刺血治疗后数日,血压保持在140/90mmHg左右,择日继续巩固治疗。
中医并无“高血压病”一词,但中医治的是“证”,而不是“病”,高血压病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证”,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才是中医入手的途径来源。从病人的整体情况出发,针对其病因病机和病证表现,标本兼顾,综合治疗,从而达到调控血压的目的,这也正是中医学中“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这一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上述两个随机病历,就是从“辨证论治”角度开展的中医治疗。经典来源、方药运用在《打败高血压,你试过中医的方法吗?》一文中,已做详细阐述,不再赘述,今日只做选穴方面的探讨。
针刺治疗,贵在泻实,针对病证,以平肝潜阳、豁痰息风为主要法则。取百会,位居巅顶,为诸阳之会,并与肝脉相通,针之泻诸阳之气,可平降肝火;曲池、合谷位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分属合穴、原穴,可清泻阳明之热;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可疏肝理气、平降肝阳、养阴柔肝;丰隆有健脾燥湿化痰之效;内关、神门有宁心安神,豁痰开窍之功;督脉为阳脉之海,素髎 、印堂与神庭中点伍百会逆经取穴,可清泻阳经之热;血压点位于交感神经链中星状神经节之后,以交通支相联,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特别是降压作用;心主血、肝藏血、膈俞为血会,诸背俞穴刺血,可凉血散血,清血中之热。诸穴相合,可调阳明之气血,豁蒙窍之风痰,平肝阳之亢盛,镇邪火之上逆,使气血和,血压平。
中医药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数千年,自有其昌盛不衰的道理,不仅仅是高血压,在很多方面,中医药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只是在西医当道的时下,中医人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并没有太多的展示罢了。
我是威海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全科医生宋国政,威海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现有医生七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一名,博士一名,硕士研究生四名,以“各类针具、中药、手法相结合,身心一体化”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以科室独创的“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经论治、辨构论治”四要旨临证理念为指导思维,打造全科特色鲜明的中西医结合经典病区。我们将根据临床实践,结合生动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基层卫生建设、学术交流、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或转发,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