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公式,解释了恋爱到婚姻|拆书《亲密关系》

大安于隅 2022-04-19 10:41:59

——— 大安拆书系列 ———

拆读一本书,为了解和致用

【书名】

《亲密关系》

【推荐阅读人群】

对人际关系对亲密关系想要进行科学了解的朋友们

【类别】

社科视野 心理学 情感

这期我们还是继续美国心理学教授罗兰•米勒所著的《亲密关系》一书的分享吧!这书讲起来确实内容有点多啊…

上期我们的小明同学已经进入亲密关系的发展阶段了,从相识的最初印象,慢慢开始了深入相处。在这相处过程里,会有哪些因素影响到彼此的理解和融洽呢?

除了上期我们提到过的一些心理学模型,结尾时我们提到了会对亲密关系具有极大破坏力的错误信念。

一、  亲密关系里的错误信念

那我们这期就先从这些错误信念讲起吧。

对于这些错误信念,书中列举了六个需要警惕的观点:

第一,争吵具有破坏性,争吵就代表伴侣爱自己还不够深。

第二,读心术很重要,真正关爱彼此的伴侣不用言语也能知道对方需求,如果要明说,那就是对方还不够爱我。

第三,伴侣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关系变糟后,就不再有回旋余地。

第四,每一次的性生活都应该是完美的。

第五,男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样,来自不同世界,根本无法相互理解。

第六,美好姻缘天注定,如果两人注定幸福,根本就无需努力来维护彼此关系。

其实,拥有这些错误信念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是我们拥有错误信念而不自知,并且一再坚信,甚而让这些信念内化成固定思维,让我们自己变成了亲密关系的宿命论者。

当两人关系变差时,在宿命论者看来,这些都是命啊,他们不会去思考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去主动寻求变化,自然亲密关系满意度也是直线下降。

但如果,我们能看到自己的认知局限,能以成长型信念去看待亲密关系,哪怕我们有过错误认知,我们也可以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去修正对彼此的误解,去弥合关系里的裂缝。

那怎么破解以上提及的种种谬误认知呢?

破解之道,自然是进行两人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了。但光有沟通还不行,如果你采取的沟通方式不太妥当,有可能事情还没变好,境况反而变得更糟糕了。

有过情感经历的人,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你知道两人之间出现问题了,你也觉得有必要坐下来谈一谈。但是吧,真到坐下来谈的时候,你却觉得和对方越讲越不爽。本来是为了促进关系和谐的交流,最后却演变成了另一场争吵,没解决啥矛盾,又增添了新冲突。

如果你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不妨来一起回忆下,当时我们都是怎么开口说话的呢?

甲说:“你要聊什么,说吧!”

乙说:“你不觉得你最近都在忙工作,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么?”

甲说:“我昨天下班回家,不是马上就带孩子玩了吗?最近任务太多,等这段时间过去,我好好补偿你们好吧?”

乙说:“不是,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呢?都过去一个多月了,你还是忙忙忙啊?你该不是故意躲着我们吧?”

甲说:“我躲你们干嘛?我不用去赚钱吗,家里不用生活开支吗,孩子培训班不用花费吗?还不都是为了你们,为了这个家!”

乙说:“鬼信!你就是每天出去厮混吧!是不是单位里又新来了女同事?你就光顾着自己享受,把家里一堆乱七八糟的事往我这边一推,就没你事了是不是?”

到这里,两人间的火药味是不是越来越浓了?

我们来看看,上述看起来像在沟通的对话,都用了哪些其实是在阻碍沟通的表达呢?

首先是沟通主题不清晰,乙方提出了沟通需求,最后却变成了批斗大会,问题越扯越多,抱怨也越来越多,导致理性消失,变成了情绪回应情绪,抱怨回应抱怨,并没有解决掉最开始想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就是以自我想法为中心,将对方中性或积极的动机理解成恶意,总想找出对方纰漏,比如将加班理解成逃避家庭责任,甚至理解成对方人格上的问题。这种对人不对事的攻击,只会引起对方的防卫心理,关闭了深入沟通的可能性。

上述的对话双方不是在沟通,而是在抱怨和发泄,出发点都是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角度,于是所谓沟通,也就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执现场。

