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这天一大早的热点新闻里,有条标题为“宁夏一考古队遭村民殴打”。就事论事,新闻事件本身并没什么不同寻常之处,随着警方介入处理完成,大概也就没什么后续剧情可言了。谁承想,新闻评论区的网友们,竟有着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打人的村民他姓马。于是,讨论的焦点,从一次拳脚冲突急速转向到了民族话题。
先插入一句,可能有些朋友,不太能理解从姓氏到民族背后的逻辑。这是因为,在苍茫的西北大地上,流传着“十回九马”的说法,事实上也大差不差。新闻发事发宁夏回族民族自治区,再加当事人姓马,评论区会对其民族身份做出如此联想,倒是十分合情合理。当扯到民族话题,那便是孩子没娘越说越长了。不过,虽然“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的道理,大多数人都能明白,但人的感情毕竟是感性的,要求每个人时刻都能保持言行理性,难于登天。而有关民族话题不和谐声音的出现,未必是件彻头彻尾的坏事,毕竟也是在揭露社会上的潜在矛盾,早发现总归比晚发现要好。
尤其,在涉及西北某重要少数民族的话题时,评论区往往不出所料会有人歌颂“左公”,甚至还会有些一些颇为激烈的言辞。这背后,与清朝同治年间西北、西南发生的动乱直接相关。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依旧不少人为此耿耿于怀。而在中亚地区,一个如今被称为“东干人”的群体,作为当年叛国外逃之人的后代,在自媒体时代,更是容易成为舆论火力集中的焦点。
中国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都是我们国人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但历史久远也会带来一些历史包袱,就比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华夏大地上的现存各个民族之间,历史上也可能会爆发过刀剑相向的冲突,甚至曾经相持甚久。所以,一旦翻起历史旧账,难免会有一些龃龉被旧事重提。当然,首先要定性,这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毕竟,人无论属于何种民族,都是要向前看的,而向前看,就要求同存异、携手共进。即便回头看去,在历史上,北方武功赫赫的少数民族,不少都最终融入了汉民族,所以一度蹿红网络的流行语“蛮夷竟是我自己”,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如今,民族之间暴力冲突的几率已日益渺茫,更多有关民族之间的争议,集中在一些与民族身份绑定的利益上,比如对少数民族可以享受生育到教育的一系列优待。甚至,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下,出现了规模不小的汉改民现象。不过,这也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随着各个民族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种特殊优待,也自然就不再有保留的必要,会像高考取消少数民族加分一样,逐步取消掉。
年初,随着“广东东莞某酒店拒绝彝族入住”的新闻,西南大凉山彝族进入了大众视野。起初,大众震惊于在当今时代,竟还有人敢于如此赤裸裸的搞地域歧视,搞民族歧视。随着事件不断发酵,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事情的风向也朝着出人意料的方向发展。事出反常的背后,大概便是无风不起浪了。随着事件的尘埃落定,不少人已更加深入了解到大凉山彝族人的生活状态,明白了即便时代发展势不可挡,但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愿意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是从中理解了国家扶贫工作的任重道远,也确实功在千秋。
可以理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基于历史、地理形成的独特文化,都拥有属于自己民族认同的自豪感,各民族之间也确实存在着发展、认知的差异。可以预见,在将来,当民族身份不再是评判一个人的指标,那各民族之间就实现了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