争执若进一步加剧,就会变成冲突。

二、  亲密关系里的冲突类型

上述充满负面情绪的对话,其实正走向一场亲密关系里的热冲突,即双方对问题进行正面对抗,言辞激烈,情绪激动。

和热冲突相反的,便是蓄意冷漠。当一方抱着需求靠近时,另一方没有选择直接面对,而是选择了退避或缄默不语。书中将其称为“接近/退避模式”,并且这样形容这种模式:

“它具体表现为:一方批评、不断唠叨、向另一方提出要求;而伴侣逃避正面接触、退避、采取守势”

研究者发现,在接近/退避模式中,男女差异较为明显,女性一般是那个唠叨的、想要接近的角色,而男性更多是那个沉默的、不断在退避的角色。

这种模式的结果是,一方越退避,另一方越觉得受到了忽视和误解,反而会越想要去解决争端,结果导致了退避方的进一步抵触,陷入恶性循环。

激烈的直接面对面的争吵也好,热脸贴冷屁股的接近/退避模式也罢,这些在亲密关系中应对冲突的方式,想必在我们看来是不会觉得陌生的。但以上方式,都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亲密关系里,两人间的分歧和矛盾,其实和两人间的爱意一样多。亲密关系本身就是由两个陌生人后天组合而成的,在两股力量的相较相依中,它天生具有张力。

书中提及,亲密关系里,三分之一以上的矛盾都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是保持彼此独立,还是要更紧密联系?

是保有彼此隐私,还是要分享公开?

是保持原状,还是要有所变化?

是待在一起,还是分开活动?

有没有发现,这些冲突大部分来源于个人需求和双方需求的差异?

当一个人从单身变成有家属后,他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只顾着自己吃饱穿暖,只顾着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他会受到伴侣那方的愿望牵制,以及亲密关系本身对私人领域的侵入。

一个人时,我们只用专注自我,两个人时,我们面临的是两个自我间的平衡。

那我们到底在平衡什么呢?

书中提到一个词叫“社交权力”。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别人面前,不被人影响,而是能去影响别人的优势和地位。分解了看,也就是我们对他人的控制权和影响力。

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呢?

我想让男朋友坐着撒尿,我想影响他的行为习惯;但我不想和他一样,十点钟就关灯睡觉,我想继续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我想让老婆学着烧菜,我想让她更符合理想中的妻子形象;但我不想听从她的要求少玩游戏,我难得的爱好,为什么就不能好好享受呢!

两个人在一起时,我们总是在做各式各样的平衡,从生活习惯到家庭角色,从家庭角色到育儿分工,自恋爱开始,一路到婚姻,亲密关系的日常除了卿卿我我,其实更多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关系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平衡不是指要达到绝对的公平状态,两个人的付出一定要一半一半的这样彼此对等。其实不是的,每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都会有各自的满意值,两者不一定相等,有人偏高,有人偏低。当各自都感受到了满意度后,两个人的关系便会暂时归于和谐。

这里我们提到了满意度。

三、  亲密关系里的满意度计算

说到满意度,我想提一提书中对此做过的非常有特色的描述。

它特色在哪里呢?

对我来说,我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将如此抽象的概念,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的。

我们来看看,这个公式到底怎么来的呢?

我们之前说到了,我们愿意与人交往,是因为它具有奖赏意义,能让人获得愉悦经验或物品。

当然,有奖赏自然也会有代价,代价就是相处过程中,那些让你觉到失望和沮丧的部分。

一个是奖赏,是获得,一个是代价,是失去,如果前者是加法,后者是减法,那么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代表这段关系结果的公式,那就是:

结果=奖赏-代价

这个结果是正是负并不重要,因为它并不等于我们对这段关系的满意度。

满意度是在比较的前提上发生的,是将自己的期待值和以上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换个方式说,想想看,如果没有伴侣,你现在会过得怎样呢?这种假设的可能性,和现实比较后,便是你的期待值,它会影响你现在的生活满意度。

鉴于此,我们便要引入一个变量叫CL,它代表着个人的期待值。那么,满意度公式就可以表达成:

满意度=结果-CL个人期待值

有意思的是,本书还提出了另一个公式,是关于亲密关系里的依赖度的。这里,我们再引入另一个变量叫CL Alt,它代表的是,我们和另一个潜在伴侣(估计俗称备胎),在一起时的可能幸福水平,所以依赖度公式就是:

依赖度=结果-CL ALT备胎可能性

也就是说,我们满不满意一段关系,是由关系本身决定的,而我们要不要离开现在的伴侣,是由很多其他因素决定的,比如身边是否有更好的选择,与现任的分手或离婚成本是否能够承担,结束关系的代价是否会过高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并不是典型的数学公式,每个变量都会有一个客观数值。在亲密关系的情境中,每个变量都是主观变量,其实是很个人感觉性的东西,而且这种感觉还会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

现在对方让你觉得开心的地方,说不定几年后变成了你所讨厌的固执;现在你觉得对方独一无二,过些时候,遇到了更具吸引力的人,反而又会变得不像之前那么肯定了。

也就是说,公式里的结果变量、CL个人期待值、CL ALT备胎可能性,都会发生无法预测的变化,这便是亲密关系的复杂之处,也是所谓爱情承诺或海誓山盟并没有什么卵用的道理。

研究者发现,大部分人会在婚姻前几年经历满意度下降的过程。这个现象用以上公式来解释的话,我们会发现,个人期待值CL在恋爱期是比较高的,因为恋爱时,大家都有动力去了解对方,更有心思去为对方着想,这良好的互动体验明显提高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但结婚后,生活的惯性很有可能会让我们渐渐失去相互理解的动力,争执也会随之变多,于是奖赏变少,代价提高,于是两者相减得出的结果变量也在下降。

结果变量下降了,但我们的CL期待值却仍然停留在恋爱时期的高标准,所以,婚后满意度就变成了“降低的结果”减去“高位的CL期待值”,可见,满意度是呈下降趋势的。

还比如,当我们对这段关系很满意时,我们是不会去计较双方的付出是否是公平的。

比如,当我们好不容易娶到了女神,哎呀,喜欢满意得不得了,哪怕每天都让你来做饭洗碗,你都觉得心甘情愿。你对这段关系很满意,哪怕付出更多也不介意;

但如果女神不再是女神了,人家变成了啰哩啰嗦的黄脸婆,这时再让你每天做饭洗碗,或者要求你带孩子换尿布什么的,你就会来气了,不行,凭什么我要做这么多,而你却什么都不做,两个人的家,不应该是公平分担的吗?

当结果变量够高,远远超过我们原先的期待值时,不用讲究关系里的公平,我们也能达到满意的平衡状态。但当结果变量变低,要想仍然维持原先的满意度,可以怎么做呢?

一种方法就是抬高结果变量,不让它继续变低,通过强调公平,来调整双方的付出收益比,让你自己不再做情感里的那个一直在牺牲和付出的人;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调低你的CL期待值,也就是从内心认知上告诉自己,激情必然会退却,失望必然会出现,把对伴侣的期待事先调低,婚后遇到现实状况时,自然就会有心理准备了。如果婚后的结果变量变低,但因为你的CL期待值也同时变低了,所以满意度有可能也会维持在原来水平,彼此关系依旧和谐如初。

除了满意度,上面还提到了一个关于依赖度的公式,还记得吗?依赖度=结果-CL ALT(也就是你和备胎在一起时的可能幸福指数)。

四、  亲密关系里的依赖度计算

双方对彼此的依赖程度不太可能会一摸一样,自身条件较好、更有可能遇到其他潜在对象的一方,对这段关系的依赖度会更低些。

之前我们讲到关系平衡的时候,提到了社交权力,在这里,依赖度更低的一方反而会拥有更多的社交权力,去影响和支配关系中的另一方。

书中提到社会交换中的“较少兴趣原则”,即在人际关系中,兴趣和需求越少,你的支配权就越大。反过来说,你越是需要对方,越是有求于对方,你就会越容易受到别人的支配和控制。

因而满意度除外,依赖度也是一个影响亲密关系中双方权力平衡状态的关键因素。

面对关系失衡,有些人会通过沟通、通过妥协来重新探寻适合两人的全新的平衡状态。也有人会诉诸争执,或直接采取暴力手段,去强硬压制对方,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双方关系反而变得越来越失衡。

权力的争夺,会引起暴力,政治斗争上如此,在亲密关系中,竟也是这样相似。

那亲密关系里会有怎样的暴力形式呢?这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但也很现实。下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直面这些现实吧!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你开启和一本书的遇见。我是大安,下期见!

【一个人读书】

一本书,万种思考

一人读,百般生活

一位阅读热爱者的私人分享频道

撰文/ 王大安

世界本质探究者 / 生活学徒

·以文会友 寻遇同类·

公众号:大安于隅

0 阅读:0